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水原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唐朝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浅水原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唐朝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12 更新时间:2024/2/5 23:11:54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六月至十一月,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浅水原之战是唐朝平定陇右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唐军先败后胜,最终消灭薛秦,平定了陇右。那么唐军是如何消灭薛秦的呢

一,隋末形势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一路南下,攻克长安。随后李渊在长安拥立隋恭帝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控制了关中地区。同时薛举在金城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他击败隋军,夺取整个陇右,定都天水,自称秦帝。

二,唐秦争锋

薛举称帝后,派儿子薛仁杲率兵东进,企图夺取长安。薛仁杲吞并反隋的唐弼势力,势力更加强大,围攻扶风。李渊听闻薛举逼近,急忙派儿子李世民出兵抵御。李世民在扶风大败薛仁杲,成功阻止了西秦的扩张,稳固了李渊势力对关中的控制。

薛举听闻薛仁杲惨败,担心李世民乘胜追击,便想要投降李渊。卫尉卿郝瑗表示反对,认为刘邦刘备屡战屡败都没有放弃,最后都取得成功;秦军只是失败一次,怎么能轻易服输。薛举听了大为赞赏,从此视郝瑗为首席谋士。

三,第一次浅水原之战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逼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薛举则采纳郝瑗的建议,派人联络东突厥与梁师都,共同对付唐朝。东突厥颉利可汗原本同意出兵助薛举伐唐,后来被唐朝使者宇文歆说服,没有出兵帮助薛举。

薛举派兵进攻高墌城,同时派兵骚扰豳州、岐州。豳州、岐州距长安只有三百里,秦军此举严重威胁唐朝安全。李渊于是封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为行军长史、殷开山为行军司马,命他们率大军抵御秦军。

李世民认为薛举孤军深入,粮草不足,于是命令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但当时李世民病重,于是把军务交给刘文静与殷开山处理。殷开山认为主帅病重,若敌军得知一定会轻视大唐,不如在营外摆下大阵,向薛举炫耀大唐军威。刘文静同意,便将李世民的命令置之不理。

唐军在高墌城西南摆下军阵,但刘文静与殷开山轻视薛举,因此没有防备。结果薛举率军发动突袭,大败唐军,拿下高墌城。李世民只得退回长安,刘文静与殷开山则被李渊降职。

郝瑗劝薛举乘胜追击,直取长安,获得采纳。但就在大军出发前不久,薛举突然病死,子薛仁杲即位。郝瑗为薛举之死悲伤不已,也在不久后病死。薛举的死使得西秦错过了一举攻克长安的机会,给了唐朝以喘息之机。郝瑗的死更使西秦丧失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名臣,是西秦的巨大损失。

四,第二次浅水原之战

薛仁杲为人残暴嗜杀,许多西秦大臣都对他十分畏惧,想要投降唐朝,这使得薛仁杲无法稳固西秦内部局势,为他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的惨败埋下了祸根。李渊一方面派李世民抵御薛仁杲,一方面同凉王李轨交好,共同对抗薛仁杲。

唐军兵临高墌城,薛仁杲因此派大将宗罗睺抵御。宗罗睺多次向唐军挑战,但李世民坚守不战。众将都想要出战迎敌,李世民对他们说:“我军在不久前惨败,士气低落。秦军则因为获胜而轻视我军,所以应该坚守不战,等待时机。等到秦军士气衰弱而我军士气振奋,就可以一战消灭他们。”众将听从,因此坚守两个多月。

秦军粮草短缺,于是梁胡郎等人率部降唐。李世民知道西秦内部人心不稳,便派梁实前往浅水原驻扎以吸引秦军主力。宗罗睺率大军围攻梁实,但唐军据险而守,秦军数日无法攻克。李世民于是派庞玉出击,攻打宗罗睺。随后李世民绕到秦军侧后方出击,大败宗罗睺。

李世民想要乘胜追击,直取薛仁杲所在的折墌城。窦轨(李世民舅舅)出言反对,认为折墌城城池坚固,难以攻克,所以应该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李世民认为唐军获胜,完全可以势如破竹的拿下折墌城,因此执意进兵,包围折墌城。

许多西秦将领见大势已去,纷纷出城投降李世民。薛仁杲本想据城坚守,抵御唐军。但是秦军所部在浅水原惨败后纷纷逃往各地,李世民又兵临城下,使得他无法收拢残部抵御唐军。折墌城兵少将寡,将领们又都畏惧李世民而不敢出城迎战,薛仁杲只得在第二天出城投降。

总的来说浅水原之战是唐朝与薛秦势力的重要一战,第一次交战时唐军轻敌,所以惨败给秦军。如果薛秦乘胜追击,会对唐朝造成致命威胁。但薛举、郝瑗相继病死,给了唐朝以喘息的时机。第二次交战时薛秦内部不稳,唐军则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给了薛秦致命一击,平定了陇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郃和张辽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结果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方面两人的能力不同;一方面两人与皇帝的交情也不同;另一方面皇帝对两人的看法也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同为曹魏降将的张辽与张郃最终结果也相差很远。张辽与张郃同为曹魏降将,两人能力不同

  • 明末时期为何会发生复社活动?与园林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晚明文人结社势头高涨,其中复社声势最为浩大。通过研究复社大规模社集活动和小规模文人雅集与园林物质空间、园居活动的关系,为晚明园林的研究提供不同视角。一:研究背景文人结社源于汉代梁园雅集,魏晋时期兰亭修禊、竹林七贤

  • 古代妃子被打落冷宫之后 太监为什么还要抢着去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已经失去恩宠和权势,为何太监还抢着去伺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女子地位都非常的低下,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处于被压迫的阶层,权利和待遇上都遭受着极大的不公平。只有男人才可以做官做生意,才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女人只能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明朝时期的郭氏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郭家跟朱元璋是贫贱之交,两家的深入结合始于郭英的父亲郭山甫。当初,朱元璋还没有崛起时,就被郭山甫慧眼识人看中。郭山甫以面相断定朱元璋未来成就不可限量,马上决定在朱元璋身上下重注,先送女儿,后送儿子,《明史·后妃传·郭

  • 古代皇帝都会自称为朕吗 实际上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真的自称朕?别被电视剧忽悠了,看看历代皇帝的自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如今影视剧的改革以尊重历史为前提,我们也能真正的身临其境到那个年代中去。要是放到以前的话,很多电视剧都是靠着编剧在胡编乱造,有些参考了历史但又不尊重,让人看了

  • 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传国玉玺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入住洛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孙坚发现了传国玉玺。此后孙坚则起了私心,想要带走玉玺,但计划最后还是暴露,导致孙坚和袁绍、刘表结仇。孙坚最后也是死在了与刘表手下的交战中,不过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玉玺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他和刘表发生的战役在正史上并无记载,这其中的真

  • 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二十五颗玉玺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玉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是古代皇帝的专属用品。其实说白了,玉玺其实就是皇帝的专属印章,只不过将皇帝使用的印章称之为玉玺。而当时老百姓所使用的印章被称之为作印。玉玺既然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国家也就一个皇帝,也就说皇帝的玉玺通常情况下就只有一个,但是带了清朝的时候却出现了25个玉玺,那么这是为何呢

  • 古代弓箭能射多少米 最远距离达到多少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弓箭手真的能“一箭射死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弓箭有效射程约100米,真的能轻易把人射死吗?据史料记载:一名普通的古代士兵,能拉出的弓箭有效射程是100米。在实战中,如果使用的弓箭质量够好,再加上一名力气惊人的强壮士兵,那么弓箭的

  • 李世民征战多年,为何打完高句丽就病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驰骋疆场,文治武功,按理身体应该杠杠的,怎么刚过50岁就一命呜呼了?死前还亲征高句丽,斗志昂扬,看来身体没什么毛病,不然也不会长途跋涉亲征,奇怪的是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没几年就死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死亡绝对不正常。这里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

  • 宋朝时期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诞生了哪些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文化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在宋朝达到了高峰.“好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