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的驿踣交通有多发达?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明朝时期的驿踣交通有多发达?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1/21 20:11:21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看着国家凄惨的现状,想到了“要想富,先修路”。

当时明朝的大江南北全被战争糟蹋成了荒地,宋、元年间著名的富庶之地扬州在明朝开国时只剩下18户人家。

蒙古人还在边关不停闹腾,元顺帝逃跑时更是恨不得卷走北方所有的金银贵金属,导致明朝一度连发行货币都困难。

再加上天灾不停,各省流民遍地,国家民生惨淡,而修路就是恢复国民经济的强心针。

历朝历代都会修路,但朱元璋修的是古代长度空前、连通大江南北的驿路网络。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还在追亡逐北时,朱元璋就专门颁布了命令,令许多军队驻扎后就地扛起工具、全力修缮当地道路。

天下一统之后,修缮驿路更是头等大事,成为地方官考核里硬杠杠的考核标尺。

驿路修好后,全国各地府县每隔30或40千米就设有驿站,备有马、驴等交通用具,另外还有提供车船的水驿站,大江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总长度超过七万千米。

这空前强大的交通体系成了明初国家建设的沸腾血管,移民、建设人员和材料乃至种子、稻谷的输送都变得方便快捷,曾经是一片废墟的明朝不出三十年就再造国富民强的盛世。

后人评价:明朝开国后的国泰民安,其首功就是发达的驿踣交通。

更振奋人心的是,这强大的交通网络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演进,甚至成了明朝的国际招牌。

在永乐年间万国来朝的年代里,很多造访明朝的外国使臣都惊叹于中国发达的交通网络。

到明朝中后期,那些怀着傲慢情绪踏上明朝土地的欧洲传教士也纷纷被强大的明朝驿路折服。

一个西班牙传教士惊叹道:“明朝福建地区的驿路交通,路面宽阔得难以想象,更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每次大雨过后,驿路上的积水都会被迅速清洗干净,仅仅这一条就领先西班牙人太多。”

原来,朱元璋大修驿路,他的儿子朱棣更是不惜血本继续修,往北一直修到了今天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往西更是从四川延伸到了西藏拉萨地区,传统的川藏茶马古道就是从此正式形成。

这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疑是重量级的贡献。

但是朱元璋和朱棣恐怕万万没有想到:明朝这强大的驿路系统最后败给了两个字“腐败”,甚至给明朝的灭亡挖了坑。

“腐败”和驿路系统扯上关系,得从明朝驿路的基本管理制度,符验制度说起。

明朝驿路由兵部下属的一个司管理,公务出行者需要有符验这个信物才可以免费使用驿路。

多年以来,这个制度有效保证了明朝交通的运输,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可是,从嘉靖年间起,这个良好的制度迅速变质。一方面是朝廷腐败严重,符验的发放也变得严重不靠谱,谁都能随便拿到符验去驿站白吃白喝。

朝廷也不是傻子,到了嘉靖后期就一度废弃了符验制度,改为更加严格的勘合制度。

勘合这个东西更加严格,以纸做的公文写明了勘合的使用者的姓名和出差缘由,用后交回,便于身份核对和防止过度享受。

没想到在那些腐败的官员那里,再严格的制度也能让他们弄成换汤不换药,特别是在严嵩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勘合的发放变得无比泛滥。

官员的七大姑八大姨外出办私事,轻轻松松就可以找来勘合,从此一路白吃白拿。

更被滥用的是另一个驿路信物火牌,火牌的使用制度原本更加严格,它本来只允许边关军用,用以传递紧急军情。

可是到了万历年间,这个高大上的东西也变了味,不只军队可以用,各个衙门更是争相效仿。

因为使用者拿着火牌,不但能一路白吃白喝,回去报销时更能多填马夫钱粮,如此一来,使用者来回跑几趟,“发家致富”特别容易。

而这些沉重的负担无一例外地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驿站的劳动力基本都是沿途普通老百姓的徭役,老百姓属于无偿被使唤。驿站的车、马、驴的相关费用也是由当地老百姓埋单。

好些无耻官员更是沿途勒索百姓,狮子大开口地要钱要粮,闹得百姓苦不堪言。明末的文人痛心疾首地说,普通人家的财产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朝廷的有识之士对如此劳民伤财的场面也不是没有触动,从张居正开始,也在不停地改革。

在张居正改革时代,明朝严格控制驿站的使用,并借着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东风将原先老百姓的各种相关负担改为老百姓出钱雇人代役,一个新的产业链也迅速形成,各地都出现了大批以此为业的专业役夫。

可是张居正去世后,腐败官员们没了上面的压力,乱用驿站的情况又迅速泛滥起来。到了万历统治晚期,仅是驿站车马的工食费用就比万历之前上涨了七倍。

心疼钱的崇祯朱由检登基后,再度为这件事痛心疾首,最终在某大臣的疾呼下,朱由检直接简单粗暴地裁掉了驿站。

这一举动看似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驿路系统的腐败问题,可惜反而给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苦难。

驿站被裁掉后,朝廷的交通还得继续保障,于是摊派到老百姓身上的钱只是变了个花样,还是继续摊派。

加上天灾和饥荒,以及其他问题,百姓人心惶惶,最终,崇祯十七年,驿卒出身的李自成打进北京,将朱由检逼得活活上吊。

曾造就明朝辉煌的驿路系统最终被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也成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最后一次背叛曹操的时候,于禁不顾多年的交情,以曹操说过“围攻后降者不赦免”为由,将他斩立决。那么昌豨为什么要那么任性,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曹操平定徐州,泰山群雄归降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

  • 嘉靖和万历两人都是半斤八两的 两人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就奇葩程度而言,嘉靖和万历,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明朝这么多的奇葩皇帝之中,嘉靖和万历在其中榜上有名!但若要论这两位皇帝,谁的奇葩程度更胜一筹,那就有的一谈了。首先嘉靖和万历都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主,所以就这方面,这两人谁也不要瞧

  • 历史上被传成紫薇大帝转世的四位帝王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道教中,紫薇大帝的全名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传说紫微星现世,必有明君出现,那么历史上被传成紫薇大帝转世的四位帝王分别是谁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盘点。第一次:刘邦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

  • 徐晃和关羽是老乡,为何徐晃投靠了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中,数不尽的英雄你来我往各显风采,很多无名的将领在动乱纷飞的年代里不断的崭露头角,建立自己的功勋,英雄辈出最多的当属于三国那个时代,只要你有足够的才能和胆识,或许就可以在那个时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下面要讲的就是三国曹魏将领徐晃,战斗力位列曹军的“五虎将”曹操就因其治军严整评价说,称

  • 宋朝的经济文化在靖康之变发生后,有哪些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可以说是北宋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朝南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南宋的建立,使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格局。毫无疑问,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并

  • 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按照朱棣的要求,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

  • 张兴在靖难之役中单骑追敌,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张兴是明王朝初期的一个将领穿,曾经在靖难之役中单骑追敌,最后结局怎么样了?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元年七月份时,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旗号正式发动叛乱,身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的张兴自然坚定地站在朱棣这边,跟着他一起转战南北。当时他的侄子张勇也在军队中效命,

  • 朱允炆派张信擒拿燕王朱棣,结果张信转身就叛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封建社会,臣子明白争斗双方谁才是强者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张信,张信是明代初期上一个将领,朱允炆派张信擒拿燕王朱棣,结果张信转身就叛变了,顺利活到八十一岁。张信的父亲叫作张兴在永宁卫担任一个指挥佥事,等到父亲去世之后,按照当时军中子承父职的惯例,张信也当上了永宁卫指挥佥事,之后

  • 为什么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比诸葛亮更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与刘备相比,他的见识远要比刘备要强,至少曹操在少年之时便已经通读《孙子兵法》,理解到其中的意思。而刘备呢?除了四处卖草鞋、编席子之外,似乎史书并没有过多的介绍。简单分析可知,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事,他绝大多数情况还是靠别人的帮衬。而曹操则不一样,他是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诗人,他可以在创业疲惫

  • 王弼被朱元璋诛杀,为何其子孙却能富贵安稳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充满传奇的人,他出身贫寒,不仅放过牛还当过乞讨的和尚,是真正的从社会的最低层走上了一国之君,而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确实也开始越来越繁荣,然而到了晚年的朱元璋大肆诛杀权臣,很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一一清算。也许是他害怕功高震主的权臣影响自己的地位,也有可能是为了年轻的皇长孙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