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尚年龄很大的时候才受赏识,那他前半生都做了什么?

姜尚年龄很大的时候才受赏识,那他前半生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3/12/10 2:42:18

姜子牙,名姜尚,又名姜尚,又称师尚父,太公望,齐太公,吕牙,子牙。炎帝的后裔,是炎帝的五十四世孙,伯夷三十二世孙。

姜子牙虽是炎帝的后代,但这个身世并未能给他带来甚么荣耀。在未能遇到周文王的大半生里。姜尚一直过着穷困潦倒,动荡不安的生活。青年时,他自认为学得了满腹韬略

,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出一份力。怀着报国之志,来到商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唐寅县)。然而现实并不像他想像的那般美好,他四处寻人求职,仍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

,最后只弄到一个极小的官职。

姜尚眼见纣王荒淫暴虐,忠臣受害,奸佞当权,自己前途渺茫。气愤不过,辞去官职。为了生活,他去帮人家宰牛卖肉,人家嫌他手脚不利落,将他辞退;他又跑到黄河边上

的孟津去卖酒,他不会做买卖,又亏了本;卖伞赶上天旱;卖扇子赶上天凉;卖甚么甚么赔本。民间传说姜尚最后要了三天饭,好容易有人给了他半快馊乾粮,他刚要拿起要吃,

一只恶犬扑过来咬他的裤腿,弯腰检棍子来打,捏起的竟是一条蛇,等到甩开蛇,乾粮也被狗吃了,张口刚要骂,一只乌鸦从头上飞过,拉的屎正好落在他嘴里。姜尚活到七十多

岁,虽然不得志,但还是很坦然淡定的面对人生。

就在姜尚波澜不惊的过着每一天,机会来了。听到西伯侯为了推翻商纣,广为招贤纳士,不少著名的能人,听到西伯侯广求贤才的消息,都纷纷跑到周国归附于他,就连商朝

有名的大臣也有跑到周国的。姜尚听到消息,他也打点好行装,来到姬昌的西岐城。他没有贸然去见西伯侯姬昌。他知道自己无名无实,年纪又大,只有用特殊的方式向西伯侯推

荐自己,才能得到重用。于是他想出了在文王必经之地渭水溪边直钩钓鱼的办法。

这时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正被纣王关押在监狱中。其原因是因为纣王越来荒淫残暴,嗜杀成性。许多文武重臣被其用残暴的手法杀害。甚至害死后被剁成肉酱,竟让臣子们

分食,以此来警戒那些反对他的人。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只因叹了口气,说了句“太过分了!”便被囚禁起来。

姬昌闷坐在监牢里,无所事事,忽的想起早年在黄河边上得到一幅图,(近似于今天的阴阳八卦图)当时,只觉得好玩,便记在心里。此时,越想越觉得这幅图深奥莫测,蕴

藏着许多变化和玄机,便潜心研究起来。监牢单调枯燥的生活,使他心无旁鹜,一心求解。终于悟出了其中玄妙,把它演绎成八八六十四挂,三百八十四艾,这就是被后代传颂的

《周易》。

不久,西伯侯姬昌的臣子们将美女、骏马和珠宝献于纣王,姬昌获得自由,回到故地。此后他采用韬晦之策,积蓄力量,励精图治。他多方招揽贤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

心里很是烦闷。

一天,西伯侯姬昌心事重重的出门打猎,出门时,他用八卦推演了一下,得出来的是:“非龙非彪,非熊非罴,所获者霸主之辅。”心里感到很是惊奇。他带着众人一路前行

,走到渭水的支流溪水岸边,忽见一老者端坐水边垂钓。老者须发皆白,却腰板笔挺,虽身着布衣,却掩饰不住的透出仙风道骨。再看他的钓竿,更是奇特,鱼钩离水面三尺高,

没有鱼饵,鱼钩还是直的。

西伯侯姬昌大为惊异,趋步向前,问道:“老人家,你的鱼钩是直的,怎么能钓到鱼?”

老人头也不回,朗声说道:“此钩不钓鱼,不钓虾,专钓龙子龙孙,这叫愿者上钩。”

姬昌霍然醒悟,此人就应是卦中的“辅臣”。忙深施一礼:“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老人抛了鱼杆,传身站起来:“大人就是要招贤纳士的西伯侯?”姬昌道:“正是本人,先生高姓大名?”

“小老儿姓姜名尚,字子牙。”

西伯侯拉着姜子牙的手,坐在河畔的石头上,两人攀谈起来。姬昌发现姜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

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西伯侯姬昌请姜尚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很快就任命其为国师(最高武官,相当于元帅)。

姜尚被任命为国师之后,政治、军事才能很快显露出来,姜尚为西伯侯姬昌定下:“修德以安内,施奇以谋商”的大政方针。在具体事物上,良策迭出。彰显出政治清明,表

现在国力倍增。西伯侯则展现出贤明之君的风范,事事与姜尚共议,君臣配合自然默契。周,迅速兴盛壮大起来。

在姜尚的谋划下,西伯侯姬昌开始进行扩张。他一方面争取方国,一方面对敌对的方国部落发动一系列的战争。他首先调解了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陕西大荔东)之间

的矛盾,争取到两国做自己的同盟。随后,他帅兵西征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取得了胜利。接着渡河东征,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

获胜后,西伯侯又征崇国。崇国是商朝西部的重要同姓诸侯,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周军倾其全力,并用钩梯,冲车等攻城器械,攻陷崇城,一举灭掉崇国。在这次战争中,崇

人很多被杀死,大批人成为周的俘虏。西伯侯姬昌占领崇国后,为了巩固已有的胜利,并继续向东发展,乃徵调大批奴隶,在泮水西岸修建了都城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

姬昌迁都于丰都后,开始形成了商朝西方各方国部落的中心,并对商朝形成了步步进逼的势态,至西伯侯姬昌晚年,姜尚已帮助周形成“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

约西元前一一三四年,西伯侯姬昌病逝,他的长子伯邑考当年亦为纣王杀害。次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对姜尚更是推崇备至,拜其为师,称师尚父,还娶了姜尚的次女为王后。姜尚助姬发推行德政,施仁于民,使周政通人和,诸侯多来归附。

这个时期的殷商在暴君纣王的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姜子牙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周武王姬发继位九年时,为便于进攻

商都朝歌,将都城由丰迁至镐,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兵先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西伯侯姬昌名字

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经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

歌进军。武王和姜太公看到,不少实力很强的诸侯并没有到孟津归附。所以此时伐纣,时机还不成熟。姬发在全军度过黄河之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

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过了两年,武王探知纣王更加昏庸暴虐忠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亡国在即。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

目而视,箴口不言。姜尚向武王提议,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了一挂,得兆

像大凶。姜尚对《易经》可谓大师级人物。他知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易经》)的道理。掌握卦义的规律,就是尊崇德的内涵。我正义之师就是崇

德之师,崇德之师必有神助,何怕卜凶。姜尚决定出兵。

毅然率兵车三百乘,警卫武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向朝歌进发。大军到达离朝歌七十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四千乘在等待会合。

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上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十七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阵前发表了誓词,历数商纣

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杀敌,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的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

效命,反把武王看做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北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灭亡。

姜尚的一生,是沉静而传奇的一生。从一文不名,到入周拜相,看似偶然,时则必然。中国有句古话:“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德大用,小德小用,无限大穹,自有安排。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励,轰轰烈烈又高深莫测,实乃大智大慧、全智全能的人物。纵观其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治国、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

最着。太史公司马迁也说太公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后世兵家一直遵循的圭臬。因此说,姜太公称得上是中华兵家之鼻祖,战略之渊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周朝姜子牙

更多文章

  • 北宋明文规定官员不得擅自修建办公室,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清官和贪官都严格执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

    说到北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宋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虽然不是大一统王朝,但它却制定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规矩制度。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都知道,全国有很多地方都保留有完整的文庙、文昌阁之类的建筑,但完整的州县官衙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都被拆掉了吗?其实这跟宋朝立的一个规矩有关。

  • 田单是齐国的名将,他有哪些传奇的人生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田单

    田单齐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见乐毅破齐之战)。时齐愍

  • 赵国当初是如何迅速崛起的 赵国有没有消灭秦国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秦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国和秦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大秦帝国之崛起》又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纵横捭阖的战国时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国一直以微弱之躯,通过变法奋发图强,最终统一天下。除秦国外,各国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其中赵国“胡服骑射”的变革也相当成功,战国后期甚至成为威胁秦国存亡的强

  • 推恩令为何能成功实施?为何各地诸侯没有反对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更为强制诸侯王把土地采用诸子均分制,把封地分成几个部分传给各个儿子,分别形成直属于汉廷的更小的王国与侯国,达到分化、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效果。汉高祖见到周朝

  • 第五伦的生平如何?身居高位却一生清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第五伦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大臣。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于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因不满自己仕途难进,便改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居河东,号为道士。东汉建武(25年—56年)

  • 常遇春为什么年仅四十就暴毙?他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遇春,明朝

    常遇春,接下来听听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时,跟随他的有许多出色的将领,常遇春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年的常遇春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在蒙元王朝的统治下,一般人很难有出头之日,迫于生活的压力,常遇春就选择投奔盗贼刘聚,常遇春也因此在怀远一带当上了盗贼。常遇春在当盗贼的时做的都是一些见

  • “白马之祸”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马白之祸为何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马之祸,唐朝

    白马之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昭宗时动乱频繁,疲于奔命自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是百余年唐王朝永远的噩梦,虽然经历过两次短暂的中兴,但对于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内部,堂堂天子竟然可以随时会被太监废立,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

  •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和演义中的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孙尚香

    孙尚香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名字不详。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

  • 为什么说清朝的成功归功于汉人,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也是汉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对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9世纪中后期,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封建旧社会在各方势力的攻击下苟延残喘。其中,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起义无疑成为了一把利刃,狠狠地削弱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年1月,在小小的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带领一支兵马发动起义,使星星之火

  • 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国祚都不超过三百年呢?刘伯温是怎么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悠久,但是王朝变更也很快,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很难撑过300年。其中时间比较长的是汉朝。汉朝分为东西两汉,国运加一起超过400多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刘秀算是开国皇帝,东西两汉的政权并不能连贯一起,真能勉强算一个朝代,才超过了300年!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与中国相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