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

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1/21 5:53:14

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

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下大乱前就在益州扎下根基,随后几乎是与世隔绝,安心在自己的天地发展,直到中原局势大体明朗,他们才姗姗来迟。

赤壁之战后,刘备按照诸葛亮为其谋划的三分天下之策,占据了荆州,又谋划向西边的巴蜀进发。

就在此时,益州刘璋却主动邀请刘备前去。对于刘备而言,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属于天上掉下的馅饼。

但对于刘璋来说,这是引狼入室的行为,后来发生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当时刘璋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为什么还要招刘备入川呢?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一个名叫张松的人说起。

张松是东汉末年成都人氏,在刘璋手下官至别驾从事,曾经在曹操占领荆州后作为使者前去拜访。

当时刚刚夺取荆州的曹操并没有在乎其貌不扬的张松,对其缺乏尊重,这导致后者怀恨在心。

回到益州后,张松刻意抹黑曹操,据《三国志》记载,他''疵毁曹公,劝璋自绝'',而一向缺乏主见的刘璋便自此与曹操交恶。

说服刘璋交恶曹操后,张松又建议道:''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因为刘备和自己同为汉室宗亲,仁德之名又早就扬名四海,所以刘璋没多想就答应了。不久之后,法正代表刘璋前去结交刘备,当时刘备面临着曹操带来的压力,刘璋又二话没说就派法正、孟达率数千人前去援助,这样的举动可以说是非常仗义了。

眼看刘璋和刘备的关系日渐亲密,张松再度进言道:''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意即是说,现在益州境内的庞羲、李异等将领居功自傲,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而逐渐不服从命令,暗中有独立或背叛的念头。如果不及时叫刘备前来帮忙,那么到时候内忧外患一并爆发,一定会招致最终的失败。

刘璋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修书一封邀请刘备入蜀。

不得不说,刘璋实在是个耿直而固执的人,在选择相信张松、相信刘备后,即使是黄权、王累等大臣苦苦相劝也没能让他回心转意。刘备进入蜀地,刘璋更是十分大方地尽地主之谊,据《吴书》记载:''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

刘璋之所以给刘备这么多钱粮物资,主要的目的也写在了史书中,那就是''使讨张鲁''。

张鲁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也是汉末汉中一地的割据军阀。因为汉中是益州的北方门户,所以张鲁成为了对刘璋威胁最大的势力。为了得到更多物资,张鲁常常南下袭扰没被战火波及而富庶安定的益州,袭掠物资钱粮,长久以来刘璋都对此十分头疼。

和没有什么打仗经验的刘璋、益州将士们相比,戎马半生的刘备经验丰富、作战老道,是个理论上讲十分可靠的盟友。

然而,刘备的真正目标可不是帮助刘璋讨伐张鲁,而是寻觅时机夺取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刘备从刘璋手中夺去了益州,奠定了其日后称帝的基业,而刘璋则是投降后被送到了荆州度过余生。

综上所述,刘璋之所以要招刘备入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是受到了自己所信任谋士张松等人的劝说,相信了曹操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刘备则能够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其次,刘备身为中山靖王之后,与刘璋同为汉室宗亲,血缘上的联系让后者认为双方的合作应当会是亲密无间、非常和谐的。

第三,因为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下,益州的许多将领开始自满于自己其实并不多的功绩成就,为了防止他们自认为了不起的情况继续恶化,导致其萌生异心,刘璋便将真正的人中豪杰刘备叫来益州。这样一来可以压一压武将们的锐气,二来方便武将们真的谋反时至少有一支可以帮助自己的强大力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当时益州北方有着张鲁,张鲁之外更是有曹操这样的庞然大物。性格软弱、胆略欠缺的刘璋在这种时候自然是希望有一个才气过人的强援帮助,所以即使他有军队、有地盘,也还是希望刘备能够为自己所用。他试图通过大量物资来换取刘备为自己镇守北境,讨伐张鲁、曹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抓住了吕布之后,先把他勒死再砍他的头,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的人才,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以担当重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才有了三国的精彩演绎。抛开文官不说,在众多武将当中,吕布排行首位,而且他的这个排名可是众望所归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多次做出不太道德的叛主行为,却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不过他在后来与整个朝廷为敌,直接怼上曹操,曹操花了三个多月

  • 诸葛亮说刘备占人和,能战胜曹操天时和孙权地利,为何蜀汉先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是继春秋战国是又一个亮点,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但三国鼎立却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点的一条路。《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古代对三者关系的概括,而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进行了阐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 如果秦始皇再活十年,项羽和刘邦还有灭秦机会吗,是正义还是篡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读史以明志,还可知兴衰。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灭亡是怎么一回事,二世祖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被人扶上皇位,但阿斗终究是阿斗,怎么扶都是那个鬼样子。于是阿斗花天酒地游戏人生,朝政大权被他人掌控不说,自己还没有一点话语权,搞得天下大乱,秦始皇的棺材盖都盖不住了。这时,就该有人来“匡扶正义”了。秦始皇在位时期举国上

  • 唐代最狂扫把星:抱谁大腿谁倒楣,下场超悽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官员郑愔一生抱过许多大腿,但每个当他靠山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在职场上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也很重要,但如果“抱错大腿”,很可能升官不成,还因此受到牵连。唐代官员郑愔踏入官场后,就不断在寻找强而有力的“大腿”当靠山,然而他本身自带衰运,跟了谁谁就会倒楣,最后甚至自己丢了性命,还拉着全家族的人一起陪葬。

  • 《薛刚反唐》:唐朝大变局中的兄弟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薛刚闹花灯,踢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让大唐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继位的唐中宗不愿意听从老妈武则天的话,被赶下皇位废为庐陵王。登上皇位的武则天,挥起屠刀屠戮薛家满门。秦英、罗章等大唐功勋世家不满武则天篡唐,也没灭门,他们的子女要不被杀,要不流落在外。薛刚带兵反武复唐,秦家、罗家、徐家等幸存后代,在保李显还

  • 唐朝之后,陆续更替了五个朝代,其中一开国皇帝喊契丹人“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是中华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王朝,但是再兴盛的王朝,也难逃历史的宿命;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自唐高祖李渊开始,至唐景宗李柷而亡,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终年17岁。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后梁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

  • 明朝灭亡后,有300残兵逃到了南海建一国家,如今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644年4月25日的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眼前燃烧的江山,回想高祖皇帝建立大明时的意气风发,不禁黯然回头,步履蹒跚地走到一棵老槐树下写下血书,自缢而亡,276岁的大明王朝也在李自成的一把漫天大火中融化消亡。明亡之后,宗室成员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政权,延续着明朝国祚,此外民间和军队中也有不少反

  • 为什么一个和尚对朱棣说了8个字,朱棣便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有一位和尚很是奇怪,他不在寺庙里安心念经,却偏偏喜欢参与朝政,参与朝政倒还罢了,按理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应该劝谏藩王好好的效忠中央,来维护中央王权,可他偏偏相反,不仅不劝藩王效忠中央,反而还一个劲儿的撺掇自己辅佐的藩王去推翻中央,怎成想地方藩王在他的鼓动下居然真的去做了,那么有趣的问题就来了

  • 一个被人误会了1000多年的北宋名将,我们一直把他当成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潘仁美这个名字,看过杨家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潘仁美作为里面的大反派,不仅害死杨老令公,还专门和杨家为敌,杨三郎和杨七郎的死也和他拖不了关系。然而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北宋的名将。潘美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和宋太祖赵匡胤一起东征西讨,而且和太祖赵匡胤的关系非常好,北宋征灭南汉,讨伐南唐等战

  • 胡适先生的十大经典语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胡适(1891—196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其一生兴趣广泛,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被蒋介石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其为人温和儒雅、满腹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