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

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12 21:05:21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按照朱棣的要求,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永乐大典》的规模是空前的,就算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惊人的。《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在全世界范围内,公私所藏《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国家图书馆目前拥有221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居世界各处收藏之首。

然而,在痛心之余,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数字比较,《永乐大典》成书时共有22877卷,装成11095册。然而,目前所发现的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800卷,400册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百分之九十六的《永乐大典》不知下落!

《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最初藏在南京的文渊阁。后来随着迁都,也被带到北京。明世宗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一直很想重录一部,多次同大学士徐阶谈过。但这个想法都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重录难度太高,而被搁置下来。但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火势连绵。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幸亏抢运及时,《永乐大典》才逃过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决定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部,“两处收藏,以备不”。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在内容、格式、装帧方面与原本如出一辙,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永乐大典》便有了两个版本。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国图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全都是明嘉靖时期的副本。

不仅如此,历史上被八国联军毁掠的也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流失海外和国内陆续搜集的残本也均为嘉靖重录副本或其抄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其下落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这就是说,《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了!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已经彻底消失了几个世纪!

《永乐大典》正本究竟在哪里?有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

关于正本失踪的第一种说法:毁于清乾清宫大火。

乾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然而,我们目前所见的乾清宫并不是建成于这个年代,而是在嘉庆二年(1797年)之后重建的。重建的原因,是因为嘉庆二年发生的一次大火,将整个乾清宫几乎彻底毁灭。

那么,《永乐大典》正本是不是藏于乾清宫,而且不幸毁于这场大火呢?

有专家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乾隆九年至四十年间,清政府曾对宫中藏书清理过,所有善本典籍全部集中在一起,编成了《天禄琳琅书目》。《永乐大典》是书籍中的庞然大物,又有一万多册,假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容易发现的,怎么可能不编入《天禄琳琅书目》?

关于正本失踪的第二种说法:被李自成焚毁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3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攻占北京,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可是这种辉煌只维持了短短40天,多尔衮、吴三桂的满汉联军便击败了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4月29日,李自成即位称帝之后便匆匆撤离北京。他将怒火发泄在京城这些几百年的宫殿和城楼上,下令放火焚烧。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已经没有人会去顾及一部书的存在和命运。《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在此时无声无息地全部化为灰烬了呢?

关于正本失踪的第三种说法:被嘉靖皇帝陪葬了。

尽管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几百年来,《永乐大典》正本却从未现身过。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关于正本的准确记载。有专家认为,嘉靖皇帝是《永乐大典》正本失踪的幕后主使。因为对于中国古代帝王来说,死后要带走自己生前所喜爱的东西,无一例外的都会选择陪葬这种方式。

《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在目前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不足以保证被开掘陵墓及陪葬物品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更为现实的课题是: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确实保存在永陵地宫中,经过400多年的岁月,它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完好?一旦将来有可能出土,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保护《永乐大典》?经过400多年的岁月,永陵显得有些面目沧桑。如今,永陵和它的主人嘉靖皇帝却因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将来正本的出土无疑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然而,这一切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地探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兴在靖难之役中单骑追敌,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张兴是明王朝初期的一个将领穿,曾经在靖难之役中单骑追敌,最后结局怎么样了?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元年七月份时,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旗号正式发动叛乱,身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的张兴自然坚定地站在朱棣这边,跟着他一起转战南北。当时他的侄子张勇也在军队中效命,

  • 朱允炆派张信擒拿燕王朱棣,结果张信转身就叛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封建社会,臣子明白争斗双方谁才是强者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张信,张信是明代初期上一个将领,朱允炆派张信擒拿燕王朱棣,结果张信转身就叛变了,顺利活到八十一岁。张信的父亲叫作张兴在永宁卫担任一个指挥佥事,等到父亲去世之后,按照当时军中子承父职的惯例,张信也当上了永宁卫指挥佥事,之后

  • 为什么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比诸葛亮更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与刘备相比,他的见识远要比刘备要强,至少曹操在少年之时便已经通读《孙子兵法》,理解到其中的意思。而刘备呢?除了四处卖草鞋、编席子之外,似乎史书并没有过多的介绍。简单分析可知,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事,他绝大多数情况还是靠别人的帮衬。而曹操则不一样,他是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诗人,他可以在创业疲惫

  • 王弼被朱元璋诛杀,为何其子孙却能富贵安稳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充满传奇的人,他出身贫寒,不仅放过牛还当过乞讨的和尚,是真正的从社会的最低层走上了一国之君,而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确实也开始越来越繁荣,然而到了晚年的朱元璋大肆诛杀权臣,很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一一清算。也许是他害怕功高震主的权臣影响自己的地位,也有可能是为了年轻的皇长孙朱允

  • 王政君的两任丈夫为何都无故身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王政君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曾出任廷尉史,祖上是齐国的贵族。母亲是王禁的原配正妻,但是他妒忌心太强,容不下其他的妾室,于是和王禁合离以后,改嫁给苟宾为妻。王政君未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梦到,一轮圆月迎面扑到自己的怀内。王政君十四岁的时候,出落的亭亭玉立、性格温顺可人,貌美聪慧。父亲王禁给他许了一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会迁都到北平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大明朝的帝第二位皇帝,他通过武力的方式谋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当时大明王朝的帝都是现在的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地带,朱棣未登基前的封地就是北平,他以天子守国门的方式想要迁都北平,他不想明朝的官员收到繁华地带的腐蚀。并且想要加快北方商业发展,国家南北的平衡,因为朱棣是夺位称帝,所以他在自己的大本营发展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换成十万张弓 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让诸葛亮造的不是十万支箭而是弓,会怎样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熟读了三国历史之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之中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就像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的基因一样,每次回想起,都会对古人的智慧谋略感叹不已。那个时候的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历史最受人们争议的一个伟人,不光是对他本人,就连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会招来人们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烧书这一件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人物,虽然他的功绩比他的过失要大些,但这却不是让人们不批评他的理由。每当提起来“焚书坑儒”四个字,所有人都会说这个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一个驼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一位小老头,并且还是驼背,这才被叫做罗锅,但在历史中真正的刘墉并不是此番形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首先是黄巾军大贤良师张角的运气不好,古代但凡成功的起义者,比如刘邦,朱元璋,那怕是洪秀全身边都有一大批将帅之才,但是张角身边没有将帅之才。他虽然有数十万徒众,分为36方,一方一个将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卖药,哄骗别人入会出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