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家生死存亡关头

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家生死存亡关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2/14 22:41:11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为了对内战争,是为了对军阀的战争,而第二次呢,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合作的,是为了抗日战争,第一次针对的是中国的内部矛盾而合作的,而第二次是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后合作的,因此,第2次相对第一次来说,规模更大,合作的更彻底。第2次国共合作的阶级不只是国共两党,还有很多其他社会阶层。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在国内影响较大,以国民党为主体。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以两个党派的形式合作,两个党派是平等的合作方式也不同,第一次是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人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第二次是以党外合作的形式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双方有不同的领导体系,有各自的军队,各自的统辖区域。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1931年,日本军队在东北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不到一年的时间,日本军队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成立伪满洲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统治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得中国再次深深地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西之战起因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打击匈奴的作战。背景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

  • 红军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

  • 湘江之战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不仅经受了恶劣自然环境,还遭到国民党的层层围追堵截。长征期间共进行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100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役战斗600余次,若问哪一场战斗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结果也最为辉煌,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

  • 湘江战役惨败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历经百战。但真正对全军生死悠关的当首推湘江之战。林彪的一军团与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中央纵队及整个红军的命运,与湘,桂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残烈撕杀。关于湘江之战,当年林彪的红二师4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都写过回忆录。彭德怀的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也曾撰文。在潇水与湘江之间,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八万

  • 血战湘江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3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

  • 四平会战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由于东北沦陷的比较早,当二战的战火蔓延到全中国的时候,东北反而保护了下来。所以等到二战胜利的时候,东北却成为当时国内重要的战略地区,一时间引起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争夺。尤其是当时正值重庆谈判时期,只要是谁能争下东北,在谈判桌上就会增加一分底气。当时的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总之,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

  • 中国巴黎和会不签字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不签字在利益层面上并没有作用,只是政治博弈和民族自尊心的结果况且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和约上签字能获得的利益反而更多。但是决定拒绝签字的不是北京政府,而是外交代表团。那么为什么代表团决定不签?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国内的民意和全权代表中反对签字居多,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约的签订与否其实已经脱离了正常政

  • 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

  • 四战四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

  •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国军方面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最高决策者当然是蒋介石。这场战役实际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地区控制权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我军保卫四平失利,全面撤退告终,但这只是双方上半场的一次较量,在东北战场笑到最后的仍是我军。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绝大多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