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刘备归还荆州,不打夷陵之战,那蜀汉20万兵力能击败魏国吗?

如果刘备归还荆州,不打夷陵之战,那蜀汉20万兵力能击败魏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3/12/7 1:21:25

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完全弃篡汉自立的曹丕不管不顾。未料一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让陆逊一战成名,葬送了刘备集团多年来的家底。

那么假如当时刘备主动归还荆州,在关张不死、家底尚存的情况下,能否击败魏国呢?

关羽的贡献

首先在分析蜀汉能否击败魏国之前,我们得先来分析一下关羽镇守下的荆州取得的贡献。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场樊城之战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围困曹仁,可以说曹操手中的几个王牌加起来都顶不上一个关羽。故而此战被陈寿评价为“威震华夏”。

经此一战,曹操冒出了迁都的想法,生怕关羽长驱直入“营救”汉献帝。同时,南边的孙权也胆战心惊,和这么一个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大将做邻居,可想而知东吴同样有着压力。

然而关羽此战的战略意义并非单纯的要消灭曹操入主中原,而是给大哥刘备安抚巴蜀以及稳固汉中争取了时间。

刘备集团和曹操、孙权两个集团最大的不同点是,曹操集团很稳固,“三分天下有其二”,人才储备和粮食储备充足。孙权集团从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再到孙权,经历三世也扎稳了脚跟。

唯独刘备除了最初跟着自己“创业”的关羽、张飞、赵云外,剩下的荆州臣属也都是后来才加入的,更不用说夺得巴蜀之后的本地人了。

刘备要想笼络、控制住这些人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征战,给臣属一个光明的未来。

那么一旦和曹操硬碰硬,刘备集团的短板也就显现了出来。一方面是曹操掌握着最多的人口和土地,能够迅速地补充兵员;另一方面是,刘备手的新人很多都在观望,谁也不敢保证他们的忠诚度。

所以说,关羽在荆州大杀四方吸引了曹操和孙权的注意,刚巧给了刘备整顿内部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关羽都要打到曹操迁都了,巴蜀方面依然没有派出援军或是提供相应军事行动的意思。

对于刘备来说,他更在意的是长线发展。只要关羽还在战斗,他就能抓紧时间蚕食之前曹操控制的领地,慢慢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并给新加入的臣属信心。

可惜现实总是骨感的,孙权由于忌惮关羽,竟然背弃了孙刘联盟的协约,偷偷向曹操表明心意,并背刺昔日的盟友关羽。最终导致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自此陨落。

既然关羽如此英勇,假如当时刘备同意归还荆州,难道关羽就不能带领蜀汉军队从巴蜀出兵进攻曹操吗?

地理因素

可以,但是事半功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易守难攻不假,可对于自己人来说,想出去也是困难重重。这就是为何后来诸葛亮和姜维数次北伐,都没办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样。

荆州之所以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土地肥沃之外,南边有大河大江,北边与平原接壤。不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能轻易地解决补给问题和进攻路线问题。

反观巴蜀,除了北上出汉中攻打西安,几乎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进攻曹操。当然,走水路从荆州出兵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既然归还了荆州,孙权凭什么让蜀汉借着自己的土地行军?

“橘在淮南称为橘,在淮北而为枳”,对于关羽来讲就是这样。

给他足够大的领地和空间,关羽足以威震华夏。但是一旦将他放在蜀中,那么他只能和赵马黄三人一同出兵,由威震一方的诸侯变成了普通的将领,功能性和战略意义大大折扣。

因此,从地理上来看,就算是刘备归还了荆州,想要彻底击败曹魏也是难如登天。

人才因素

或许曹魏和孙吴都没有像关羽一样,能够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国家的将领。但是曹魏手下的将领足可以以量取胜。

首先七子良将中,于禁似乎不是关羽的对手,那么加上以八百骑兵破孙权十万大军的张辽呢?还有徐晃张郃这些经验老道的将军也都还在。

原本关羽在荆州可以和巴蜀相互联动,曹操防住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人还能从汉中北上给曹魏西方带来压力。

可一旦荆州交还出去,曹魏只要在长安列兵严阵以待,蜀汉就很难再有作为。

除此之外,假设时间线拉长一点,五虎上将和七子良将先后陨落之后,曹魏还能拿的出来司马懿、钟会邓艾等人,可蜀汉这边除了一个被诸葛亮忌惮的魏延以外,就剩下廖化了。

也就是说不论是地理还是人才储备,蜀汉都不占优势。刘备集团只能以快打快,在强盛期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最高的成果。

反复的孙权

我们不妨再理想化一些,假设蜀汉没有人才后备的压力,进攻路线也多样化一点,那么这种情况下蜀汉和曹魏决战有胜算吗?

答案是依然没有。

在关羽被背刺之后,孙权第一时间臣服于曹丕,正应了丘吉尔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利益”。因此,就算是归还了荆州,那么能背刺关羽的孙权集团,又怎会不背刺蜀汉?

孙权集团最大的特点既是审时度势,曹操南下的主要目标是刘备,孙权感受到了压力,与刘备联合打了一场赤壁之战;关羽荆州之战的目标是曹操,孙权感到了压力,联合曹操背刺关羽。

如果真的蜀汉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和曹魏对战占据优势,反复不断的孙权集团一定会想尽办法维持“三足鼎立”的最佳状态。毕竟自始至终孙权都没想过要当一个臣属,不论是汉还是曹魏。

只能说孙权是懂得唇亡齿寒的,他既不希望蜀汉一直占优,也不希望曹魏一家独大。能够保证他偏安一隅的平稳局势,才是他最想要的。

总而言之,就算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蜀汉20万大军也不可能彻底击败魏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各国对他的态度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因叔父弑君而被迫流亡,历时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晋文公重耳遭受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他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盟友,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国对他的态度相差甚大。首先,对待重耳的态度最为友好的要数齐国了。在重耳流亡之初,他就在齐国得到了庇护,成为了齐国的客人。齐国的君主田

  • 孙权与刘备决裂,斩杀关羽,是鼠目寸光?还是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隆中对”对刘备集团规划的,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成功的案例,一次都没有。反过来顺流而下,夺取江东,后世历史成功了无数次了。哪怕在汉末三国之前,也有楚国灭越的案例了,所以,孙权对刘备当然不可能真正放心,注定心存忌惮。而且,因为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利,即使孙刘联盟同心合力,打败了曹操

  • 陈后主亡国逃命井中,不忘二宠妃,为囚逍遥度日,无愧刘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杜甫诗《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的主角。陈叔宝皇位来之不易陈叔宝年幼时虽长期在北魏为质,但生活富足。由于自幼与父亲分离,被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所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造成陈叔宝懦弱、天真的性格。陈叔宝是嫡长子,是皇位理

  • 项羽坑杀秦卒20万?李杏湾遗址挖出累累白骨,专家:数目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王离的20万秦军,章邯因被赵高猜忌,怕重演蒙恬的悲剧,因此率本部基本无损的20万秦军投降项羽。据《史记》记载,章邯投降以后,秦卒多窃言:“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自己成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三跨越”作品,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前几年在中国的火热程度,那简直就是爆表呀。“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对于热爱《三国》的朋友们来说绝对不陌生。此话乃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临

  • 刘表的一位部下,后来跟随刘备,却被诸葛亮罢免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诸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刘表是一位和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孙权相提并论的诸侯。彼时,刘表能够割据荆州,和众多诸侯相抗衡,麾下自然少不了众多人才。其中,就笔者所要说的向朗,也曾是刘表的部下

  • 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下大乱前就在益州扎下根基,随后几乎是与世隔绝,安心在自己的天地发展,直到中原局势大体明朗,他们才姗姗来迟。赤壁之战后,刘

  • 曹操抓住了吕布之后,先把他勒死再砍他的头,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的人才,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以担当重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才有了三国的精彩演绎。抛开文官不说,在众多武将当中,吕布排行首位,而且他的这个排名可是众望所归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多次做出不太道德的叛主行为,却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不过他在后来与整个朝廷为敌,直接怼上曹操,曹操花了三个多月

  • 诸葛亮说刘备占人和,能战胜曹操天时和孙权地利,为何蜀汉先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是继春秋战国是又一个亮点,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但三国鼎立却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点的一条路。《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古代对三者关系的概括,而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进行了阐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 如果秦始皇再活十年,项羽和刘邦还有灭秦机会吗,是正义还是篡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读史以明志,还可知兴衰。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灭亡是怎么一回事,二世祖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被人扶上皇位,但阿斗终究是阿斗,怎么扶都是那个鬼样子。于是阿斗花天酒地游戏人生,朝政大权被他人掌控不说,自己还没有一点话语权,搞得天下大乱,秦始皇的棺材盖都盖不住了。这时,就该有人来“匡扶正义”了。秦始皇在位时期举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