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江之战的历史真相

湘江之战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1/29 16:03:55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不仅经受了恶劣自然环境,还遭到国民党的层层围追堵截。长征期间共进行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100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役战斗600次,若问哪一场战斗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结果也最为辉煌,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遭遇的最惨烈一役。在这场战役中,红军损失过半,有三万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之后,11月中下旬已经西行至湘桂边境,即将到达湘江。蒋介石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调动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40万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计划全歼红军。

湘江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一、新圩阻击战

湘江战役中最惨重的阻击战。为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红五师,全师损失近2000人,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第14团团长黄冕昌牺牲,第14团政委15团团长、政委均负重伤,两个团的营、连干部大都壮烈牺牲。艰难的完成了堵击任务。

二、脚山铺阻击战

湘江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斗。红一军团伤亡近6000人。最后红军战士与冲上来的湘军展开肉搏战,团政委易荡平负伤倒地,要求警卫员开枪打死自己,然后突围,见警卫员不肯,夺过枪来高喊:“快走,赶快突围!”然后照自己脑袋上就是一枪。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为中央红军渡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光华铺阻击战

事关中央红军安危的阻击战,两天三夜的光华铺阻击战中,红三军团以2100多人牺牲的惨重代价,阻击了桂军的攻击,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从规模上说,光华铺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规模最小,但该战场离中央红军的渡江地点界首最近,因此意义重大。

说到这里,我相信历史永远忘不了这一支部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就是在湘江战役中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34师,该师经过七昼夜血战,光荣地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但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全师6000多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陈树湘重伤昏迷被俘,在敌人的担架上,他毅然从自己腹部伤口中掏出自己的肠子,咬断自杀,壮烈就义。全师仅剩第100团团长韩伟、第3营政委胡轩和第5连通信员金闪因跳崖被救未亡。

在湘江战役前,红军的总人数为6.4万人,渡过湘江后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以3万人的伤亡才得以突出重围,三万将士血染湘江,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是一场让中央红军浴火重生的惨胜之战,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胜仗。渡过湘江之后,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坚定的政党、一支更加强大的中国工农红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湘江战役惨败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历经百战。但真正对全军生死悠关的当首推湘江之战。林彪的一军团与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中央纵队及整个红军的命运,与湘,桂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残烈撕杀。关于湘江之战,当年林彪的红二师4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都写过回忆录。彭德怀的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也曾撰文。在潇水与湘江之间,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八万

  • 血战湘江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3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

  • 四平会战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由于东北沦陷的比较早,当二战的战火蔓延到全中国的时候,东北反而保护了下来。所以等到二战胜利的时候,东北却成为当时国内重要的战略地区,一时间引起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争夺。尤其是当时正值重庆谈判时期,只要是谁能争下东北,在谈判桌上就会增加一分底气。当时的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总之,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

  • 中国巴黎和会不签字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不签字在利益层面上并没有作用,只是政治博弈和民族自尊心的结果况且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和约上签字能获得的利益反而更多。但是决定拒绝签字的不是北京政府,而是外交代表团。那么为什么代表团决定不签?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国内的民意和全权代表中反对签字居多,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约的签订与否其实已经脱离了正常政

  • 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

  • 四战四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

  •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国军方面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最高决策者当然是蒋介石。这场战役实际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地区控制权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我军保卫四平失利,全面撤退告终,但这只是双方上半场的一次较量,在东北战场笑到最后的仍是我军。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绝大多数地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00年前,中国作为参战国凭劳工支援不仅对协约战胜同盟国起到关键作用,换来的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地位,更使中国融人到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新秩序中的一员。当听到协约国胜利消息时,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

  •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

  • 九一八事变事件整体经过:起于日本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