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敢不敢兴兵造反呢?

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敢不敢兴兵造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62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1:49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为了清理掉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下令削藩。说是削藩,实际上则是撤藩,周王等5位藩王先后被废。燕王朱棣出于不满和恐惧,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反抗,是为“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生死未知、下落不明。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场持续三年的内战,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于大明皇室来说,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间骨肉相残,也是一出人间悲剧。然而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建文帝削藩是直接原因和导火索。早在皇长子太子朱标病故后,朱元璋确立朱允炆的储君之位时,诸藩王就已经在心底里对朱允炆不满了。身为塞王之一的朱棣因为身兼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故而拥兵10万。

这场于国于民于家都弊大于利的战争,其爆发的原因与早已经去世的太子朱标有关:如果朱标不早死就能免除这场战争。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初,朱标就被立为太子。为了更好地培养朱标,朱元璋没有设东宫府僚,太子属臣皆由朝臣兼任。比如李善长既是朱元璋的左丞相,也是太子少师;徐达当任右丞相的同时,还兼着太子少傅。朱标的储位,是任何一个兄弟都无法撼动的。

因为有着良好的教育和无法撼动的地位,朱标对弟弟们也非常的友爱。《明史》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人告发晋王有不臣之心,朱标又是鼻涕又是泪的,让朱元璋感动不已。当朱元璋责罚义子们的时候,朱标也会去请马皇后出面求情。这样的一个好大哥,也难怪会得到“仁慈天性然也”的评价。也正因为如此,朱标在众兄弟之中的威望极高。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从陕西视察结束返京后,却因风寒病逝,年仅37岁。在朱标病逝7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这也不禁让人猜想,如果朱标多活几年,哪怕是当了一年皇帝再死,朱棣还会造侄子的反吗?答案是不会。首先,朱元璋跳过众多的儿子立孙子为储君,本就于礼不合,这也是朱棣对侄子登基的不满之初。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也给朱棣提供了借口。

如果朱标能够成功当上皇帝,哪怕是一年,朱允炆再接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根据宗法制,有儿子肯定是要传位给儿子的,没有儿子再传给弟弟。更何况朱允炆是朱标的嫡长子,继承大统名正言顺。如果朱允炆的皇位是从父亲手里而不是爷爷手里接过来的,朱棣就没有了起兵的由头。其次,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时候才16岁,在朱棣眼里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

如果在朱标当一年皇帝后再被确立为储君,22岁的朱允炆也不再是“小屁孩”了。要知道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后,他的亲弟弟朱高煦也准备效仿父亲,夺取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位。朱高炽在位仅仅几个月,还不到一年,朱瞻基即位时也不过27岁。更何况以朱标的能力,他如果能够当一年皇帝,削不削藩还不好说,但肯定会给朱允炆留下一大批文臣武将。

即便是朱棣还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没有了李景隆这样的猪队友,朱棣也不一定能成功。既然知道不能打、打不赢,以朱棣的谋略和智慧,他还会硬着头皮起兵吗?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也不妨假设。诸君若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一同交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珅被抄家后,嘉庆帝是如何处理这批财产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作为中国清朝时期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贪官,和珅的敛财能力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他被抄家后,嘉庆帝可谓是一夜暴富,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巨额的财富,他到底是怎么花掉的?让后世的历史书给出了一个“嘉庆中衰”的评价。我们先说和珅的财富,根据《查抄和珅家产清单》(

  • 朱棣为何能直接称帝,其他藩王没有反对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后来,朱元璋去世后,朱棣不满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举起“靖难”大旗,最终打败了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在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可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难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意见吗?这究竟

  • 知州在古代的地位如何?有知县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州县是过去中国非常重要地方行政区。历来有“天下之治始于州县”的说法。作为清朝州县的长官,知县跟知州的地位尤为特殊。清朝中枢颁布政策后,都是以文书推动,通过层层叠压,把事情交到基层官吏手中,由他们做实际执行。朝廷的政策,都是靠这些低级地方官员在下面疏通贯彻。按照《清史稿.职官三》的说法,知州是“掌一州

  • 历史上东林党为何会存在于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从万历时期到崇祯以及南明时期,东林党在明朝末年的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东林党形成的时代背景晚明东林党的形成具有时代背景,一方面是

  • 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南北榜案是明代初期的一起十分重大的科举舞弊事件,那么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此案发生于洪武三十年二月份,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应天府,准备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可以算得上他们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向来重视人才选拔的

  • 长平之战秦国作为胜利者 秦国为何不趁机消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跟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的大决战。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此战最后是秦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但是尽管

  • 如果蜀军在阴平设伏,邓艾会全军覆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过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钟会取汉中后,邓艾来见钟会。邓艾献策钟会从大道取剑阁,自己从阴平小道取成都。钟会表面上同意,但是在邓艾走后却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而邓艾在暗渡阴平后,在进兵时,看见一个大空寨,说是当

  • 皇帝去世后,后宫的妃子一般是如何处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皇帝几乎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这个数字虽说有些夸大,但大几百人还是有的,在皇帝去世后这些后宫中的妃子们怎么办呢?新任皇帝会怎么做?其实新皇帝对于这些众多女性的处置也是十分的头疼,毕竟这些女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些女性当中也有的是各种王爷的或者其她亲王的母亲。

  • 如果马谡选择坚守,北伐真的能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宋朝时期是如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朝时期,不仅各个民族交流融洽,同时对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优则仕”,本是希望掌握儒家理念及学说的优秀知识分子积极从政,以建设理想状态的“仁政”国家。这为有志于此的读书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