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一代名相王曾,用小人手段对付小人

宋朝一代名相王曾,用小人手段对付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4 0:55:55

母亲怀他时,梦见孔子的高徒曾参投胎,所以取名“曾”,这来头相当大。

01

宋仁宗刚继位那年(1022),大权在宰相丁谓手里。

仁宗皇帝才十来岁,大臣议定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副宰相王曾建议:皇帝太后五天见大臣一次,太后座位在皇帝的右边,一起听政。

丁谓不同意,他的主意是每月初一十五皇帝见大臣议事,遇到大事太后和大臣们商量,小事由太监头子雷允恭传递给太后,盖上章就可以了。

王曾说:“皇帝和太后分开不同地点办公,这不正是给宦官弄权的机会吗?”

这本是丁谓要的结果,他和雷允恭早就是一路货。

现在一个在内一个在外,更是把控住权利,唯我独尊。

果然雷允恭到宫内请示太后,还是按丁谓说的办。

早几年,丁谓把寇准李迪等名臣贬出京城,王曾就替寇准说话。

丁谓盯着王曾,阴森森地说:“原房子的主人是不是也有责任呢?”

王曾曾经把房子借给寇准住,王曾不吱声了。

这次再输给丁谓,王曾见了老丁,低眉顺眼。

丁谓眼里,老王这一回服气了。

内阁班子成员中,曹利用又是丁的人,冯拯话不多,王曾老实了,大家和太后见面,都由丁谓讲话算数。

一天,王曾小心翼翼对丁谓说:我老王没有儿子,想让弟弟的儿子入嗣。退朝后,请您和我一起向太后汇报行不?

丁谓轻松道:这个小事,你自己去讲嘛!

王曾进宫,时间很久了还没有出来,丁谓这才省悟过来,中王曾的计了!

前些日子,雷允恭主抓真宗皇帝的陵墓建设,听别人说把墓地往高处移百来米是个“龙穴”,就擅自决定移墓。

结果挖出水来,陵墓进水,一塌糊涂。

王曾去调查,狠狠告了雷太监一状。

雷允恭已被关押起来。

王曾要的就是单独见到太后刘娥的机会,他抓住雷允恭事件,一句话点出要害:“丁谓和雷允恭勾结,擅自移动真宗皇帝的陵墓到绝地,包藏祸心!”。

刘娥大吃一惊,王曾详细地把丁谓揽权为私,打压忠臣,祸害国家各事讲给刘娥听。

刘娥太后本来也是个女强人,大怒。

第二天太后让内阁大臣们开会,不通知丁谓。

丁谓知道危险,匆匆跑到太后座前跪下就辩解开来,讲了半天,太监揭起帘子道:“大人您和谁说话?”

帘子内空无一人。

丁谓分寸已乱,拿着手板猛敲额头。

几天后诏令下来:

丁谓发配到海南,抄家。

太监雷允恭乱棍打死。

当时朝野有个歌谣:欲使天下清,拨去眼中钉。

王曾智除丁谓,为天下去一大害,人人称快。

02

王曾这样用小人的手段整倒小人,正是其高明之处。

这个政治斗争的高手,本来就是一个天才。

年青时科考,连中三元,是不折不扣的状元郎。

整个宋朝,才六个人得此殊荣,智商那是绝对的高。

难得的是这个状元非常低调,他给养育他的叔父写报喜信:

我今天在金殿上,唱名第一。这都是祖宗积德结的果,叔叔没必要太过高兴。

少年老成,非同一般。

回到老家青州,官府派了吏员敲锣打鼓在城门迎接,百姓都挤着来看状元风采。

戏文里的状元都是鲜衣怒马,前呼后拥,风光无限。

不料小王远远换下新衣服,骑了匹小驴子,从偏门进去见了长官。

长官大为惊异,小王说:“在下侥幸中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家乡长官和父老乡亲?这样隆重仪式,只怕承受不了。”

长官叹息道:“你这才叫真状元。”

03

他是棉里藏针的人物,扳倒丁谓就是明显的例子。

以退为进,找机会反击,算是官场善于韬光养晦的人物。

丁谓倒台,同党曹利用也被搞倒。

老曹的资历非常高,原来职务在王曾之上。

王曾渐渐超过他,让老曹很不高兴。

在朝廷典礼上,曹利用要排在王曾前面,礼仪官没了主意,王曾说:“你只要回答宰臣王曾等人告谢就行了。”

老曹怒火妒火一起烧,老是说王曾的坏话。

这回倒台,王曾倒在太后面前说他没有“大恶”。

太后问:“你以前说曹利用蛮横,现在怎么替他说话?”

王曾说:“以前曹利用会仗势欺人,所以我揭发他。但现在说他有非常大的罪过,我以为没有。”

04

孔子曰过:不语怪力乱神。

讲的是个正字,一个稳字,这是大儒的风范。

王曾任应天府市长时,市面上有谣言:有妖怪晚上飞来飞去,像个帽子,扑住了人就完了。

搞得人心惶惶。

王曾下令夜间大开官门,士兵加紧巡逻,有说看见妖怪的就抓起来。

镇住了妖风,再也没人说看到妖怪,妖怪也就没有了。

05

太后刘娥掌权后,越来越超权。

大臣们担忧:大宋国会不会也出现个“武后”?

可当面和刘娥对顶不是办法。

大臣钱惟演和太后是亲戚,王曾找到老钱:“皇帝年幼,没有太后支持做不成事。太后帮助小皇帝,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就是帮助老刘家。”

钱惟演道:说的对。

这话就传到太后耳朵,太后收敛了不少。

06

仁宗继位之时,王曾起草诏书:“以明肃皇后辅助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

这个权字,就是代理,限制了刘娥的权力。

丁谓建议把“权”字去掉。

王曾不同意:“现在皇帝年幼,太后听政,本来就是走霉运时期。这个权字,就是给后世示范。更是去不得。”

所以王曾和刘太后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07

做为国家的总理大臣,王曾平常不苟言笑,严肃正经。

大臣杨亿很会讲笑话,唯独对王曾不敢开他玩笑。

话说王曾长得相当漂亮,眉眼如画。

有一回,真宗有急事,穿着便服就匆忙召见王曾。

讲完事情后,还特别解释一番:“我是来不急穿上朝服,请不要介意。”

看来皇帝对他也相当地客气,就是要讲究礼法。

08

后来王曾到洛阳当留守,他的前任是钱惟演。

老钱对洛阳的一批文人欧阳修、尹洙、梅臣等非常好,几个年轻人吟诗风月,不大理会政事。

王曾严肃地批评:“你们不能不珍惜时光。像寇莱公(寇准)那样的才华,还因为没把握光阴,被朝廷贬斥,何况你们?”

快嘴的欧阳修答道:“寇莱公最后仕途不顺,是因为一把年纪,胡子都白了还不懂退休。”

王曾的白胡子突然显眼起来。

一个人太严肃认真了,也是别人眼里头痛的对象。

09

在朝中与刘娥太后明暗间斗争,结果王曾被贬到北方王天雄军。

这儿与辽国交界,经常有辽国使者来往。

辽国人到了王曾的地盘,大家自觉约束自己,不敢喧哗,安安静静地过境。

老王的威严,不可犯。

因为能力强,所以又回到中央,后来又被发到郓州,死在那了。

10

据说王曾死前不久,有颗大星坠落在他家附近,随从吓坏了,赶紧报告王曾。

老王从容道:“一个月后,就有结果了。”

果然,月后,王曾生病去世。

朝廷给的谥号是“文正”,这是帝制年代,文臣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如大宋名臣范仲淹的谥号,也是文正。

11

王曾的妹夫,是孔子嫡系后人,但夫妻不和。

王状元心生一计,主动去拜访妹夫。

出来之后,就派手下人四处散播谣言:孔冕在茶水中下毒,自己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孔冕对大舅哥下毒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王曾又给真宗皇帝秘密上书说:

孔家是圣人之后,一定不会做出这种事。

现在是封禅的关键时期,不宜被其他事打扰,还是大事化小为好。

结果,真宗真就没管。

事情在民间闹得挺大,孔冕,干吃哑巴亏。

12

“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这是王曾所言,见于《王文正公笔录》。

很多时候人都是会下意识的去规避自己的不讲理,把过错推给他人,对方当然不愿意了,于是从互相推诿扯皮变成了互相争吵,素质差一点的或许还会动起手来。

但换作另一种考虑,那么与其让自己在毫无意义的争吵中心力交瘁,还不如直接说一句:“我的错,对不起。”

所以说,人有黑白两面,不是后人故意诋毁,而是圣人太少,两面人属于普遍现象。

标签: 王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

  • 仪嫔:包衣出身,是乾隆第一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仪嫔,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后宫有着清朝历史上第二大后妃团,据相关统计,乾隆一共有41位后妃,其中潜邸旧人只有十位,在这十位后妃中,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妃在乾隆继位前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是在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去世的,她就是乾隆第一嫔——仪嫔。仪嫔的出身关于仪嫔的出身,史料中记载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仪嫔

  • “邲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先縠因“邲之战”获罪而死,甚至拖累了先氏一族。先氏乃是晋国功臣先轸之后,竟然因为一人犯罪而导致全族被灭,并从此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情况在晋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怎么会这样!连企图刺杀晋文公的郤芮、吕省二人,甚至弑晋灵公的赵穿,他们犯下的罪何其之重,也没有受到像先縠这样的待遇!那么,究竟先縠犯了

  • 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八爷党的问题,在对八爷党进行清算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后,那个时候雍正的政权早已稳定了。说道清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当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胤禛和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胤禟、胤和胤禵为首的八爷党。和两派人为了皇位的争夺,中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在康熙把皇

  • 曹操为什么把三个女儿送进汉献帝的后宫 他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献帝,曹操,历史解密

    由于先后发生了汉献帝的妃子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撺掇汉献帝刺杀曹操的两起事件,曹操一怒之下,在杀掉伏皇后与董贵人以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一并嫁给了汉献帝。(曹操剧照)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个女儿,是为了监控汉

  • 小霸王孙策为何会传位给孙权 而不是自己的子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孙权不传给自己的侄儿是为什么?小霸王孙策顾全大局传位孙权从中国封建制度的世袭制“父死自续,兄终弟及”的特点看,孙策去世时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比传位给孙权更加名正言顺。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传位给弟弟则更有利于江东发展。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

  • 杜月笙财大势大,为什么找不到失散的亲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月笙,民国,历史解密

    杜月笙虽说是黑社会流氓头子,但因为他会做人,和军政两界要人称兄道弟,再加上他财大势大,在旧上海是个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传奇人物。可他到死还是有个遗憾,那就是始终没能找到亲妹妹。他的亲妹妹是怎么失散的?杜月笙那么大能力的人,为什么会找不到呢?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这个日子赶巧是农历7月半,

  • 八福晋犯了什么大罪?雍正竟想把她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因为康熙一句“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几百年来,八阿哥胤禩背负着惧内的名声,而八福晋也背负着妒妇的称号。其实细数八阿哥的妻妾子嗣数量,在皇子阿哥中确实不算多,他是诸位皇子中,纳妾最少的皇子,子嗣数量也不算多,仅有一子一女,在讲究三妻四妾的皇子阿哥中,委实不算多了,也正因

  • 武则天女皇明明当的很好,为什么却要将皇位归还于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她能把朝政管理的这么好,也是有原因的,从她出入宫廷之时,就显示出了治国的本事。当时李世民有一头狮子,肥胖任性,没人能驯服,她毛遂自荐拿了三样东西就驯服了它,此后她得到了李世民的夸赞,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宠爱,在后宫中做了12年的才人。李世民过世后,她和众多嫔妃一起被赶入“感业寺”当尼姑,但是因为李治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