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重文抑武有哪些具体措施

北宋重文抑武有哪些具体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2/20 13:49:10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本身又是在军士拥戴下成为皇帝的,由史、由己让赵匡胤以及后来的继承者都时刻警惕军队这把双刃剑,甚至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将“重文教,轻武事”定为了基本国策(《续资治通鉴长编》)。

在这一国策之下,宋王室空有“收复北方失地”的祖训,但由于武力值较低,造成整个宋朝时期并没有像秦、汉、隋、唐等朝代一样的赫赫战功。

燕云十六州等失地一直没有收回,在北方先有辽、后有金的经常性威胁、进犯边境,在西方又有西夏兴起屡次侵犯边疆,对这些国家采取守势,甚至以“结为兄弟之国”、“岁币”等形式花钱买平安。后期直接被北方大草原上后发兴起的蒙元颠覆了政权。

那宋朝的“重文抑武”,重文能重到什么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么程度呢?

抑武

一是杯酒释兵权。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事情了,赵匡胤在自己即皇帝位后的第二年直接夺了高级将领的军权,不再赘述。

二是立下祖训:军人不能掌权。把各地方节度使召集到了京城,赐给了宅第后就让他们在京城居住。让朝中的文人到各个地方“知州军事”,管理起各地的民政和军事等事务。把节度使演化成一种虚衔,成为武臣的最高等级,但不再有实际权力。

三是将精锐士兵集中在中央,老弱士兵留地方。在全军中筛选在身高、力气、速度等方面有优势的士兵做为“兵样”,送到各地,以此为标准选拔出最精锐的士兵,归于中央,名为“禁兵”,是皇帝的卫军。而留下的老弱者则为“厢兵”,是地方兵,平时也没人操练他们,也就是做做劳役罢了。

就这样,朝廷通过收回高级将领的军权、召回节度使不准其再管民政和军事、把精锐军力收归中央,宋朝的统治者逐步站稳了脚跟,并且也解决了蕃镇割据的隐患。可以说宋朝的统治者为推动“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贡献了力量。

但这种军事主官不管兵,管兵的又不知军事的模式最终带来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弱化,长期在北、西方的少数民族的铁蹄下苦苦挣扎。

重文

而对比武力方面被抑制,在对待文人、文官方面宋朝则比其他朝代要优厚的多。

一是优待士大夫,让文人永远压在武人的头上。其实这一点跟上面说的军人不能掌权是一个道理。赵匡㣧对文官宽囿、容忍或者说放纵到什么程度?

从他和宰相赵普的对话中就可看了出来:“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就是说他要用文官去治理地方,这些人就是都在贪污什么的,也比不上武将所造成的祸害的十分之一。

后来他又把“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当作祖训放在了太庙里,要求后代子孙遵守。就连宋徽宗被俘虏到金国的时候,还派人对赵构说一定要遵守这个祖训。

二是给予科举以无上荣光。相比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宋代的也是太幸福了。考生一考中进士即可当被纳入官员体系,可以当官了。而唐朝的即便是考中进士,只是在官牒上予以登记,也就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取得了任职资格,但有资格也不意味着能够做官,还需要在吏部参加考试(科举是由礼部主导的)。

就这样也有很多人需要经过多次考试才能通过。但是就是通过了考试,也只能是在京畿之地任个小官。通不过的只好去地方做一些最低等的差事。只有在这些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扎实有效的成绩,才能转入正式的仕途。

不只这样,宋朝比起唐朝来,每次科举时的进士名额也要多的多,后来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干脆确定只要能参加殿试的进士都不落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时期的房价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房屋和土地一直都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今天,不管是穷人还是有钱人最关心的仍然是房价,买房是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情。如今房价越来越高,很多人攒一辈子的钱都不一定能在三线城市买得起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当今的人们如此操心房价的问题,那古代就不存

  • 东汉首位太子刘强的生平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此人是东汉王朝的首位太子、汉光武帝刘秀的亲生儿子,但因他的母后被废,而选择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并最终得以安享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主动退居藩王的方式而得到善终的太子。那么,这位颇为另类的太子究竟是谁呢?他的身上有着哪些故事呢?根据《

  •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残酷的守城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宋末年,蒙古的铁骑踏遍了大部分的中华大地,南宋做为偏居一偶的小国也被打打的节节败退。由于蒙古人灭掉了很多的国家,他们的斗志非常的高昂,虽然宋军没有蒙古人的人高马大,但也没有落入下风,因为他们受过了靖康之耻,每个人都爆发出了勃勃的斗志,很多热血男儿都宁死不投降,一时间打得蒙古军找不着北。其中,蒙古军

  • 历史上的乱宋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自古到现在,历史上有着便于“脏唐乱宋”的说法,那么其中的乱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其实宋朝的“乱”就要从最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了,赵匡胤在五代十国时期原本是后周的一个大将军,当时他带领着他的一帮兄弟途径陈桥,小弟们就说:“世道这么乱大哥为何不自己当皇帝呢”?赵匡胤一听,这是个好办法啊,于是

  • 清明上河图隐藏了哪些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幅北宋时期著名的画作,在绘画史上也是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至今一直都是研究宋朝时期历史的重要的依据。但是在欣赏画作之余,很多人也发现了在画作当中,隐藏着的一些秘密,而且是一些关于北宋灭亡的真相的一些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图中到底暗示了哪些灭亡前的危机?谈起

  • 历史上的庚戌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庚戌之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

  • 苏辙是怎样解决回河之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

  •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但辽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

  • 苏辙为何要反对青苗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王安石为相,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命苏辙入三司条例司。吕惠卿依附王安石,苏辙和他讨论时多有抵触。王安石拿《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议论,说

  • 辛弃疾为什么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70年,宋孝宗在临安延和殿召见了时任建康府通判的辛弃疾。为了这次召见,辛弃疾挑灯夜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召见时,他向宋孝宗上了《九议》《应问》《美芹十论》等一系列治国强军的良策。特别是《美芹十论》,简直是一部句句精辟的军事专著,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10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