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汗国,是元朝派系斗争的产物?

四大汗国,是元朝派系斗争的产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4 4:35:19

在蒙古族历史上,蒙古统治者为扩展疆土曾经发动过数次西征。尽管西征是元朝统一中国的必要步骤,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含蓄统一、延续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血脉的背景下,因派系斗争而出现的分裂之势在所难免。各派力量表面上维系着共主的局面,事实上蒙元帝国已经走向了分裂。大汗小汗分别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蒙古高原内部汗国林立。除了入主中原的宗主汗廷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另立山头四大汗国,它们分别是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又称伊儿汗国)。

1227年,66岁的成吉思汗病逝宁夏六盘山,遵嘱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长孙拔都(长子术赤二子,当时术赤已不在人世)和成吉思汗的几个弟弟参与额度分封。察合台分到了原西辽故土,领军4000户;窝阔台虽然即位,家族领地却只有乃蛮旧地,领军4000户;按蒙古“幼子守产”习俗,拖雷继承了以蒙古帝国发源地鄂嫩河上游与克鲁伦河上游为中心的蒙古本土,领军10.1万户;拔都获得了父亲的领地额尔齐斯河以西的草原,领军4000户。剩下的领地和军队分给了成吉思汗的几个弟弟。中原汉地和中亚的“河中”地区作为“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由大汗窝阔台设置统领管理。

1236年至1240年,术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钦察、不里阿耳等部族,并征服了斡罗思,迫使斡罗思各公国称藩纳贡。1243年,拔都结束西征回到伏尔加河上,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由于拔都的大帐使用金顶,因此在欧洲史书中钦察汗国也被称作“金帐汗国”。在其他汗国包括元帝国对于自己的领地的统治都出现问题的时候,金帐汗国长期统治都相对稳定。隶属于金帐汗国的原本罗斯各公国,出现了一位“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国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一个新的强大的国家——俄罗斯。而与之相反,金帐汗国中央权力却日渐下降,开始分裂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大帐汗国等小汗国,作为大帐汗国附庸国的俄罗斯从大帐汗国中独立出来,并灭亡了大帐汗国。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在自己原有的封地上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至公元1303年始与海都子罕八儿归服。1306年,笃哇败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封地。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大权旁落。14世纪中叶,秃鲁帖木儿即位后,削夺藩镇权柄,汗权一度有所恢复。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后,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虚名。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后王的统治维持到16世纪。

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历史称之为窝阔台汗国。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孙脱脱领叶密立,海都领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阿里不哥、乃颜、笃哇争夺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败走死,汗国势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怯伯所败,部分归附钦察汗国,部分被并入元朝。

伊利汗国,又称伊儿汗国,它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统帅旭烈兀(忽必烈六弟),他与元朝统治者同为拖雷后裔,关系也较其他汗国更为密切。该汗国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既为欧、亚两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枢纽。居民民族成分复杂,主要讲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于帖必力思。公元1317年,年仅12岁的不赛因即位后,由于权臣出班专政,二丞相不合,内乱迭起,并遭到钦察汗月即别的进攻,国势渐衰。公元1334年不赛因死后,诸王争立,汗国陷于分裂,国势益衰。公元1388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标签: 元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观泽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少?之后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观泽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关于这场战斗的详细描述的史料并不多。但是这是秦国对战成绩上的一次惨败。要知道,在七国差不多相持的局势下,一方独大的秦国就像是在默默地向其他六国挑战:不服来干掉我啊。但其实秦国自知要是六国真合作起来,自己是打不过的。而且在那会儿还真有人在做让六国联合的事儿,此人名叫公孙衍。观泽之战里秦国惨败,这人功不

  • 刘备三次丢失妻子,为什么都没有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妻子是一个高危行业。正史上记载,刘备数丧嫡妻,小妾甘夫人才以正室的身份处理内务。演义中,刘备三次丢失妻子,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被吕布擒获,第三次是被曹操擒获,那么她们为何受到伤害呢?这三次丢失家眷,各有不同原因,其中第三次丢失,刘备家眷能够不被伤害主要是关羽的功劳。依据演义中相

  • 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在一起11年了 为什么一个孩子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杨贵妃,历史解密

    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妻,结婚五年,夫妻恩爱,不料公公李隆基慧眼识珠,收归国有,这才有了”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完美诗句,不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么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跟随玄宗11年却只开花,不结果。有人说,

  •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且危机暗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在大家心目中,西晋是一个以短命和混乱而著称的朝代。实际上,西晋也曾有一段世人称颂的“治世”,这就是司马炎刚登基时候的“太康之治”。所谓“太康之治”,由于其发生在晋武帝太康年间(280年——289年)而得名。这段历史又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繁荣”。说句实在话,它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比起来可

  • 宋朝一代名相王曾,用小人手段对付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母亲怀他时,梦见孔子的高徒曾参投胎,所以取名“曾”,这来头相当大。01宋仁宗刚继位那年(1022),大权在宰相丁谓手里。仁宗皇帝才十来岁,大臣议定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副宰相王曾建议:皇帝太后五天见大臣一次,太后座位在皇帝的右边,一起听政。丁谓不同意,他的主意是每月初一十五皇帝见大臣议事,遇到大事太后和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

  • 仪嫔:包衣出身,是乾隆第一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仪嫔,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后宫有着清朝历史上第二大后妃团,据相关统计,乾隆一共有41位后妃,其中潜邸旧人只有十位,在这十位后妃中,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妃在乾隆继位前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是在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去世的,她就是乾隆第一嫔——仪嫔。仪嫔的出身关于仪嫔的出身,史料中记载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仪嫔

  • “邲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先縠因“邲之战”获罪而死,甚至拖累了先氏一族。先氏乃是晋国功臣先轸之后,竟然因为一人犯罪而导致全族被灭,并从此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情况在晋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怎么会这样!连企图刺杀晋文公的郤芮、吕省二人,甚至弑晋灵公的赵穿,他们犯下的罪何其之重,也没有受到像先縠这样的待遇!那么,究竟先縠犯了

  • 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八爷党的问题,在对八爷党进行清算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后,那个时候雍正的政权早已稳定了。说道清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当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胤禛和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胤禟、胤和胤禵为首的八爷党。和两派人为了皇位的争夺,中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在康熙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