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康盛世:名不副实且危机暗伏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且危机暗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3 20:16:27

在大家心目中,西晋是一个以短命和混乱而著称的朝代。实际上,西晋也曾有一段世人称颂的“治世”,这就是司马炎刚登基时候的“太康之治”。

所谓“太康之治”,由于其发生在晋武帝太康年间(280年——289年)而得名。这段历史又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繁荣”。说句实在话,它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比起来可实在不怎么样。这个盛世是一个暗流涌动的盛世,它建立在流沙之上,根基不牢,一旦有点什么情况就会崩塌。

司马炎

司马炎虽然登基称帝,但是却并不能安卧。在外还有东吴在南割据一方,北面的少数民族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在内,为了完成取代曹魏的事业,从司马懿开始一直到自己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世家大族个个人心不安,惶恐万分。尤其是曹氏子弟更是急需安抚的对象。

为此,司马炎刚等级就下诏让已经被废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他还让刘禅的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缓解了这些世家大族们对西晋政权的恐惧乃至反感。西晋攻灭东吴孙氏政权后,三国复归一统,历经了长时间战乱的广大群众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晋武帝司马炎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一、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二、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遭受战火蹂躏的北方。三、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晋书·食货志》说:“平吴之后,……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在促进农业生产、加强财政制度等诸方面中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占田令。

西晋统一局面

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颁布占田令“以名占田”,分王室、官员及平民三种。(1)王室:王、公、侯,应以封国为家,但可在京城有房屋一栋。大国国王得郊田15顷、次国得10顷、小国得7顷;(2)官员:依照官员的品第准许其占据一定面积的田地、荫客数及荫户数;(3)平民: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占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70亩,女子30亩。可以见得,占田制既保护了政府收入,又保护了士族特权。占田制在曹魏原来屯田制破坏后,允许农民占有开垦无主荒地。对于贵族官僚而言,确认与保护他们的已占有的大量土地与人口,从制度上保障了其经济利益。干宝的《晋纪总论》中对“太康之治”有一段记载:“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可见在太康年间,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相比于战乱期间,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权贵的利益也有了某些保证。

八王之乱

为了笼络人心,司马炎大封功臣,而且和当年的西周、西汉一样对子弟进行分封。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诸王手握兵权,对中央不利。对此司马炎也想到了,他想用当年汉武帝的推恩令,让大国最后都变成小国。可是他在位的时间太短了,这项措施没有能贯彻下去。而且建国之后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集团挥霍无度,奢侈成风,边境少数民族也虎视眈眈。这些都是所谓盛世之下的隐忧。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纷纷起兵,各地的都督也趁机以“清君侧”的名义试探中央的反应,最后造成八王之乱,国家分裂。再加上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更是容易让他们在乱世有机可乘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可以说司马炎的太康之治不仅名不副实,还为子孙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乃至于成了国家动荡的根源。

标签: 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一代名相王曾,用小人手段对付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母亲怀他时,梦见孔子的高徒曾参投胎,所以取名“曾”,这来头相当大。01宋仁宗刚继位那年(1022),大权在宰相丁谓手里。仁宗皇帝才十来岁,大臣议定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副宰相王曾建议:皇帝太后五天见大臣一次,太后座位在皇帝的右边,一起听政。丁谓不同意,他的主意是每月初一十五皇帝见大臣议事,遇到大事太后和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

  • 仪嫔:包衣出身,是乾隆第一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仪嫔,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后宫有着清朝历史上第二大后妃团,据相关统计,乾隆一共有41位后妃,其中潜邸旧人只有十位,在这十位后妃中,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妃在乾隆继位前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是在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去世的,她就是乾隆第一嫔——仪嫔。仪嫔的出身关于仪嫔的出身,史料中记载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仪嫔

  • “邲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先縠因“邲之战”获罪而死,甚至拖累了先氏一族。先氏乃是晋国功臣先轸之后,竟然因为一人犯罪而导致全族被灭,并从此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情况在晋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怎么会这样!连企图刺杀晋文公的郤芮、吕省二人,甚至弑晋灵公的赵穿,他们犯下的罪何其之重,也没有受到像先縠这样的待遇!那么,究竟先縠犯了

  • 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八爷党的问题,在对八爷党进行清算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后,那个时候雍正的政权早已稳定了。说道清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当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胤禛和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胤禟、胤和胤禵为首的八爷党。和两派人为了皇位的争夺,中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在康熙把皇

  • 曹操为什么把三个女儿送进汉献帝的后宫 他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献帝,曹操,历史解密

    由于先后发生了汉献帝的妃子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撺掇汉献帝刺杀曹操的两起事件,曹操一怒之下,在杀掉伏皇后与董贵人以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一并嫁给了汉献帝。(曹操剧照)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个女儿,是为了监控汉

  • 小霸王孙策为何会传位给孙权 而不是自己的子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孙权不传给自己的侄儿是为什么?小霸王孙策顾全大局传位孙权从中国封建制度的世袭制“父死自续,兄终弟及”的特点看,孙策去世时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比传位给孙权更加名正言顺。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传位给弟弟则更有利于江东发展。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

  • 杜月笙财大势大,为什么找不到失散的亲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月笙,民国,历史解密

    杜月笙虽说是黑社会流氓头子,但因为他会做人,和军政两界要人称兄道弟,再加上他财大势大,在旧上海是个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传奇人物。可他到死还是有个遗憾,那就是始终没能找到亲妹妹。他的亲妹妹是怎么失散的?杜月笙那么大能力的人,为什么会找不到呢?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这个日子赶巧是农历7月半,

  • 八福晋犯了什么大罪?雍正竟想把她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因为康熙一句“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几百年来,八阿哥胤禩背负着惧内的名声,而八福晋也背负着妒妇的称号。其实细数八阿哥的妻妾子嗣数量,在皇子阿哥中确实不算多,他是诸位皇子中,纳妾最少的皇子,子嗣数量也不算多,仅有一子一女,在讲究三妻四妾的皇子阿哥中,委实不算多了,也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