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为什么不接受齐景公提供的府邸住所

孔子为什么不接受齐景公提供的府邸住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3/12/16 18:44:14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极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集结成《论 语》,而成为了儒家的经典。

孔子幼年丧父,靠着母亲颜氏一手将孔子拉扯大。孔子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自幼勤勉刻苦,有志于学。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 琴于师襄。公元前522年“三十而立”的孔子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他以博学美名,又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民间的 欢迎。

35岁时,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正式步入了仕途,但是他的仕途似乎比其他人都异常坎坷。在齐国 ,由于孔子的政绩突出,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孔子曾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并说服他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后又提出“堕三都”、“抑三桓”的政治主张但均遭到反对,此后孔子终不遇。

齐景公是他服侍的第一个君王,如此热衷政治的孔子初来齐国,抱着满腔热血与齐景公商讨天下事,齐景公觉得孔子还不错,打算赠送他廪丘邑, 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但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在《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孔子热衷政治,本来在齐国应该有所施展的孔子,为何要拒 绝齐景公的好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孔子是淡薄名利的学者,他热衷政治却不在乎名利;一方面他要辗转各国传播他的学说,所以不想通过得到供 养之地来过早固定自身,享受安逸生活,这是一种对自身和思想的限制。孔子追求更多自身思想和精神的提高,所以他拒绝了景公的赏赐,去追求更 远的理想,因此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

那个甘于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不改其乐的老者如今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这样一位伟大的圣贤,他的后代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孔子已有83代,每一代孙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已有2500多年历史。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 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

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 ,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等等,孔子的后代一直到现在已有七十多代,从第一代的乱世 至今的太平盛世,孔子后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就像是蜿蜒波折的河流,在曲折的旅途中继续前行,他们也许不再像祖先孔子以推行学说为业, 但他们仍旧活跃在社会各层,作为孔子的后人他们任重道远。

标签: 孔子为什么不接受齐景提供府邸住所孔子551

更多文章

  • 郑和是太监为什么还会子孙满堂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和,太监,为什么,还会,子孙,满堂,郑和,明朝,太监,原姓

    郑和,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后来才改姓郑。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别称马三保,色目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永乐帝为宣扬大明朝强大武力,同时希望掌控海外贸易线,派郑和出使,这就有了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如此可见郑和,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这样一个有才之人,如何做了太监,说起来也令人唏嘘。

  • 为什么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东吴,用了,举国,之力,不过,张辽,三国,曹魏,可谓

    三国的曹魏可谓将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而要说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则首推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火战场,威名远播,特别是与东吴孙权之间的战斗,东吴用了举国之力,也没有战胜张辽,甚至最后一听张辽之名

  • 为什么说王莽像一个穿越的造反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王莽,一个,穿越,造反,王莽,是个,怪的,一个,造反

    王莽是个很奇怪的一个造反者,他的是汉王室统治几百年间,出现的一个小插曲,王莽的造反来得很突然,他的王朝也消逝得很快,来去匆匆的王莽政权,虽然短暂却给人留下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觉得王莽就像是一个穿越者,一个穿越到汉代建立政权的现代人,他从造反到建立新王朝后的改革,都不像是同朝代人能做出来的事

  • 荆州之争为何会是诸葛亮与刘备最大的战略失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荆州,之争,为何,诸葛亮,刘备,大的,战略,失策,如果,刘备

    如果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能互相让步,不再争议,甚至是刘备主动放弃荆州与东吴搞好关系。三国的结局会怎么样呢? 荆州之争又为何会成为刘备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战略失策?一起看看网友的分析,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三国时期的著名战略家。刘备在得到他之后基本按照他的战略思想打下的天下,但在荆州问题上犯了战略性错误

  • 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

    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并非诸葛亮原创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

  • 在三国史中刘备真的有去东吴招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国史,刘备,真的,东吴,招亲,乐不思蜀,后的,古奇,刘备,根

    乐不思蜀背后的千古奇冤,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三国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所以事实上刘备根本去东吴,更没有乐

  • 徐庶投降到曹操麾下后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庶投,降到,曹操,麾下,后的,结局,如何,三国,军师,徐庶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

  • 明朝奸佞宦官魏忠贤有没有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奸佞,宦官,魏忠贤,有没有,老婆,明朝,宦官,专权,于

    明朝宦官专权始于明熹宗继位之后,沉迷于木匠活的皇帝,信赖自己身边陪侍的宦官。因为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无暇政事,这个时候宦官作为能时刻面见天容的人,自然而然的权利就变大起来了。而闻名于后世,甚至还被排成多部影视剧的“九千岁”魏忠贤便是其中之最。那么这个一度成为一人之下,

  •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出师表,诸葛亮,写的,后出师表,许多,历史,学者,言它,主

    《后出师表》许多历史学者都言它假,主要是因为陈寿《三国志》没有采用,《诸葛亮集》也没有收录,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根本不符。《后出师表》出自《张俨默记》,“默记”的意思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以讹传讹是难免的。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后出师表》当

  •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十年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南阳,隐居,十年,做了,什么,诸葛亮,著名,出师表

    在诸葛亮最著名的《出师表》里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估计很少有不知道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么诸葛亮于躬耕于南阳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