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时期日本占领北京为什么没有破坏故宫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北京为什么没有破坏故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18 更新时间:2024/1/8 10:30:16

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近千年前开始北京就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一座城市。从朝开始,即便是处于分裂时期,北京也是全国或者是北方的政治中心。

在元朝建立之后,北京成为了都城,为了实行汉化,忽必烈就在北京修筑了宫殿,不过也是因为汉化的失败导致了元朝的灭亡。在明朝成立之后,北京都城的地位被南京代替,可是在永乐皇帝时期,明朝就开始在北京修缮紫禁城了,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北京正式成为了明朝的都城。

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除了民国时期几十年,在几百年中北京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故宫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规模。而故宫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朝代更替中没有被毁坏的皇家宫殿。

故宫如今已经变成了国家博物馆,在中国的维护下世界展示。不过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没有故宫这样的运气了,在清末时期遭到了前后两次毁坏,本来在第一次被毁坏的时候还能抢救一下,但当时的中国是真的没有钱了。

当时圆明园的熊熊大火连续烧了几天几夜,里面的物也被英法等国洗劫一空。现在北京的圆明园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复原了一部分,而无法修复的部分就成为了一片废墟。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也被日本给占领了,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无疑是充满“鲜血和罪恶”的,无数学者对这段历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其背后的辛密依然掘之不尽。那为什么日军在疯狂抢夺中国文物的时候没有洗劫、毁掉故宫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个是因为日军对于摧毁故宫没有兴趣。在日军占领北京之前,中国政府和民间人士就认识到了,北京必定会被占领,而故宫内的文物是无论如也不能被日军夺取的。

为了在日军占领北京之前,将故宫的损失降到最小,中国政府和民间人士联合行动将故宫内所有能搬走的文物全部搬走了,在日军占领北京之后,故宫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了,所以故宫对于日军来说没有什么物质上的价值了,日军也就对故宫没有兴趣了。

其次,在之前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日本为了控制沦陷地区建立了伪满政权,伪满洲国的皇帝就是溥仪。对于溥仪来说,故宫就是他的家,而且对于伪满洲国的稳定来说,故宫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日本毁坏了故宫,必然会造成这些人的不满,甚至引发动乱,所以这对日军是很不利的。

北京城对于当时在东北的傀儡皇帝溥仪来言,潜意识里还是祖宗的基业。日军为了巩固东北,拉拢溥仪,拓展自己的政治空间,毁坏溥仪的“家”是弊大于利的。皇权思想在中国本就根深蒂固,一把火如圆明园那样给烧了,那就是给自己掘坟墓。那些满清遗老还不跟日本人拼命,谁还会给它卖力。

当时故宫里的文物早已经南迁,带不走的都是没法移动的。拆了运到日本也不划算,还不如留着。再说城内还有各国使馆,直接损毁有可能招致全世界的讨伐,毕竟还在叫嚷着“大东亚共荣”。

所以日军占领北京城八年,除了从故宫里鸡鸣狗盗,几乎没有大的损坏。他们的天皇也没有搬过来,也没有做到“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民历经十四年抗战还是它们赶回了岛屿上。

最后一点就是,日军需要以此来展现自己所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人对日军的负面情绪。这对于日军来说是故宫的最后价值,所以日军自然是要利用的。故宫能得以幸免对于中国人、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在二战之中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就是被战争摧毁的,而故宫能够保留下来,也等于是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一件瑰宝。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战争的伤痕或许会被时间冲淡,但历史的印记却不应该被任何人遗忘。扪心自问,你真的熟知这段伟大的战争吗?有多少英雄老兵被我们遗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半分”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是日军侵华的经济工具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并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组织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达到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战略目的,更为了能全盘掌控华北金融,日本侵略军筹备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38年2月11日,中国联合准备

  • 徐悲鸿《七喜图》背后的爱情 自嘲三角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艺术界,徐悲鸿是个“超人”,他的画作,后人难以超越。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在北京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作为重庆人,谈到这位大师格外亲切、自豪,因为徐悲鸿的创作巅峰期在重庆。后人解读悲鸿“三只喜鹊”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江北盘溪生活8年,成就

  • 鲁迅:酷爱吃螃蟹 常买大闸蟹送给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代,说起吃蟹,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鲁迅。很多文豪,同时也是“吃货”,鲁迅就是其中之一。而在鲁迅的日记中,更是屡屡提到吃蟹。秋风渐起之时,便是鲁迅最爱的食蟹之期。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10月05日A07版,作者:肖郭,原题:《民国蟹事》蟹,让鲁迅的生活增色不少。鲁迅对于螃蟹,有两种吃

  • 民国时期故宫的文物谁在看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到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宫的12年间,溥仪以及清朝遗留下的老太妃太嫔一直住在紫禁城中,他的大婚也是在紫禁城中举行。在这12年间,故宫中的文物理论上来讲一直保存在故宫。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给宣统小朝廷的钱,是远不足以维持小朝廷奢靡的生活的。溥仪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亲信,溥杰

  • 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几则故宫博物院开放首日的报道:1925年上海《申报》:"第一日开放售票约十万,由鹿钟麟派兵弹压"1925年天津《大公报》:“(十月)十日十一日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清宫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触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

  • 民国时期故宫险些两次被拍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西单大木仓胡同是清朝郑亲王府所在地,当年的郑王府花园号称“京城第一”,民国时,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买下郑王府办学。中国大学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李大钊曾在此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还培养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将。解放后,郑亲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郑亲王府变身中国大学西城区大木仓胡同,一处红门绿顶的院

  • 民国时期故宫文物为什么会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计划将北京的大批文物精品迁移到南方,这一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发巨大争论。许多学者反对文物南迁,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当属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先生,他发起组织“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

  • 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帝优待条件,一是清朝皇族优待条件,一是满蒙回(维吾尔)藏贵族优待条件。其中清帝优待条件的第三条规定逊清皇室仍可暂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圆明园。民国时期:变太和殿为

  • 南宋将领王燮,王燮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王燮简介:王燮(?—?),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南宋将领,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庆远军承宣使、神武前军统制,因屡战屡败被削去兵权,降授文州团练使,死后先后追复房州观察使、建武军承宣使。大型史诗古装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王燮扮演者安亚平备受大家的关注。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安亚平饰演的王

  • 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效坤诗钞》诗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笑刘邦》听说项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