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刹帝利的起源是什么?身份地位怎么样

刹帝利的起源是什么?身份地位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4 更新时间:2024/1/3 11:22:57

种姓制度

是中国古代献中对印度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从中衍生出的阇提制度)的泛称,玄奘又曾将它译称族姓制度,西方通把印度的这种制度称为喀斯特制度。它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最初,祖先来自中亚地区的白种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雅利安含有“高贵”之意,瓦尔那含有“颜色”、“品质”的意思),而称当地居民为“达萨瓦尔那”(含有“雄者”、“男人”之意)。这样就有了自以为高贵的雅利安人和把当地居民当作敌对集团的区别。

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时代末期,逐渐发生了平民与氏族贵族的区别,。平民称为“吠舍”(是氏族成员的意思),而贵族称为“罗阇尼亚”(是“灼热发光”的意思,引申为显贵的首领的意思)。从事祭扫的氏族贵族则称为“婆罗门”(意思是梵天所生)。从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的一分为二,到雅利安人部落中平民与氏族贵族的一分为二和贵族内部的军事贵族与祭司贵族的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胚胎。

正式形成时期

到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的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第一个瓦尔那是婆罗门。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其中一些人也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

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是“力”、“权力”的意思)。它是从“罗阇尼亚”发展而来的。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一般仍属于刹帝利瓦尔那,但是刹帝利瓦尔那并不限于王和王族。刹帝利是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

第三个瓦尔那是吠舍。吠舍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其中也有人富有起来,成为高利贷者。吠舍是平民,没有政治上的特权,必须以布施(捐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不过吠舍还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员,他们可以参加公社的宗教仪礼,因而和婆罗门、刹帝利同样属于“再生族”。

第四个瓦尔那是首陀罗(Sudra)。首陀罗瓦尔那的前身是达萨瓦尔那,首陀罗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内。首陀罗的大部也是非雅利安人其中也有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由于没有公社成员身份,不能参加宗教礼仪,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首陀罗是非再生族。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首陀罗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职业,其中有人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首陀罗作为瓦尔那来说,不是奴隶或达萨。首陀罗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身份地位

在早期吠陀时代,一家人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人的身份也还没有严格地固定下来。后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形成以后,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来决定,各个瓦尔那的人都世代地从事规定的职业,不能任意改变。各个瓦尔那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在实际生活中,高瓦尔那的男子娶低瓦尔那的女子为妾是被允许的,但严禁低瓦尔那的男子娶高瓦尔那的女子为妻。不同瓦尔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高瓦尔那的人伤害了低瓦尔那的人,处罚甚轻;在相反的情况下,处罚就会非常严重。瓦尔那制度显然是保护新产生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

而婆罗门教的造业轮回说也为种姓制度起到辩护作用。它把出身于高级种姓的人说成是前生行善者,把出身于低级种姓的人说成是前生作恶者。这样就为高级种姓的特权和低级种姓的苦难都找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当然这只能是一种欺骗性的解释。

佛经里面再三强调它不重视种姓差别,一入佛教,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又怎样理解沙门和婆罗门的对立呢?不重视种姓差别这件事实本身就是对婆罗门的反抗,因为婆罗门教是十分重视种姓差别而且是只代表婆罗门的利益的。

但是,佛教也并不是真对一切种姓一视同仁。它当然首先就会反对婆罗门。在婆罗门教的经典里,四姓的顺序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而在佛教的经典里则是: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释迦牟尼自称是刹帝利。释迦族原来不大可能有什么种姓制度,这只是受了婆罗门教的影响而模拟出来的。他们自称是刹帝利,据我看,这也是冒牌货。不管怎样,既然自称为刹帝利,就必须为刹帝利辩护,竭力抬高它的地位。《长阿含经.阿摩昼经》就是一个例子。新兴的国王(其中也有一些是冒牌的)也努力抬高刹帝利的地位,于是一拍即合,他们也就信奉起、支持起佛教来了。

第一次说法以后,以陈如为首的五人成了佛的弟子。接着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他又带了五十四人入教,此时已有比丘六十人。跟着是苦行仙人迦叶兄弟三个人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罗门。三迦叶有弟子五百人,都受了正法。五百这个数目不可靠,这样整齐的数目是后来捏造出来的。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连为弟子。后来成了如来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罗门。总之是弟子越受越多。僧伽形成了。而且诸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睺罗持戒第一,大迦叶弟子头陀第一名,但据估算,终释迦牟尼之世,弟子也不过五百人。

从社会地位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级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出身剃头匠,弟子中还有淫女、强盗、杀人犯、商人、猎人,但出身婆罗门的更多。释迦牟尼禁止奴隶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说:“从今已往,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得越法罪。”

更多文章

  • 西汉酷吏宁成:汉武帝的爪牙,宗室豪杰人人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宁成,西汉,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是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的一位皇帝,一方面他击败匈奴,弘扬大汉国威,带动了汉朝经济军事实力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他也喜欢任用酷吏,其在位期间,这些酷吏做出了不少惨绝人寰之事。张汤便是汉武帝时期最出名的酷吏,他儿时便曾给老鼠判案,长大后更是心狠手辣,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宁成与他齐名。宁成乃是穰县人,

  • 揭秘:曹魏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魏,三国,历史解密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还师洛阳,或许是因为多年的征战让曹操身心疲惫,或许是关羽此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让他心惊胆战,曹操在洛阳忽然一病不起,并因此重病不治,病逝于洛阳城中。世子曹丕听闻这个消息后,当即从邺城赶到洛阳继位丞相与魏王之位。为了尽快的登基称帝,曹丕从东汉末年时期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了

  • 千金小姐嫁给家中奴仆,一年后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湣王,春秋,历史解密

    真正的历史远比小说精彩,这句话用来形容战国某位女子,简直再恰当不过。她本是出身显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因为看到家中奴仆相貌不凡,竟然背着父母嫁给他为妻,委实令人震惊。但让人更加想不到的是,仅仅1年时间,小姐便成为王后,并在丈夫驾崩后,以太后身份执政16年时间,人生经历非常传奇。这位奇女子,便是君王后。君

  • 中东战争打了这么多次 以色列都是怎么赢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东,以色列,历史解密

    中东战争总共打了5次,先挨个看一下每一次以色列都是怎么赢下来的吧,估计这个是各位真正想知道的,或许看完原因不用我总结你自己都清楚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爆发于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大清早,也就是1948年5月16日。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沙特7国组成联军准备把以色列这个新生儿给掐死。一

  • 历史上傅恒的次子娶了和嘉公主,一生受乾隆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傅恒,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傅恒的次子,娶了和嘉公主,一生受尽乾隆重视。历史的巨轮总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其中除了帝王以及嫔妃有关的事宜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出身王亲贵族的男子和功劳极高的大臣,而要认真说起来的话,大清时期富察氏的亲弟弟傅恒,着实可以说是位很有名气的重臣。要知道他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才华和能力,同时在军事方面的

  • 四大汗国,是元朝派系斗争的产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在蒙古族历史上,蒙古统治者为扩展疆土曾经发动过数次西征。尽管西征是元朝统一中国的必要步骤,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含蓄统一、延续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血脉的背景下,因派系斗争而出现的分裂之势在所难免。各派力量表面上维系着共主的局面,事实上蒙元帝国已经走向了分裂。大汗小汗分别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 观泽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少?之后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观泽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关于这场战斗的详细描述的史料并不多。但是这是秦国对战成绩上的一次惨败。要知道,在七国差不多相持的局势下,一方独大的秦国就像是在默默地向其他六国挑战:不服来干掉我啊。但其实秦国自知要是六国真合作起来,自己是打不过的。而且在那会儿还真有人在做让六国联合的事儿,此人名叫公孙衍。观泽之战里秦国惨败,这人功不

  • 刘备三次丢失妻子,为什么都没有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妻子是一个高危行业。正史上记载,刘备数丧嫡妻,小妾甘夫人才以正室的身份处理内务。演义中,刘备三次丢失妻子,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被吕布擒获,第三次是被曹操擒获,那么她们为何受到伤害呢?这三次丢失家眷,各有不同原因,其中第三次丢失,刘备家眷能够不被伤害主要是关羽的功劳。依据演义中相

  • 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在一起11年了 为什么一个孩子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杨贵妃,历史解密

    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妻,结婚五年,夫妻恩爱,不料公公李隆基慧眼识珠,收归国有,这才有了”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完美诗句,不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么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跟随玄宗11年却只开花,不结果。有人说,

  •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且危机暗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在大家心目中,西晋是一个以短命和混乱而著称的朝代。实际上,西晋也曾有一段世人称颂的“治世”,这就是司马炎刚登基时候的“太康之治”。所谓“太康之治”,由于其发生在晋武帝太康年间(280年——289年)而得名。这段历史又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繁荣”。说句实在话,它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比起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