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真的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皇帝真的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10 更新时间:2024/2/13 16:20:05

昏君暴君确实想砍谁就砍谁,但是要承担身死国灭的后果。但如果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想杀人,也是要有规矩的。

当然,如果做个暴君、昏君,可以任性的说我就是规矩就是天,杀人全凭高兴,但是要能够承受滥杀带来的后果。比如前秦君主苻生,这位独眼皇帝就是个天下少有的暴君,视杀人如儿戏。最后被堂弟苻坚给篡了位。

苻生每逢接见大臣,都让侍从箭上弦,刀出鞘、铁钳、钢锯等摆放跟前。看谁不顺眼,就随即杀掉。如哪位大臣有所劝谏,就被视为诽谤,杀之;若有人说句奉承话,就被视为献媚,亦杀之。因此,朝中人人自危。

古代正的处理死囚的程序,都是要先经过各级司法部门审讯定罪,再层层上报到皇帝处。秦始皇时,就有亲自审核死刑犯的记录。汉朝时,出现了死刑复核的萌芽。所谓死刑复核,就是指已经定了死刑的,临刑前由皇帝再一次审核,但这只限于俸禄两千石以上的官员。

死刑复核形成制度确定下来,是始于北魏;三复奏是在隋朝;唐太宗时期变成地方案件三复奏,京师案件五复奏,但有“恶逆”者,一复奏就可执行;到明清,一般分为斩立决和秋后处决。电视剧中像包公现场审案现场开斩的情景,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两种死刑都要经过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的审核批准。对于立决的死刑案件,一般先经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送大理寺审允,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明朝建立了朝审制度加以审核。朝审是天顺二年下诏,三年开始实行,且从此“永为定例”,“每岁霜降后”进行,“历朝遵行”,所以史称“朝审始于天顺三年”。

所以,正常治世的天下,皇帝对于生杀是很慎重的。连死囚都怕枉杀,更别说想杀谁就杀谁了。当然,不排除“冒犯龙颜”被一刀咔嚓的。明朝前,有跟皇权平衡的相权在,皇帝还要多考虑考虑大臣们的意见和想法,杀一人会否有损国家安定和权力的制衡;是否会给自己落下“残暴不仁”的名声,毕竟每个皇帝都想青史留名。

明朝废除臣相以后,明中后期却慢慢确立了制度性的约束,就更不能任性了。就连制造“洪武四大案”的朱元璋,杀了十万人之巨,也是一个一个的找理由,用“事实案件”来定罪杀人的,而不是直接动手。只有皇帝自己先遵守“规矩”,底下人才会有样学样。

标签: 皇帝昏君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拯救民族的冉闵,为什么会被剥夺英雄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冉闵,十六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邓世昌等,然而在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拯救了无数汉族人的性命,却被后人定义为屠夫,他就是冉闵。西晋灭亡后,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胡作非为,五胡乱华导致汉民族危在旦夕,少数民族建立各自的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 宋前权臣常赶下台,为什么宋后这种事情不发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宋前权臣常赶下台,为什么宋后这种事情不发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再往前是唐朝、隋朝、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晋朝、三国、东汉等等,在这些朝中,权臣常把皇帝赶下台,他们当皇帝。宋朝以后却从没发生过这种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赵匡胤立下一条规矩。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 你知道古人做鞋子的时候是不分左右脚的吗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鞋子,历史解密

    鞋子对于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鞋子都是一双一双卖,商家和客人也不会单独出售或者购买一只,一双鞋子的价格当然有便宜也有昂贵,我们都知道一双鞋子都是有左鞋和右鞋的,左脚就穿左鞋,右脚就穿右鞋,但是古人的鞋子就不分左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说出来你也许会不相信。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制作鞋

  • 宋高宗,为何把皇位传给民间来的野小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首先,宋高宗赵构绝嗣,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宗室子弟继承皇位。宋高宗本人能够生育,有儿有女,不过,因为南宋初建,金兵经常来犯,宋高宗以及皇子皇妃经常处于惊慌逃亡生活中。另外,宋高宗身边的护卫也并不忠心,后来更爆发兵变,要废掉宋高宗,拥立小皇子。这次兵变史称苗刘之变。因韩世忠仗义勤王,苗刘之变被镇压,不过,

  • 什么是乌纱帽?它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乌纱帽,晋朝,历史解密

    在古装电视剧和戏剧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官员头上戴着有两翅的帽子,这种帽子就叫“乌纱帽”。如今,在人们的口头语中,有一句话叫“小心你的乌纱帽”。就是说,对于那些欺下瞒上的官员,那顶“乌纱帽”,随时会被摘掉。那么,这“乌纱帽”一词是怎么来的呢?乌纱,是古代官帽的名称。有文献记载: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东晋

  • 瑛贵人有历史原型吗?雍正后宫还真有她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我想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应该都对毛晓彤饰演的瑛贵人有印象吧?这位“美人面”出场一回眸即让观众们心动不已,可惜皇宫容不下她这样干净的花儿,最后她还是死在了宫廷内斗的漩涡中。这个弹得一手好琴,嘴角的笑总是带着三分羞涩和七分艳丽的女子,在她最美好的年华去了天堂,我想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悲剧人物是作者凭空创

  • 清初四王之一:王鉴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鉴,清朝,历史解密

    王鉴(1598-1677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

  • 这五个贪玩的明朝皇帝为什么能打赢了全部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有人说明朝是个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的“三无朝代”,这当然是从身体中后偏下部位出来的气体,在某些人眼里,徐达常遇春都罪孽深重,因为他们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剥夺了很多人特权;戚继光李如松都该被请出教科书(或者根本就没进去),如果把戚继光李如松说得太好,会引起“友人莫名惊诧”——他们破坏共荣,良心坏啦坏啦滴,某

  • 朱元璋是怎么防止铜钱造假 仅仅用了一个字就解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铜钱,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位期间曾经下令,收缴前朝铜币,将货币统一改铸为“洪武通宝”,由于当时的货币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全国各地都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制造了大量的铜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铜钱的弊端也就逐渐的体现了出来。那么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很多地方在铸造货币的过程之中,趁机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久而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一鼓,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