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川幕府的幕藩体制和锁国制 有什么联系?二者有什么关联

德川幕府的幕藩体制和锁国制 有什么联系?二者有什么关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4/2/20 4:13:33

1600年9月,德川家康于关原合战中击败忠于丰臣秀吉家族的各派势力。1603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设立幕府。对于天皇朝廷,德川幕府制定了禁中及公家诸法,久而久之,日本人只知有将军而不知有天皇,以致“视万乘之尊如孤豚”。

1615年又制定了武家诸法度,将对诸侯大名的干涉行为常规化,未经过幕府同意,各封国不得擅自交往,不得另行新建防御城池。

宽永年间(1624-1643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又制定大名参觐交替制。全国大名被分为亲藩、谱带和外样三大类,被认为不可靠的外样大名以九州萨摩岛津家、中国长州毛利家为代表,只得占据最为偏远之领地。如此,德川幕府彻底压制了来自朝廷的权威挑战及来自大名的实力挑战,将日本近世封建制度铸造得极为坚固。而幕府与各国大名统驭社会,依靠的就是武士阶层(即“家臣”)—这是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始实施“兵农分离”政策之后,所形成的脱离土地、身怀武艺,为幕府与家主提供忠诚的服务,以获得俸禄的武士“有产”阶层。

一般认为将军直属的“旗本”(近卫军)总数有五千余人,“御家人”(从属于德川家的武士)有17000人,还有“旗本”、“御家人”所拥有的家臣(基本属于“足轻”阶层)。一旦发生战事,幕府以关东江户为核心,可动员兵力达六七万人。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大的地主、最大规模武士集团的拥有者,同时还占据着狭长的日本国土上位于中央的最优越的战略位置。

收录于日本古代百科类书籍《拾芥抄》1656年刊行版中的“行基图”,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对于本国地理的基本看法。

江户幕府时代的封建武士统治体制本身即可等同于军事动员体制,这套双轨体制完全是为了保持日本国内的安定、德川幕府之江山永固而精心设计的,其设计目的确实在二百余年江户盛世中得到了完美实现。1609年,得到幕府默许的萨摩岛津军队入侵琉球王国。1614-1615年的大阪冬、夏之役,德川家康将名存实亡却不肯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丰臣家彻底毁灭,随即于1616年去世。1638年,幕府军队血腥镇压了由九州岛西部受到迫害的天主教徒发动的“天草、岛原之乱”,这成为日本战国军队的谢幕演出,从此以后的二百余年,日本举国“不闻兵事”,天下太平。

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幕府在大力禁止、镇压天主教之余,自然也断绝了与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外交关系。正逢此时伊比利亚国家在全球海

洋扩张的优势正急速衰落(以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起始),“海上马车夫”荷兰共和国及英国正在崛起,因此幕府的政策可谓正逢其时。对于日本来说,最有利可图的外贸对象依然是近邻之中国、朝鲜。虽然幕府很快着手修复因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而破裂的中日、中朝关系,但其尚未彻底确立的幕藩体制却因此存在一定的隐忧:西国大名毛利、岛津的地理位置,虽然想要起兵造反、推翻江户幕府是极为困难的,但于开展海外贸易方面却颇为有利。如果让西国大名利用贸易增强经济实力、进而整顿军备,将根本上破坏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的应对方法如下:1604年推进“朱印船”贸易的同时,便实行“丝割符制度”,从中国进口的最有价值商品—生丝,由幕府御用商人凭借许可证垄断采购。1609年,禁止大名拥有五百石以上大船。1616年,将外国商船的停泊地点限制于平户与长崎,后在长崎港人工填造“出岛”。1635年,全面禁止日本人航行海外以及海外日本人归国,终止朱印船贸易。1636年,经多年谈判,朝鲜派遣“通信使”前往日本,日朝两国复交,日本首次在对朝外交文书中使用“大君”一词指代幕府将军,标志“大君外交体制”确立。1638 年,“天草、岛原之乱”被镇压后,“锁国制”彻底构筑完成—尽管幕府自身并无锁国的自觉。“锁国”一词广为人知,要等到1801年长崎的兰学家志筑忠雄将荷兰人撰写的有关日本外交、外贸之文章翻译为日文,并为文章取标题为《锁国论》。

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的朱印船

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而后者又迅速被入关的清军击败。满族入主中国使得日本举国上下大为紧张。德川幕府自然会回想起13世纪蒙古入主中原后,忽必烈两次举大军征讨日本虽遭“天佑神风”而失败,但其后果却是迫使镰仓幕府在沿海防御上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有功武士又得不到满意的封赏,引发一连串社会危机,最终导致镰仓幕府垮台、南北朝数十年乱战。

德川幕府之所以一度积极与抱残守缺的南明政权进行接触,支持以郑芝龙郑成功为首的福建水师与清政府相抗衡,是因为其深知幕藩体制、锁国制同样是不能应对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如上所述,主要部署于关东江户的6至7万名幕府直辖旗本、御家人,如果分摊于日本漫长的海岸线上防卫,则如同盐溶于水,直可无视。允许各国特别是西国大名发展自身武力实施防卫,则又彻底动摇幕藩体制“强本弱末”之政策基础。这一最为尖锐、根本没有方法可以化解的矛盾,却自动消解于无形:清朝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入主中国后勤修内政,无意东向征日。东亚进入长期和平安定的局面。

更多文章

  • 刘邦的用人之道有什么缺陷?大将们总是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汉祖起丰沛,承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硅赞美汉高祖刘邦的一首诗中的几句,对刘邦的才华和功业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的确,刘邦能从一个出身寒微的乡村无赖汉,经过数年奋斗,最终鲤跃龙门当上天下之主,本身就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史诗。

  • 曹爽独霸朝纲,司马懿正在韬光养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选择的继承人曹丕短寿,四十岁就亡故了,曹丕给曹睿安排了三名托孤大臣,曹真,陈群与司马懿。十三年后,托孤的一幕又一次上演,曹睿寿数比曹丕更短,只有三十六岁而且三位亲生儿子皆早夭。这次被托孤的对象成了曹睿的养子齐王曹芳,托孤大臣成了曹爽和司马懿。曹爽,曹真的儿子,作为宗室的托孤代表,直接面对老奸巨猾

  • 宋代最凄惨的君王,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9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宋理宗赵昀是南宋第五位皇帝,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当年他18岁就被权臣史弥远带到京城,不到两年就登上了帝位,其经历堪称传奇。赵昀成为皇帝之后,前十年朝中大权被史弥远牢牢掌控,当史弥远死后赵昀得以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从端平元年(1234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的180年间,宋理宗在政治、经济

  • 一代明君收婢女为妃,儿子死后依然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贵妃,明朝,历史解密

    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是一代明君他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安排荆襄流民。作为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两为太子,皇位也是得来不易。在朱见深这动荡坎坷的太子时期,身边一直有位女子陪伴着,她陪伴着朱见深度过了这混乱的太子时期,并且成功的在朱见深成为皇帝之后,封为贵妃,享尽一切荣华富贵。万贵妃出生卑微,相

  • 王人美和叶浅予相爱过吗?他们的婚姻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人美,民国,历史解密

    作为一代著名画家,叶浅予有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即使在他辞世2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圈内人广泛知晓。在艺术成就方面,他以漫画、速写以及印度舞画而知名,他在当代艺术圈的历史地位极高。但有一些人知道叶浅予,大约也和他的婚姻有关。在44岁之前,叶浅予有数段不成功的婚姻。在四十八岁那年,他有机会牵手王人美……

  • 周介孚:名致福,又名福清,字震生,鲁迅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介孚,鲁迅,历史解密

    周介孚(1838-1904),名致福,又名福清,字震生,介孚,号梅仙。浙江绍兴人,生于1838年1月22日,1867年中举人,1871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鲁迅祖父。1893年回乡发生科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周介孚因此坐了八年牢。1901年被释放回家,1

  • 古代人“一日几餐”?秦汉一天两顿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历史解密

    秦汉一天两顿饭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的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时

  • 在三家分晋之前,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三家分晋预示着晋国的衰败,却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强盛。促使一个国家瓦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晋国统治结构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晋国的瓦解,六

  • 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就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胆子大心无拘束。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李傕、杨奉就不能?三国时期的曹操占据了北方,建立了魏国。这其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那为什么挟天子的就只能是曹操,而不能是其他人呢?

  •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历史上,因皇位而引发的惨案不在少数。有因皇位兄弟反目的,父子成仇的,甚至还有“宣武门惨案”,那今天小编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同样是由于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政变,它虽然没有宣武门那么惨烈,但也让后人引以为戒。好啦,那就跟着小编一起去回顾下这段历史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推翻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