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是谁替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和孩子

是谁替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和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1/23 13:40:44

他是汉末才子,与邴原管宁一起共称一龙,他也是汉室的重臣,又仕孙策,最终成了曹魏灭汉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最终留下了一句:骂名千载笑“龙头”?让后人评说 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

东汉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孙策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东汉末年,才子华歆、邴原、管宁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一日,管宁与华歆共种菜园,锄地见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 到后来,管宁避局辽东,常带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仕。华歆却先事孙策,孙策死后又归曹操曹丕时还做了相国,成就很明显大于管宁。 华歆曾向曹丕推荐管宁,而管宁不从。曹睿时,华歆曾想让位与管宁,曹睿不同意。 历代对华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这不仅表现在戏曲、小说上,而且史书上也有零星记载。

《三国志·武帝传》注引《曹瞒传》说,汉献帝之后伏氏曾写信给父亲伏完,言及曹操“残逼之状”,并“令密图之”,这事泻漏出来,曹操大怒,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为曹操进宫收捕伏后并将他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杀死,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华歆因此遭世人非议。次事搬上舞台京剧称为《白逼宫》,川剧又名《血带诏》,湘剧干脆名之曰《华歆逼宫》还有一出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戏中的献帝刘协,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忘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实是一副奸臣模样。

华歆如何逼帝禅位,史书没有记载,查阅《三国演义》,其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句子,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 对于华歆杀皇后和皇子之事,有诗曾说: 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在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华歆为首的几位文臣劝曹丕废掉献帝自立为皇,其实曹丕早就想这样了,于是华歆,曹洪等人逼着汉献帝让出了皇位。 演义里的华歆和正史中的华歆相差甚远。不管如何,华歆的伪君子形象已经被确立了,不过应该没有逼宫乱国这么坏吧。

对于华歆的评价,在王沈写的《魏书》里说,华歆“性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他“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注引《博子》说,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称他为“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华歆居三公之位,家庭生活很简朴,《华歆传》记载他:“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这在封建社会的官僚中,是难能可贵的。就是《世说新语》也承认华歆“遇弟子甚整,虽闲室之内,严如朝典。”对于戏剧、小说中为什么要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人们认为可能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观念有关。可以说历史上“拥刘反曹”的观点让华歆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标签: 谁替曹操死了汉献皇后孩子他是汉末才子邴原

更多文章

  • 盘点世界十大受诅咒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盘点,世界,十大,受诅咒,家族,概念上,诅咒,一种,迷信,并

    从概念上说,诅咒是一种迷信,并没有科学根据。但人们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于是,诅咒不太像是交了坏运,倒像是做了坏事受的惩罚。传说财富、丑闻、不当收入、遗传、傲慢甚至预言都会成为一个家族遭诅咒的原因。当现实生活中一个家族数代都遭遇不幸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是否又是被诅咒的家族现身了。下面中国历史网

  • 古代皇帝驾崩后 三千佳丽归谁所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皇帝,驾崩,三千,佳丽,归谁,所有,中国历史,河中,我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存在很多疑惑,却一直找不到答案,当然对于古代皇帝的的后宫更是一个谜。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后宫有三千嫔妃。那么如果皇帝驾崩后,这些嫔妃将归顺与谁。她们的去向又如何?带着疑问,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跟大家说说古代皇帝驾崩后,三千佳丽归谁所有。一、秦朝1、殉葬。《史记·秦始

  •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谁才是三国第一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诸葛亮,相比,才是,三国,第一,军师,三国演义,开篇

    三国演义开篇,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汉末的大分裂大动荡,终于三国归晋,华夏一统。司马氏对推动历史进程、民族大交融、文化大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不看三国,指的是整部书里人物都在斗智,老年人还是心胸宽厚些,不看为好。读三国,趣味性要看演义,真实性要看陈寿的志。譬如曹操,一个伟大的

  • 诸葛亮常拿在手中的鹅毛扇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常拿,在手,中的,鹅毛,有何,来历,民间传说,诸葛亮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

  • 三国人物里谁是罗贯中最痛恨厌恶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人物,谁是,罗贯,中最,痛恨,厌恶,之人,诸葛亮,祁山

    诸葛亮祁山骂死王朗的故事,不少网友应该都听说过;而对这个故事的真假,相信也有不少网友也明白,那只是文学故事,并不是史实。但罗贯中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来是有依据 《三国演义》中展现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舌战群儒”,另外一个就要算&ldquo

  • 刘表在杀了孙坚后为何不乘机灭了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表,孙坚,后为,何不,乘机,吴国,刘表,截杀,孙坚,继续

    刘表截杀孙坚不继续追杀孙坚残部。而是以取得全胜的机会去换取一个败将。虽说此举表现刘表重情重意,但以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诸侯实乃荒唐之举。如果刘表把孙坚残部一举消灭,或许以后就没有吴国,三国之史也要重新改写。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平元年( 190 年)诏为荆州刺史。在当地豪族

  • 三国史上十位作风不正的伪君子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史上,十位,作风,不正,伪君子,别是,国是,英雄辈出

    三国是英雄辈出的世界,但英雄难过美女关,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这些英雄们对女人的爱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真的有点下流,不端正了,在此我们把他们称为伪君子。第一名:曹操 劣迹:为了邹氏差点被张秀灭了,还搭上了儿子和典韦,赤壁不长记性,惦记大乔小乔,想给周瑜扣绿帽子,结果被人烧回来了。死后经还要求老婆们定期

  • 刘备能够成就霸业的四大天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能够,成就,霸业,四大,天机,是什么,三国演义,一段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刘备救董卓的故事,虽然不见得是真的,但可见刘备创业的处境和努力,那就是白手起家,广布关系网。 在百家讲坛满清12帝中,提到清太主怒尔哈赤以四合而建立清王朝。所谓四合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以我看来,这四合就是成就一个伟大君主的必要条件。拿蜀汉昭列皇帝刘备来谈,他建立蜀汉政权绝不是偶

  • 刘备真正托孤的对象到底是诸葛亮还是李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真正,托孤,对象,到底,诸葛亮,还是,李严,现在,网络

    现在网络上说起刘备托孤之事,不少网友都会谈论起诸葛亮斗争李严,烛影斧声强调荆州派系矛盾,彷佛误会李严为诸葛亮上司,曲解刘备重用李严胜于诸葛亮。然而仔细分析诸葛亮与李严官职高低,娓娓道来彼此的主从关系,再从刘备临终遗嘱的安排,李严实在没有立场为蜀汉「兴灭国」及「继绝世」。正值外有魏吴觊觎,内无安定平静

  • 刘备为什么在临终时交待诸葛亮要取代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为什么,临终,交待,诸葛亮,取代,刘禅,刘备,托孤,不

    刘备托孤不是谜,而是明白的历史事实。而他的一句"君可自取",不见得就是试探诸葛亮,更有可能是对诸葛亮代替刘禅当皇帝的认可。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托孤之事。古人托孤,是一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