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三次丢失妻子,为什么都没有危险?

刘备三次丢失妻子,为什么都没有危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2/28 14:28:43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妻子是一个高危行业。正史上记载,刘备数丧嫡妻,小妾甘夫人才以正室的身份处理内务。演义中,刘备三次丢失妻子,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被吕布擒获,第三次是被曹操擒获,那么她们为何受到伤害呢?

这三次丢失家眷,各有不同原因,其中第三次丢失,刘备家眷能够不被伤害主要是关羽的功劳。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次丢失妻子

演义中第十四回,刘备奉诏,带领关羽及两万大军,讨伐袁术。张飞留守徐州,并保护家眷。刘备大军出发后,张飞大排酒宴,声称是最后一顿酒,第二天便禁酒,文官陈澄劝阻无效。诸将大都痛快地饮酒,唯独曹豹不喝。张飞第一次敬酒,曹豹道:“我从天戒,不饮酒。”张飞不依不饶,逼迫曹豹喝了一口酒。

张飞第二次向其敬酒时,曹豹死活不喝,又说自己是吕布的岳父,想让张飞看在吕布的面子上,绕过自己。张飞一听吕布,更加来气,毒打了曹豹一顿。曹豹越想越气,于是写信给女婿吕布,理应外合,夺取了徐州。

慌乱之中,张飞在醉酒状态,顾不上大哥刘备的家眷,在十八骑燕将的保护下,仓促逃出徐州,来到盱吁向大哥刘备请罪。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

吕布没有伤害刘备家眷原因

吕布在和曹操的争斗中败北,无奈退到徐州,寻求刘备的庇护。刘备非常够意思,划拨小沛给吕布,暂时栖身。这次,吕布偷袭,夺取刘备的徐州,已经不够意思了。他还好意思再伤害刘备的家眷,或者拿刘备的家眷来要挟刘备吗?他如果这样做了,他还是人吗?

第二次丢失妻子

刘备第二次家眷,还是被吕布夺取。刘备不甘屈居于小沛,于是联合曹操,想要赶走吕布,重新夺取徐州。没想到,刘备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的小沛也给丢了,家眷自然也落在了吕布的手里。

这一次,刘备妻子没有受到伤害的原因在于糜竺。糜竺是徐州的大户,家财万贯,奴仆上千。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是糜夫人。吕布攻破小沛,前来捉拿刘备家眷时,糜竺保护着刘备家眷。他先恭维吕布,说吕布是一个大英雄,怎么可能为难、伤害刘备的妻儿呢。吕布听了,非常享受,也就没有为难刘备家眷,只是安排她们去徐州安置,实质上是软禁。

第三次丢失妻子

演义中第二十五回,刘备和张飞偷袭曹操大军,反被埋伏,惨遭大败。他们两人都四散奔逃,只剩下关羽在下邳坚守。曹操令夏侯惇采用诱敌之计,将关羽骗出下邳,围困于土山之上。于是下邳便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刘备的妻子自然也未能幸免。

这次,如果不是曹操看重关羽,想要收服他,刘备的家眷命运可能会十分悲惨。曹操派出与关羽交好的部将张辽,前去劝降他。张辽不辱使命,与关羽“约定三事”,成功劝降关羽。因此,曹操看到目的达到,自然不会为难刘备的家眷。关羽归顺曹操,也是为了两位嫂嫂的安危,为了护佑两位嫂嫂周全。演义中相关描述

甘夫人曰:“昨日曹军入城,我等皆以为必死,谁想毫发不动,一军不敢入门。叔叔既已领诺,何必问我二人?只恐日后曹操不容叔叔去寻皇叔。”

这次,关羽在斩杀颜良文丑,为曹操立下功劳后,打探到了刘备的下落。他护送两位嫂嫂离开,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最后交给大哥刘备,算是完璧归赵。

总结:虽然演义中刘备的妻子三次丢失,却都没有受到伤害。第一次,吕布抢夺刘备的徐州,已经无义,如果再伤害刘备的家眷,更加不道德了。第二次,吕布已经击溃刘备与夏侯惇联军,夺取小沛,不屑于伤害刘备家眷。这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吕布看在徐州大户糜竺的面子上,没有过多地为难刘备家眷。第三次,曹操是为了收服关羽,才没有伤害刘备家眷。

以上三次丢失家眷,虽然各自有不同原因,但是也有共性。第一个就是古代战争是男人之间的事,一般也不会威胁到家人,不会为难各自的妻儿。第二个是,即使吕布、曹操用刘备的妻子威胁,刘备也不一定就范。他们还落得个不仁不义的骂名。

标签: 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在一起11年了 为什么一个孩子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杨贵妃,历史解密

    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妻,结婚五年,夫妻恩爱,不料公公李隆基慧眼识珠,收归国有,这才有了”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完美诗句,不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么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跟随玄宗11年却只开花,不结果。有人说,

  •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且危机暗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在大家心目中,西晋是一个以短命和混乱而著称的朝代。实际上,西晋也曾有一段世人称颂的“治世”,这就是司马炎刚登基时候的“太康之治”。所谓“太康之治”,由于其发生在晋武帝太康年间(280年——289年)而得名。这段历史又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繁荣”。说句实在话,它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比起来可

  • 宋朝一代名相王曾,用小人手段对付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母亲怀他时,梦见孔子的高徒曾参投胎,所以取名“曾”,这来头相当大。01宋仁宗刚继位那年(1022),大权在宰相丁谓手里。仁宗皇帝才十来岁,大臣议定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副宰相王曾建议:皇帝太后五天见大臣一次,太后座位在皇帝的右边,一起听政。丁谓不同意,他的主意是每月初一十五皇帝见大臣议事,遇到大事太后和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

  • 仪嫔:包衣出身,是乾隆第一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仪嫔,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后宫有着清朝历史上第二大后妃团,据相关统计,乾隆一共有41位后妃,其中潜邸旧人只有十位,在这十位后妃中,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妃在乾隆继位前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是在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去世的,她就是乾隆第一嫔——仪嫔。仪嫔的出身关于仪嫔的出身,史料中记载较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仪嫔

  • “邲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先縠因“邲之战”获罪而死,甚至拖累了先氏一族。先氏乃是晋国功臣先轸之后,竟然因为一人犯罪而导致全族被灭,并从此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情况在晋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怎么会这样!连企图刺杀晋文公的郤芮、吕省二人,甚至弑晋灵公的赵穿,他们犯下的罪何其之重,也没有受到像先縠这样的待遇!那么,究竟先縠犯了

  • 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八爷党的问题,在对八爷党进行清算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后,那个时候雍正的政权早已稳定了。说道清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当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胤禛和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胤禟、胤和胤禵为首的八爷党。和两派人为了皇位的争夺,中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在康熙把皇

  • 曹操为什么把三个女儿送进汉献帝的后宫 他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献帝,曹操,历史解密

    由于先后发生了汉献帝的妃子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撺掇汉献帝刺杀曹操的两起事件,曹操一怒之下,在杀掉伏皇后与董贵人以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一并嫁给了汉献帝。(曹操剧照)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个女儿,是为了监控汉

  • 小霸王孙策为何会传位给孙权 而不是自己的子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孙权不传给自己的侄儿是为什么?小霸王孙策顾全大局传位孙权从中国封建制度的世袭制“父死自续,兄终弟及”的特点看,孙策去世时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比传位给孙权更加名正言顺。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传位给弟弟则更有利于江东发展。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