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战老兵被判入狱5年,庭审现场他怒撕判决书,后来结局如何?

抗战老兵被判入狱5年,庭审现场他怒撕判决书,后来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68 更新时间:2023/12/26 20:08:08

“谁知广武英雄叹,老却穷途阮步兵。”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在功成名就后被人遗忘,被人抛弃。有的希望重出江湖,再书辉煌;有的抑郁不得志,逐渐消弭;也有的看破凡尘,安享晚年。所谓“将军孤坟无人见”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回顾历史,我们便可以发现,有太多的英雄好汉的结局令人心碎。陪帝打江山的将士最终落得宫斗的牺牲品的下场;驻守边疆的猛将被小人陷害;有勇有谋的的能人志士被遗忘终老不复出。

有一位老兵,为国抗战,流血流汗,结果因为“特殊”的身份却被误判5年的处罚。面对如此冤情,他当场怒撕判决书。

那么,这位老兵是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后来的结局又如呢?

一、抗战老兵

这位老兵名叫聂鼎权,出生于1914年,是四川仪陇人。当年日军来袭四川,看见家乡生灵涂炭,他悲恨交加,决心杀敌!于是弃笔从戎,加入军队,成为一名军人。

他跟随刘湘带领的24军,来到长沙,参与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中国有名的大会战之一。长沙会战最终在薛岳陈诚指挥下,取得胜利,但是也付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长沙保卫战,堪称人肉绞肉机,死伤惨重。

聂鼎权在刘湘兵团中摸爬滚打,经过九死一生的战场磨砺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兵。但是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奋勇杀敌,结果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血流不止,被迫退居后线。在后线期间,他被送去工兵学校学习。

在工兵学校期间,他没有荒废自己的天才,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马不停蹄回归队伍。这一次,他被分配到国军第10军第3师,并且担任排长。

他作为一名军人的高光时刻,莫过于在衡阳保卫战期间。衡阳保卫战,发生于1944年,是敌我伤亡数量最大的战役之一,被人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当时,方先觉部队只有1万多士兵,而城外的日本人多达10万!

方先觉非人可比,他没有因为彼此人数的差距而感到畏惧。他统率部队,整顿军备,准备物质,决定与日本人打一场持久战,发誓把日本人拖死在衡阳!此后这座城也被誉为“喋血孤城”。

受到方先觉的鼓舞,聂鼎权热血沸腾,决心与敌人斗争到底。在他所在部队中,他作为排长听从上级指示,认真安排下级,组织会战,与城外一批又一批饿狼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整整耗费46个昼夜,日军一分便宜都没有占到。

这个可算得上一次奇迹,要知道守城的中国军队无论是人员素质、人员数量、所持武器等都远不如对面的日军。那些日军既有攻城用的大炮、榴弹炮、野战炮,还有不要命的敢死队,国军仅仅凭借地形优势和城池优势,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军,实在难能可贵。

当时的聂鼎权以为这一回必定死去,可是靠着破釜沉舟的气势,他和方先觉的部队硬生生拖延日军大部队多达47天!最终以少胜多,取得战略目标胜利。

在聂鼎权有生之年中,他最终听到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中国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真正意义上取得第一次反击侵略的胜利。聂鼎权回忆起那一天,他还记得听到消息后的他激动掉下眼泪。

当聂鼎权离开部队后,便留在了湖南。因为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无悔,可以说是光荣退伍了。拿起扳手,当起了平凡的电车工人,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简单朴实的和平生活。

聂鼎权的生活虽然简朴,但过得十分充实,也从来都未别人提起当年自己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与亲人邻里和睦相处。

但不到三年,原本想要安享晚年的聂鼎权便美梦破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二、含冤被判

1950年时,聂鼎权本来在家好好的休憩着,却突然收到了判决书,要他出庭。聂鼎权也是深感疑惑,自己几年来可是安安心心的做这一个普通人,也没做什么坏事,怎么就被叫上法庭了?

行得端、坐得正,聂鼎权疑惑归疑惑,也是听从安排,定时去到了法庭上,看看这是搞了什么乌龙。令他想不到的是,在法庭上却罗列他的抗战过往,然后以国军的特殊身份为由,判处他五年有期徒刑。一向敢想敢做、充满傲气的聂鼎权怎么能服气!又哪里受得了这般污蔑!

聂鼎权勃然大怒,不肯接受如此判决,在法庭上大声质问所有人,他抗战杀鬼子,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祖国的事情,凭什么抓我?说罢,便怒撕判决书。在当时可是敏感时期,一个“国军”将领居然怒撕判决书,这成何体统!

聂鼎权的无心之举,受到小人攻击。他以此借题发挥,抹黑聂鼎权,不断造谣生事。在别人添油加醋下,法院决定给他再判处5年刑罚,共计10年!

他没有想到自己就连腥风血雨都挺过来了,为什么自己在晚年时期还要遭遇如此牢狱之灾呢?他痛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他们借题发挥,将这位英雄送入牢中。聂鼎权决定自己要好好活下去,要亲自看到自己被平反,看到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得到法律的惩罚!

经过多年牢狱生活后,他走出监狱,呼吸着新鲜空气。他们没有到处吐苦水,也没有去报复人家,而是回到家中,继续过着日常的生活。

三、结局如何

聂鼎权是爱国的,半辈子人生都在军旅中度过,甚至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不仅打过小鬼子,还打过美国大兵!先后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抗战老兵纪念章”等功章,聂鼎权一生最骄傲的就是这些奖章。

此后这位老人与当地农民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孙子辈有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他们在外打工,身体健康。聂鼎权的全部收入,除了家人赡养外,就只有老年津贴和低保,被评定为三星困难户。

前来探望的志愿者被聂鼎权老人的精神所打动,给老人发放了5000元的慰问金。此后,各地的志愿者团队先后给老人给予援助,让这位老兵贫穷的生活有所改善。

据说,当年有日本人前来看望老人,老人一开始以为是中国人,就热情招待对方。当日本人借助翻译跟聂鼎权说,自己是日本人。结果,聂鼎权顿时间勃然大怒,让家人赶他走,就连他送的钱也不要,一分未动退回去!

2013年11月,聂鼎权老人去世,享年有99岁,算得上高寿。

结语

他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每一个至暗时刻中为国请命,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当下的美好生活。聂鼎权毫无疑问是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从打日本鬼子到打美国鬼子,他一路走来,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后辈的平安

即便被人所害,也始终不改初心,始终把祖国摆在心中。但是回顾聂鼎权事件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别人的把柄,诬陷对方,最终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标。实在可恶!

英雄不朽,别让真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得到应用的惩罚。英雄,我们不能遗忘,遗忘他们就意味着背叛!遗忘他们就意味着抛弃!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周瑜临伤前说:刘备不伤,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历史上群雄并起、中原逐鹿的时期,一定逃不过三国鼎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魏蜀吴三家争夺天下大权,将中原腹地分为了平平整整的三块。曾有人说过,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有两人最为聪颖,若天下智力有十斗,那么诸葛亮占四斗,周瑜占四斗,剩余的天下人共分两斗。这样的言论过于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和周

  • 古代考试你还想作弊?对不起,朝廷有多种手段让你伤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作弊这种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古代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罚非常严厉;科举考试虽然为朝廷选拔出了众多人才,但是科举考试作弊的现象却也是屡禁不止,考生有多种手段在考场上作弊,但是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朝廷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防范这些作弊行为,各朝各代也许防范手段不一样,但是都有明文规定,不仅

  • 他是近代名将一生老婆诸多,90岁还娶了17岁的姑娘生了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男人可以娶多个老婆的制度存在,但是从清朝结束以后,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少了,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曾经就有一位近代名将娶过12位太太,自己还枪毙了两个,甚至到了90岁高龄的时候,还娶了个未成年的17岁女孩当妻子,这人生也算是丰富多彩了!这位将军叫杨森,那个时候他的名声在四川可是响亮

  • 没有北魏孝文帝,就没有大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巍巍大唐就在前面不远处了,中国,从哪条道路走近它?很多学者认为,顺着中国文化的原路走下去,就成,迟早能到。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走向大唐,需要一股浩荡之气。这气,秦汉帝国曾经有过,尤其在秦始皇和汉武帝身上。但是,秦始皇耗于重重内斗和庞大工程,汉武帝耗于五十余年与匈奴的征战,元气散佚。

  • 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何现在都消失不见了?你知道去哪里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银子大家都不陌生,银子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甚至是更早的时期,由于银子的稀有性以及它的特殊特性,所以使得银子渐渐的成为了一种货币。并且由于银子性软而且非常的明亮,所以还会被做成首饰。对于银子,相信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念都是来自于电视剧,在电视剧当中不论是大侠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使用银子来付账的。

  • 以唐代为例,看登闻鼓制度对我国古代司法诉讼体制的新的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当代涉及历史朝代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往往能看到身负冤屈的角色在官府门前击鼓鸣冤,而他们所击打的那面大鼓,就是我国古代司法诉讼体制中的新的一环——登闻鼓。登闻鼓制度概述早在尧舜时代,我们就已出现了言谏制度,随着社会秩序以及王权的不断发展,专职言官这一特殊群体走上了历史舞台,言谏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出现了

  • 古代穷秀才能妻妾成群吗?实际上,穷秀才只是在孤灯下享受寂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很多人都被古装片给骗了,认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穷秀才,虽然是比普通农民文化层次更高的知识分子,却是一穷二白,但能妻妾成群。如《聊斋志异》中穷秀才,晚上在孤灯下读书,却有很多女鬼狐狸精勾引,大老婆小老婆很多。实际上,在古代没有义务教育。这也就意味古人如果供养孩子读书,是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如请私塾教师

  • 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他们能在墓中活多久?结果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神童诗》“最是无情帝王家”,相信有很多小伙伴曾经对于古代的帝王家很向往想要知道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可历史总是会打破很多的想象,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帝王大多都是很无情的,有一些帝王甚至会用活人殉葬,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人是死后被殉葬,但是还有一些残忍的直接将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曾号召百官公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是宗法制国家,大到皇室,小到平民百姓,都靠血缘宗族关系牢牢维系着。追认同一个祖先,通过族谱来确认家族一代代是如何传承,这是封建时期家族社会的普遍做法。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地方保留着这种记录方式。中国人历来讲究家世出身,一个好的家世就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因此有些人也是极力要追认一个有名望的祖

  •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有何用?这东西可打小抄可遮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影视剧中,每演到大臣上朝的场景时,我们都会发现每个大臣手中都会拿着一块狭长的板子。这块板子学名叫做“笏板”或“朝板”,它是大臣身份的象征。有个成语叫“满床叠笏”,就是用来形容一门昌盛,家中出过很多高官。笏板除了象征身份外,还有其他很多妙用,大臣在上朝时既可以拿它来挡脸,做小抄本子,有时候还能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