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太平天国死的最窝囊的名将,被自己人欺骗并被残忍杀害。

他是太平天国死的最窝囊的名将,被自己人欺骗并被残忍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61 更新时间:2023/12/30 2:27:13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朝后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中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华的半壁江山,达到了与清王朝分庭抗礼的地步。

永安封王是他们权势的顶点,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开始。

被“富贵”冲昏头脑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开始了奢侈腐化的享乐生涯。

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最后太平天国爆发大规模内乱,杨秀清等主要领导人被杀。

之后的洪秀全更是嫉妒贤能,不仅挤走了其他有能力的领导人,而且还肆意享乐,建造大规模宫殿。

太平天国的种种做法也为他们最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太平天国统治后期赫赫有名的战将——慕王谭绍光。

在太平天国统治后期,最出名的名将就是“双成”——陈玉成和李秀成

谭绍光虽然名气比不上这个人,但其实却也差不到哪去。

谭绍光因为家境贫寒且受到了清政府的剥削和压迫,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跟随太平天国“造反”。

跟随太平天国起兵的时候,谭绍光只有十五岁,但他却凭借自己骁勇善战的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了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王”之一。

年轻有为的谭绍光是后期太平天国中少有的英勇善战并且坚贞不屈的人。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随着清军的不断反击,太平军的多处战略要地相继失守。

苏州作为天京的南大门,一向受到双方势力的重视。

李秀成攻克此地之后,为了进一步宣示主权,还将此地改为了“苏福省”,并且设立独属于太平天国的行政单位。

只要能守住此地,太平天国就是暂时平稳的。

清军自然也知道这个结果,于是李鸿章不仅派大军围攻此地,而且还本人亲自率领亲卫队前来督军。

面对城外十几万精锐清军,李自成敏锐地意识到苏州已经“独木难支了。

但如果此地失守,那么整个“苏福省”都会成为李鸿章的囊中之物。

但由于周围局势的苦难,李秀成最终还是决定避其锋芒。

1863年,李秀成仅率领部分军队离开了苏州,另找军事基地,留下了“左膀右臂”谭绍光继续坐镇此地。

在谭绍光的拼死抵抗之下,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李鸿章还是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无奈之下,李鸿章的人只好选择智取,希望可以在城内寻找“诱饵”。

李中堂的“高官厚禄”诱惑之下,太平军内部的八位主要骨干开始了倒戈。

这里要先暂停一下,笔者要先介绍一下这八人与谭绍光的关系。

李秀成离开苏州之后,把自己的全部权力都给了谭绍光。

但李自成离开之后,此地的情况就彻底发生了改变。

因为谭绍光这个人是个“一心为国”的大老粗,他老人家平日里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想为自己谋私利的小人。

这八个人(包括周文嘉、汪安钧等)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李秀成在的时候,他们不敢违抗李秀成的命令,尚且可以团结抗敌。

现在李秀成离开了,他们自然不愿意继续给谭绍光卖命。

李秀成离开之后,这八个人立刻开始了行动,在程学起的“牵线搭桥”之下主动联系上了李鸿章。

李鸿章当即大喜,不仅全盘答应了让他们的条件,还让“洋枪队”的首领戈登作为见证人,表示一定会让他们“加官进爵”。

这八个人手里掌握着苏州城内三分之二的军队。

他们如此大规模的集体叛变,自然瞒不过谭绍光的耳朵。

得知情报后,谈韶光虽然大为气愤,却还想着要以大局为重。

所以谭绍光不仅没有对他们进行兴师问罪,反而决定邀请他们过来“商量情况”,趁机劝他们不要谋反。

1863年年末,这八个人受到谭绍光的邀请,来到了谭绍光的王府。

他们看到名单就明白了谭绍光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计谋。

于是,八人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携带了满身的武器和防弹衣来到了谭绍光的府邸。

结果来到此地之后,却没有发现他们事先就想好的“鸿门宴”,反而这座王府竟然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之下。

仅仅有的几十名看守也完全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

会议召开之后,谭绍光先是言明了如今的情况多么严峻等等,之后话锋一转,劝说八人不应该当“卖国贼”,辜负“天王”的恩惠。

还没等他说完,就有人急不可耐的抽刀上前刺了上去,一刀刺中了要害,让谭绍光瞬间失去了反击之力。

这位久经沙场的青年“老将”没有死在对手的手里,没有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杀死谭绍光之后,为了震慑谭绍光王府里的护卫,他们还残忍地割下了谭绍光的头颅。

看到自己的主子死去了,这些侍卫顿时呆若木鸡,群龙无首的他们方寸大乱,只好乖乖就地投降。这八个人(“四天王、四天将”)拿着谭绍光的头打开了苏州城的城门,并向李鸿章投了降。

李鸿章进入苏州城后,先是偷偷让淮军彻底把守住苏州城,之后对这八个人画起了大饼:“你们做的很好,朝廷不会亏待你们的。”

当天晚上,李鸿章给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并且高度赞扬了他们的行为。

酒过三巡之后,李鸿章突然话锋一转,怒斥他们卖国求荣的行径。

八人吓了一跳,纷纷痛哭并下跪求饶。

李鸿章放声大笑:“如果你们能够硬气一点,我还会考虑放你们一马,但现在你们如此卑躬屈膝,我却不会饶恕你们。”

之后的淮军开始了对手无寸铁的太平军开始了大屠杀,有超过三万名太平天国降卒受到牵连。

谭绍光之所以死的窝囊,主要有三点:

1.死于刺杀

他明知自己的同僚已经有反叛的可能了,竟然还天真地以为可以说服他们,最终遭到了刺杀。

2.死在自己家里

谭绍光是在自己的“王府”被杀的,他的情况就好像是:

设好鸿门宴的项羽,不忍心杀害刘邦,想要他迷途知返,结果却被刘邦杀害了。

坐拥主场战斗之利的谭绍光却没有一点防备,甚至事先并没有告诉身边的人,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最终导致八人“绝地翻盘”,这些都是因为谭绍光实在是太天真了。

他的天真让自己最终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3.没有人给他报仇

谭绍光死后,他王府里的人都呆若木鸡,没有亲信死侍反应过来,给他报仇。

反而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内选择了投降,并且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都是因为谭绍光没有事先告诉护卫这八个人的阴谋。

但护卫们知道事情经过后,竟然也没有什么反抗的做法。

苏州城内数万名太平军将士也没有给他说一声不平。

说明谭绍光平时真的很不得人心。

好在这八个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他们等待的“封赏”最后却成了一把血淋淋的“屠刀”。

这八个人最后的结局也算是罪有应得,他们的结局也让谭绍光的在天之灵有了一点点慰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康熙平定三藩后的大清算,碟杀耿精忠,逼死王辅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用八年时间,最终因为吴三桂病逝而翻盘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后他也对三藩和从叛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其中三家祸首都结局凄惨,吴三桂死后他的长孙吴世藩继承了帝位,在昆明城破之时,十六岁的吴世藩自尽,而他的兄弟和父亲吴应熊等人则在吴三桂起兵之初就已经在北京被斩首示众,吴三桂家族从此被斩草除根

  •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是湖南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

  • 中国是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吗?来看看明朝时期的欧洲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在清朝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一个常见的观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争论。事实上,在明朝时期,欧洲各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探险、扩张和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中国。在16世纪中期,欧洲开始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时代之一——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航海家们开始以永不停歇的渴望寻找海外贸

  • 崇政殿上的图穷匕见-多尔衮、代善、豪格三股势力博弈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顺治,全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庙号为“祖”的三位皇帝之一——清世祖。顺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六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信奉道教(自号臆庵道人)、佛教(按照佛教仪式进行火化)。而且,顺治登位的过程也颇为传奇。三股势力实力分析福临跟大多数帝王一样,他降生的时候,也

  • 康熙既非长子又非嫡子,为何能继位?原因是他长了一脸麻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康熙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平鳌拜、平三藩、平准噶尔、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等丰功伟绩,在人们心中妥妥的一个英明圣君形象。再加上现在铺天盖地的清宫剧,无论是陈道明版,还是张国立、刘德华版的康熙,总是一副英勇威武、仪表堂堂的样子,这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错觉。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实际上英明的君主不一定都是“

  • 戏说朱元璋之临终呓语:俺这一生杀伐果断,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大明皇宫红墙碧瓦,雕栏玉砌,奉天殿内更是金碧辉煌。而殿外大臣们按部就班跪成一片,嫔妃、宫娥、太监则跪在养心殿外。而养心殿内则是另一番景象:朱元璋两眼无神地看着帷帐,柱子上的夜明珠发出五色的光,在朱元璋眼里忽明忽暗,自己最疼爱的孙子朱允炆则跪坐在一旁低声啜泣。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胸膛就像皇觉寺那破旧的风箱

  • 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书接上文,我们继续来聊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到底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赵匡胤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十三、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郯国公张公谨排在第十八位,位列程咬金、李勣、秦琼等人之前。玄武门之变前,张公谨既没有多少名气,也无显赫的战功,仅任邹州别驾、右武侯长史,后在尉迟恭、李勣的大力推荐

  • 明清战争系列:郑成功走后,湾湾政权就乱套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清统一湾湾前,湾湾经过了哪些政权的演变?清面临了哪些基本战局?(明清战争“湾湾”专题共8篇,此为第4篇。关注书瑶,我们一起从古论今。)郑成功政权遭到质疑郑成功收复了湾湾,他在湾湾实施了一系列强化政权建设、发展经济和巩固防御的措施。他把赤嵌城改成了安平,设立了承天府和两个县分别是天兴和万年。这些举措就

  • 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百年尸体为何会喷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百年尸体为何会喷毒?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传说之一。相传,盗墓贼在盗赵匡胤墓时,被墓主人宋太祖赐予“喷尸毒”,导致百年尸体会喷毒。这个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却值得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尸体在一定条件

  • 岳飞含冤被斩时,10万岳家军为何不来劫法场?你看监斩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是宋朝时期,金人对岳家军的评价。可见,当年的岳家军,其战斗力是多么彪悍了!而统率这支军队的最高军事首脑便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岳飞。岳飞一生深怀民族大义,他也因此深得岳家军的爱戴。然而,岳飞含冤被斩时,10万岳家军为何不来劫法场?你看监斩官是谁。说起岳飞当年所受的冤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