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萧衍是如何从勤政走向昏聩的?

梁武帝萧衍是如何从勤政走向昏聩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48 更新时间:2024/2/22 20:05:14

南朝梁代开朝皇帝,据传与南齐皇族均为汉初三杰萧何的后世子孙。他早年间曾襄助萧鸾、力退北魏、诛除东昏,堪称英明神武的匡扶重臣。后来萧衍见萧宝融和东昏侯萧宝卷一样怠慢朝政,便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并最终策动受禅仪典,称帝并建立梁朝。

萧衍称帝初期,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非常勤于政务,并且十分的清廉朴实。他广开言路,积极招揽人才,称得上是皇帝之中出类拔萃的了。另外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萧衍与谢朓沈约范云、陆倕、萧琛等人合称为“竟陵八友”,是齐梁时代最著名的文人集团。其中沈约、范云更是萧梁的开国元勋。

开朝之初的萧衍文治武功都被人所称道,南朝展现出海晏河清之气象,然而如此贤明的形象并未持续多久。梁武帝虽然自身清廉节俭,但对家人却始终法外开恩、徇私护短,纵容家人骄奢淫逸。渐渐的,上行下效之下,整个朝臣开始走向奢靡无度的糜烂境地,奢华的朝臣因此开始加倍搜刮盘剥百姓,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不是没有官员向萧衍谏言,希望能改变朝纲紊乱的局面,奈何梁武帝自负清廉,且听不得忠臣的良言。如此以来,整个南梁朝局佞臣当道,梁武帝一手建立起来的盛世景象愈加衰落下去了。

南朝从刘裕篡晋立宋以来,连接发生以下犯上的弑君篡权之举,禅让制度被频繁拿来粉饰新朝的法统正当性,然而这改变不了儒家对南朝这种政治现状的反感和不承认。自宋武帝刘裕之后,纵观整个南朝,在与北朝的对峙中,尺土难拓。军事实力上的弱势和传统儒家法统的不承认,使得南朝中后期始终面临法统危局。因此从刘裕之后,宋文帝开始的历代南朝皇帝,大多推崇佛教,意图以佛教理论解释自身的统治正当性。

宋文帝、宋孝武帝、齐武帝等均十分重视和崇信佛教,然而他们都不如梁武帝萧衍做的更加激烈。前面提及萧衍对待自己皇族宗亲十分照顾,但这并未给他带来什么回报,反而助长了贵胄的蛮横和肆意妄为。他六弟萧宏曾私藏凶犯,事发之后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萧衍加封官职,给予保护。此后肆无忌惮的萧宏变本加厉,与萧衍大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私通,并且筹划弑杀萧衍以篡夺皇位。他们派出的刺客事败被杀之后,萧衍女儿羞愧自杀,而萧宏却再次被梁武帝赦免了。然而这次来自亲情的打击,对萧衍的影响非常大,从此他愈发笃信起佛教了。

对萧衍冲击更大的还有次子萧综的背叛。原来,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本为东昏侯萧宝卷的宫人,在萧宝卷被杀之后,吴淑媛在有孕的情况下得幸于萧衍,并于七个月后诞下萧综。萧综很受萧衍的喜爱,并册封他为王,且担任将军。然而当吴淑媛失宠之后,出于对萧衍的怨恨却告诉了萧综他七个月就出生的事情。从此萧综遭到萧衍诸子排斥和猜忌,并最终叛逃北魏,并改名萧赞。

如今我们无从知晓萧综的身世,因为即便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亦有存活下来的希望,只是体质可能要虚弱一些。萧综年仅三十岁就病故了,所以不能排除他是萧衍儿子的可能。眼见养育多年的儿子反目成仇,萧衍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他晚年对世俗红尘愈发厌倦,甚至一改勤政之态,转而醉心于诗词曲赋和谈禅论道之中。

早年间的勤政姿态和节俭风范,到了晚年已经演变成了懈怠朝政、广撒重金供佛,甚至四次脱下皇袍而遁入空门,却又四次被大臣出重金赎回。奸臣当道、府库匮乏之下,南梁在四百八十寺的烟雨之间,早已危机四伏。

就在南梁武帝萧衍任内,北朝发生了重大变故。孝文帝改革之后,洛阳胡汉官僚集团与北镇军事贵族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在经历了六镇起义、尔朱荣专权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最终北朝分裂为高欢为一方的东魏和宇文泰为另一方的西魏。后来东魏高欢死后,麾下鲜卑化的羯人侯景叛乱,并投奔西魏。奈何西魏宇文泰眼光毒辣,厌恶侯景的反复无常,将其拒以国门之外。最终侯景南下投奔梁朝,并被萧衍委以重任。

只是晚年的萧衍愈发昏聩,虽然重用侯景,但心底却瞧不起他,甚至曾出言讽刺于他。侯景乃眦睚必报的枭雄小人,不甘受辱的他旋即在驻地招兵买马,意图颠覆梁朝。侯景充分利用了南梁的各种矛盾,他在自己驻地废除两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佃租,以使百姓纷纷参加叛军;又利用梁朝内部普遍野心勃勃的宗亲,与临贺王萧正德取得联系;并且利用了梁武帝和朝中奸佞当道,不断的向南梁朝廷索要钱财武器,让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最终,侯景之乱爆发,梁朝都城建康被攻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祸乱东魏、南梁的奸雄,在满身披挂的走入皇宫,并在文德殿见到年已86岁高龄的梁武帝萧衍威严端坐在龙椅之上时,竟然心生怯意。旋即退出了宫殿,而将萧衍囚禁于台城宫中,不再相见。最后,引领了南朝一个时代的梁武帝萧衍,竟在宫中因无食物而死。

虽然萧衍的败亡和南梁的衰落,最直接的原因是侯景之乱,但梁武帝晚年刚愎自用,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更不知虚心纳谏才是梁朝衰败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之下,即便侯景之乱最终得以平息,梁朝也苟延了一些年,最终依旧逃脱不了覆灭的结局。

标签: 梁武帝

更多文章

  •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选择嫔妃侍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侍寝

    在中国古代,皇帝那可是权利的象征,不知道多少人为了当皇帝而打破了脑袋。如果问你当皇帝哪里好,你肯定会说皇帝权利大、吃得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权力大这我们就不说了,皇帝真的有三千佳丽吗?说实话一般来说根本不可能,你以为皇帝真的是种马啊!一天一个佳丽的话,三千都要排上快十年了,这还是不休息的十年,估

  •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何止于米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近日在看《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的时候,看到第二期有这么一个镜头:北京选手曹玉骞对参加比赛的年龄最高的选手74岁的吴泽湘表达敬意,说了一段话,其中有“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一

  •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提前扶持新帝?做太上皇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提前扶持新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将皇位传给下一任,都是在临死之前。这样一来,就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引起朝堂的动荡。例如会有其他皇子夺权,老皇帝去世,天下还指不定是谁的,只要手中握有军权,那么要实现夺权就是很容易的事。就如朱棣就夺

  • 蚩尤的后代还在吗?蚩尤被灭之后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蚩尤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蚩尤的后代还在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在上古时期的神话里面,是炎黄二帝成为中华文明的始祖,我们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是他们的后裔,而之所以是他们两位,是因为当时的三大部落首领中,蚩尤被皇帝打败了。但是在当时,蚩尤 也不止有自己一个人,那在他被黄帝杀掉之后,那么蚩尤的后人

  • 朱棣迁都的念头是怎么产生的?南京经济繁荣为何要迁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南京经济繁荣为何要迁都北京?,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朱棣乃明朝第三任皇帝。六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暴虐成性、杀人如麻,与其父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觉得他在政治上设置内阁,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在军事上亲征蒙古、巩固南北边防,在外交上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

  • 古代挂起“免战牌”真的可以免战吗?“免战牌”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免战牌

    “免战牌”的作用是什么?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免战牌顾名思义就是在古代战争时期,向敌人表示停战的一种标志,当参战一方在战场上处于被动状态时,这块牌子就会被挂起来,便可以中止战斗,等到双方做好准备后,再取下免战牌,出来继续对战。免战牌的起源有着非

  •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职?狄仁杰任职时有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

  • 蒙古骑兵征战为什么要带母马?母马有哪些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骑兵

    蒙古骑兵征战为什么要带母马?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蒙古骑兵带上母马可以随时随地的喝马奶。母马的产奶量成吉思汗的铁蹄践踏之处通通是蒙古骑兵可掠夺之处,这并不是一句名言,也不是一句警句,却是切实可行的一套方案。在成吉思汗统领蒙古骑兵的时候,整个蒙古骑兵进行了一次大扫荡。这

  • 古代杆秤的背后有什么文化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杆秤

    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堪称“国粹”。杆秤由几个部件组成:一是秤杆,它粗的一端上有秤毫并且整个秤杆上镶有秤星;二是秤砣;三是秤盘。秤砣也叫“权”,它是按轩辕星座表意制作,属星宿,是主雷雨的神。秤杆称作“衡”,

  • 古代被抄家者的女眷有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抄家

    那么,古代犯了重罪的人没有被满门抄斩,只是被抄家,他们的家属侥幸不死的话,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绣春刀》里所说的,入教坊司当妓女只是其中一种结果,但是,电影中所讲的不一定确切,入了教坊司不一定做妓女。教坊司是干什么的呢?主要负责"朝会宴享,冬至,正旦,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