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名气不大的五个原因

汉宣帝名气不大的五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1/15 19:51:58

在两汉,庙号可谓是反映一位帝王表现的晴雨表,根据祖有功宗有德的庙号追加标准,西汉经过确认的只有四位帝王能拥有庙号,这四人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中宗汉宣帝刘洵,不过不同于前三位帝王,汉宣帝刘洵贡献虽然不小,但他的知名度却是很低。

说起汉宣帝刘洵他的文治武功不可谓不辉煌,在其任内他对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爱惜民力,重视吏治,结果在汉宣帝朝出现“所居民富,所去见恩”以及所谓的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的局面;对外联合乌孙大破匈奴,使匈奴单于臣服,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诸国尽归汉朝节制,从此天山南北尽属华夏疆域,奠定华夏版图。

另外汉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孝宣之治,《汉书》更是评价汉宣帝时期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可创造这么大贡献的汉宣帝却名不显于后世,这是为何呢?

珠玉在前

窃以为原因有五个方面,其一有珠玉在前,汉武帝创造了许多第一,比如面对世敌匈奴,汉武帝时期的三次决定性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打出了汉朝的威名,虽然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单于表示臣服,但对于打响第一枪的人更容易被记住,至于汉宣帝时期囊括西域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开拓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虎父犬子

汉宣帝选择继承人不当,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曾说:“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衰败主要原因在于汉宣帝选人不当,其实这一点汉宣帝有自知之明,他曾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另外继承人除了太子刘奭外,汉宣帝内心的最佳继承人选是淮阳宪王刘钦,因为淮阳宪王刘钦深受他的宠爱且最重要的是刘钦的治国理念与汉宣帝相同,史书对刘钦的评价是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帝甚爱之……辅曰:“真我子也!”

不过喜爱归喜爱,汉宣帝出于对亡妻的愧疚,明知刘奭不是合格的继承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他,结果如他所料,强大的汉朝开始走向衰败。继承人的选择失败影响了汉宣帝的名气。

文官忽略

武将的最高荣耀我们都知道是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而文臣则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伊尹霍光那样的人,也就是说霍光是文臣的标杆,汉宣帝只能成为反派,奈何汉宣帝自身又没有太大的黑点,文官们只能选择性的将汉宣帝忽略。

儒家封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年儒家成为帝王治国的任用准则,可汉宣帝对儒家并不友好,他反对专用儒术,甚至说出了: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样的话。得罪儒家,儒家自然要淡化他的功绩。

影视遗忘

研究历史毕竟是件枯燥的事,所以对一般人来说,获取历史知识大部分是通过文娱影视作品,但纵观这些年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汉宣帝的影视作品除了戏说《乌龙闯情关》外,很难再找到一部被大众熟知的影视作品。

虽然汉宣帝不如汉武帝那般明显于后世被人熟知,但若是喜欢历史,了解历史的,一旦接触汉宣帝,就会被他一生表现所折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刘询知名度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爷爷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这一脉活下来的只有刘病已,从此流落民间。据《剑桥中国史》,这一脉被称为以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家族,刘病已的前任昌邑王刘贺是以李夫人、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两个家族明争暗斗了很多年后,以刘贺被废、刘病已被立标志

  • 霍去病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轶事典故无以家为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

  • 漠南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三次派出十万大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伊稚斜的作战。此战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战役过程西汉收复河南地的第二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发兵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于单兵败降汉,汉武帝封其为涉安侯

  • 霍去病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物评价: 司马迁: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和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 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家生死存亡关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

  • 河西之战起因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打击匈奴的作战。背景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

  • 红军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

  • 湘江之战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不仅经受了恶劣自然环境,还遭到国民党的层层围追堵截。长征期间共进行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100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役战斗600余次,若问哪一场战斗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结果也最为辉煌,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

  • 湘江战役惨败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历经百战。但真正对全军生死悠关的当首推湘江之战。林彪的一军团与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中央纵队及整个红军的命运,与湘,桂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残烈撕杀。关于湘江之战,当年林彪的红二师4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都写过回忆录。彭德怀的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也曾撰文。在潇水与湘江之间,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