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与刘备决裂,斩杀关羽,是鼠目寸光?还是深谋远虑?

孙权与刘备决裂,斩杀关羽,是鼠目寸光?还是深谋远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3/12/15 15:18:09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隆中对”对刘备集团规划的,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成功的案例,一次都没有。反过来顺流而下,夺取江东,后世历史成功了无数次了。哪怕在汉末三国之前,也有楚国灭越的案例了,所以,孙权对刘备当然不可能真正放心,注定心存忌惮。

而且,因为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利,即使孙刘联盟同心合力,打败了曹操。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竞争。就是刘备能够获得关中、洛阳、南阳盆地、颍川这种可以有险要据守,又有人口和财富的好地盘,而孙权则只能去争夺淮南淮泗这种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盘,怎么看孙权都吃了大亏。

对孙权来说,就是要北伐曹魏,那也应该是东吴可以从襄樊攻南阳,从寿春攻彭城,两路北伐全取河南,才能和蜀汉夺取关中河西的价值相比,因此,夺取荆州是必须的。

此前,当刘备在孙权苦战淮南,力抗曹操大军主力的时候,忙着火并对他送兵送粮的刘璋,而不是趁着曹操主力在淮南师老兵疲,凉州马超尚在,直接北伐襄樊。

等刘备火并完刘璋这个盟友甲,然后又拒绝给孙权这个盟友乙任何补偿,在汉中没拿下的前提下,就急不可待地5万大军东征,来和孙权争荆南地盘,当曹操取汉中威胁蜀中,刘备被孙权放了一马才侥幸脱险。

就刘备这样的做派,还指望孙权能继续信任自己,为自己势力的发展去死扛曹操么?

孙权伐交州,只派鄱阳太守步骘带了武射吏千人,被斩杀的苍梧太守吴巨,即不姓刘也不姓孙,更不是孙权亲自认可的盟友。孙权派人南下也不是用的吴巨给的兵和粮草,更不是吴巨邀请的。

反之,刘备西进要对付的刘璋,同为汉室宗亲,主动邀请刘备,又是送兵马又是送粮草。刘备此前反对孙权进攻刘璋时,扬言自己要“披发进山”,也不愿看到孙权这个盟友,火并自己的同宗兄弟,然后呢?刘备自己忙着火并刘璋抢地盘去了,难道只有刘备火并盟友才是大智大勇,别人火并就是不顾大局?

刘备之前当阳惨败,投奔孙权为客将时,推孙权为盟主,以汉朝左将军、豫州牧名义,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徐州牧。然后等夺了益州与汉中后,转头就自封汉中王、大司马了,有问过孙权要不要一起称王吗?有推举过孙权也称王的意思吗?只有驱逐使者,拒婚骂街,湘关抢米。

既然如此完全不把盟友当回事,就被东吴实力打脸,也是必然。

孙权的志向是为帝图皇,东吴内部早明确定下“至尊''称呼了。但是这不是刘备之前势力弱就在名份上推孙权为盟主,实力强了转头就自立为王,连声招呼都不打,也完全不顾及孙权这个盟友的理由。

孙权表面向曹操曹丕称臣,前提是让曹操大军四越巢湖不能,望着长江无可奈何。和孙权被曹丕封吴王比,刘备自封的汉中王同样是无比讽刺,王者之封出于天子,就算是汉家宗亲,这也是十足的僭越。何况大汉国号为汉,刘备直接封王汉中?司马昭路人皆知,刘备自封为王之际,帝皇之心何尝不是路人皆知?难道汉献帝刘协真会觉得大汉魏王大逆不道,大汉汉中王就是忠臣?

刘备此前和孙权借了南郡,夺益州后,放着张鲁占据汉中这个巴蜀门户不管,也不肯把南郡归还孙权,维持孙刘同盟,反而先空谈忽悠,后大军东出争地,足以证明南郡等荆州各郡,战略意义上的至关重要,是刘备制约下游孙权的关键枢纽。

无论孙权和刘备,都知道一个浅显道理,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是不能仅仅用人口与经济来衡量的。

一如战国时的秦国,拼命也要拿下残破的河西和周边都是石头地的函谷关。

一如北宋时的燕云十六州无论人口还是资源,和中原根本没法比,坐拥河北河东江南巴蜀诸多富庶之地的宋朝,依旧将收复燕云十六州视为百年未竟之志。

一如汉中人口被曹操迁徙一空,刘备压榨益州百姓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耗到曹操撤军,夺取了汉中,依旧是刘备此生对曹操最大的胜利,没有之一。

一如曹操早将合淝要塞周围搬空成一片无人区,孙权依旧多次动员主力争夺。

而孙权在合淝的战败,只是十万大军久攻不克,主力班师后,率千余卫士断后,置酒高歌轻敌大意,被张辽率八百精锐突袭,亲卫战死甚多。此后被曹魏诏书吹嘘成所谓“八百破十万”,此后以讹传讹,忽悠了众多不细看史书的无识之徒。

和历史上历次南军北伐,张永沈攸之惨败于彭城城下,寒山一战萧渊明被擒,吕梁之战吴明彻被俘相比,孙权此战真正损失其实微乎其微。

而将18岁即位时的五个郡(其中三个当即叛变),扩张到扬州、交州、荆州的二十多个郡,福建、浙南、赣南地区的开拓者,广州、武汉、南京三个大都会的奠基人。孙权岂止是一时人杰?更是辛弃疾笔下的“千古英雄”,已经无愧为汉末三国对后世贡献度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即使孙权饱受抨击的晚年,更多也并不是昏聩,而是太子孙登的早死。苦心培养了20年的接班人突然逝世导致继承布局全盘崩溃,这种情况下换哪个明君圣主,都很难处理妥当。

齐武帝萧赜在文惠太子死后,立其幼孙萧昭业,被宗亲轻易篡位。梁武帝萧衍在昭明太子死后,改立其次子萧纲,其他诸子、太子诸孙均不服,侯景之乱拥兵不前,坐视老父和太子被坑死。明太祖朱元璋在懿文太子朱标死后,立幼孙朱允炆,大肆杀戮功臣,依旧难保身后一场伏尸百万的靖难之战,蒙古各部在北元灭亡后趁机复兴,成为大明二百年边患。

正因为这是怎么做都错,孙权的应对,立三子孙和而废之,又立幼子孙亮,以诸葛恪辅政。诸葛恪内斗失败被杀,孙亮被废,第六子孙休诛杀权臣孙峻,夺回皇权。相对而言,结局已然算的不错了。

至于东吴的灭亡,本就有极大偶然因素,从司马昭灭蜀,司马炎又拖了整整17年才发起灭吴之战。而且晋朝朝廷的反对意见极大?司马炎如再犹豫两年,就干脆别打了。如果陆抗寿命比司马炎长呢?如果孙皓不直接和江南世家决裂,而是如孙权、孙休一般与世家大族和光同尘呢?——但无论如何,不论直接、间接责任,都肯定和故去快30年,隔了两代人的孙权无关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陈后主亡国逃命井中,不忘二宠妃,为囚逍遥度日,无愧刘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杜甫诗《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的主角。陈叔宝皇位来之不易陈叔宝年幼时虽长期在北魏为质,但生活富足。由于自幼与父亲分离,被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所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造成陈叔宝懦弱、天真的性格。陈叔宝是嫡长子,是皇位理

  • 项羽坑杀秦卒20万?李杏湾遗址挖出累累白骨,专家:数目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王离的20万秦军,章邯因被赵高猜忌,怕重演蒙恬的悲剧,因此率本部基本无损的20万秦军投降项羽。据《史记》记载,章邯投降以后,秦卒多窃言:“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自己成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三跨越”作品,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前几年在中国的火热程度,那简直就是爆表呀。“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对于热爱《三国》的朋友们来说绝对不陌生。此话乃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临

  • 刘表的一位部下,后来跟随刘备,却被诸葛亮罢免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诸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刘表是一位和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孙权相提并论的诸侯。彼时,刘表能够割据荆州,和众多诸侯相抗衡,麾下自然少不了众多人才。其中,就笔者所要说的向朗,也曾是刘表的部下

  • 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下大乱前就在益州扎下根基,随后几乎是与世隔绝,安心在自己的天地发展,直到中原局势大体明朗,他们才姗姗来迟。赤壁之战后,刘

  • 曹操抓住了吕布之后,先把他勒死再砍他的头,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的人才,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以担当重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才有了三国的精彩演绎。抛开文官不说,在众多武将当中,吕布排行首位,而且他的这个排名可是众望所归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多次做出不太道德的叛主行为,却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不过他在后来与整个朝廷为敌,直接怼上曹操,曹操花了三个多月

  • 诸葛亮说刘备占人和,能战胜曹操天时和孙权地利,为何蜀汉先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是继春秋战国是又一个亮点,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但三国鼎立却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点的一条路。《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古代对三者关系的概括,而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进行了阐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 如果秦始皇再活十年,项羽和刘邦还有灭秦机会吗,是正义还是篡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读史以明志,还可知兴衰。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灭亡是怎么一回事,二世祖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被人扶上皇位,但阿斗终究是阿斗,怎么扶都是那个鬼样子。于是阿斗花天酒地游戏人生,朝政大权被他人掌控不说,自己还没有一点话语权,搞得天下大乱,秦始皇的棺材盖都盖不住了。这时,就该有人来“匡扶正义”了。秦始皇在位时期举国上

  • 唐代最狂扫把星:抱谁大腿谁倒楣,下场超悽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官员郑愔一生抱过许多大腿,但每个当他靠山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在职场上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也很重要,但如果“抱错大腿”,很可能升官不成,还因此受到牵连。唐代官员郑愔踏入官场后,就不断在寻找强而有力的“大腿”当靠山,然而他本身自带衰运,跟了谁谁就会倒楣,最后甚至自己丢了性命,还拉着全家族的人一起陪葬。

  • 《薛刚反唐》:唐朝大变局中的兄弟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薛刚闹花灯,踢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让大唐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继位的唐中宗不愿意听从老妈武则天的话,被赶下皇位废为庐陵王。登上皇位的武则天,挥起屠刀屠戮薛家满门。秦英、罗章等大唐功勋世家不满武则天篡唐,也没灭门,他们的子女要不被杀,要不流落在外。薛刚带兵反武复唐,秦家、罗家、徐家等幸存后代,在保李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