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比诸葛亮更好呢?

为什么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比诸葛亮更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3/12/13 19:22:15

曹操,与刘备相比,他的见识远要比刘备要强,至少曹操在少年之时便已经通读《孙子兵法》,理解到其中的意思。而刘备呢?除了四处卖草鞋、编席子之外,似乎史书并没有过多的介绍。简单分析可知,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事,他绝大多数情况还是靠别人的帮衬。而曹操则不一样,他是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诗人,他可以在创业疲惫之时,找人吟诗作乐抒发自己情感。然而,刘备呢?他只能找张飞,关羽喝点闷酒,除此之外他也只能编两双草鞋来打发打发…

正因为刘备与曹操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刘备前半生的事业才一直得不到量和质的提升。

脑子不如人家曹操灵活,但是靠着多年经营草鞋及席子的经验,积累了少错的营销技巧,他可以花最大的价钱把自己货物全部卖出去,如此一来,他便得到更多的实惠,好养家糊口。

得益于常年的营销技巧,刘备在卖草席、草鞋之时,顺便就将他的远大抱负通过口号的方式,亦或者是通过简短句子的方式,当选向人宣传。当时,刘备也算是落魄的汉室宗亲,他说的话,自然不会被冷落。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刘备的话,就像一台电视机一样,被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涿郡。

后来,逃亡的关羽与张飞在闹市斗殴,刘备便劝开了两人,同时又拿出他非常拿手的话术,一下子就搞定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猛夫,并且与他结拜成了异姓兄弟,从此算是走上免费为刘备打工的路。

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理想,光靠两个兄弟是不够的。于是刘备,四处奔波,求涨粉,求收留,用刘备的话来说就是“广布仁义于天下”,后来,终于得到诸葛亮,赵云,黄忠庞统等人的支持。

公元208年,在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之下,顺利的在赤壁给了曹操致命一击!这让刘备心里乐开了花,不但出了当时被曹操追杀之气,同时还得到了荆州,这一回也算是有地盘的大人物了。

在赤壁大战过后,刘备除了得到城池和出了恶气之外,他还得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庞统。后来,也是由庞统带着刘备入蜀,把刘备从完全的草根变成了帝王!让刘备整个人的见识,战略及眼光都得到了成升华。(这里主要指格局及眼光。)

然而,对于刘备来说,庞统只算是个铁血勇士,庞统和刘备的关系其实是那种亦友亦臣亦师亦生,比较微妙。然而,此人他与刘备的关系可以说是最铁的!这个人不是诸葛亮,诸葛亮这个人是典型的正派人物,积极阳光向上,但是他不会冒险,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职场上如此,在带兵打仗上更是如此!而这个人呢?他是内外兼修,不但智谋高,也敢于冒险,在整个蜀中,他和刘备的关系,绝对不在关羽和张飞之下。最起码从地位上说,他占有绝对的地位,是不输于关张的。

这个人是谁呢?他让诸葛亮自叹不如,连曹操也害怕他。

此人,真有这么厉害?是否有水分呢?这句话,从当年曹操的感叹之中,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当年,汉中之战失败之后,曹操曾经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卷六),曹操一生两大败仗,一阵输于赤壁,一阵输于汉中。前阵主要输于周瑜,而后主要输于法正

曹操如此感叹,意味着什么?曹操虽然得到,郭嘉贾诩,等众多智谋之士,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法正,这才致使汉中大败而回,留下终生的遗憾!当年汉中之战,倘若不是主将夏侯渊战死,曹操的战局或不会大败而归!而夏侯渊之所以战死,则主要是由于法正的奇谋。

为何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最铁?当刘备进驻益州之后,法正率先帮助刘备,拉拢士族,而后又参与《蜀科》定制,这是其公也。于私,更是舍命陪刘备。

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在战场之上较量,本文开头已经讲过,曹操毕竟深知兵法,并且手下武将极多,而刘备呢?他选择与曹操在战场上一较高下,自然是拿自己的不足,去死磕曹操的长处。

很快刘备就败下阵来!本来应该及时撤退,但是刘备却率领军队继续作战,曹军箭如雨下,险些就射到了刘备身上,这个时候,法正便挡在刘备的前面!刘备慌了,急忙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却道,老大你都不害怕箭,难道我这无足轻重之人会害怕吗?后来,刘备才从战场之下撤退下来!

从这段故事之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很简单,法正敢拿命去奉献给刘备,这足以说明,他和刘备的关系是最铁的!要知道,法正当时正大好年龄,正是发展的最佳时机,当时此举,就足以说明刘备在他心中的分量。

法正,被陈寿赞为其智力不输郭嘉的奇士!只可惜,法正死得过早,否则诸葛亮北伐必将是天下所趋,其结局定将改变,三国走向或许与司马氏无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弼被朱元璋诛杀,为何其子孙却能富贵安稳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充满传奇的人,他出身贫寒,不仅放过牛还当过乞讨的和尚,是真正的从社会的最低层走上了一国之君,而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确实也开始越来越繁荣,然而到了晚年的朱元璋大肆诛杀权臣,很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一一清算。也许是他害怕功高震主的权臣影响自己的地位,也有可能是为了年轻的皇长孙朱允

  • 王政君的两任丈夫为何都无故身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王政君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曾出任廷尉史,祖上是齐国的贵族。母亲是王禁的原配正妻,但是他妒忌心太强,容不下其他的妾室,于是和王禁合离以后,改嫁给苟宾为妻。王政君未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梦到,一轮圆月迎面扑到自己的怀内。王政君十四岁的时候,出落的亭亭玉立、性格温顺可人,貌美聪慧。父亲王禁给他许了一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会迁都到北平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大明朝的帝第二位皇帝,他通过武力的方式谋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当时大明王朝的帝都是现在的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地带,朱棣未登基前的封地就是北平,他以天子守国门的方式想要迁都北平,他不想明朝的官员收到繁华地带的腐蚀。并且想要加快北方商业发展,国家南北的平衡,因为朱棣是夺位称帝,所以他在自己的大本营发展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换成十万张弓 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让诸葛亮造的不是十万支箭而是弓,会怎样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熟读了三国历史之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之中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就像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的基因一样,每次回想起,都会对古人的智慧谋略感叹不已。那个时候的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历史最受人们争议的一个伟人,不光是对他本人,就连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会招来人们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烧书这一件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人物,虽然他的功绩比他的过失要大些,但这却不是让人们不批评他的理由。每当提起来“焚书坑儒”四个字,所有人都会说这个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一个驼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一位小老头,并且还是驼背,这才被叫做罗锅,但在历史中真正的刘墉并不是此番形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黄巾军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首先是黄巾军大贤良师张角的运气不好,古代但凡成功的起义者,比如刘邦,朱元璋,那怕是洪秀全身边都有一大批将帅之才,但是张角身边没有将帅之才。他虽然有数十万徒众,分为36方,一方一个将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卖药,哄骗别人入会出身,嘴

  • 传国玉玺的由来是怎样的?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传国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玺”尊卑通用,到了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独尊,禁止皇帝以

  • 曹操尝试收服关羽,为何没有收服张飞的打算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很清楚,在曹操和刘备激战的过程中,曹操其实是有好几次机会收降张飞的,比如在十八路诸侯灭董卓之时,在攻打徐州之时,在当阳桥上时,这些都是收降张飞的好机会,可曹操却从没想过收降张飞。相反对于关羽,曹操却是很乐于收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收降关羽,却收降不了张飞?小编为您分析如下:1、张飞性

  • 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鲁肃和孔明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并且《吴中对》的成篇时间比《隆中对》要早。那么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鲁肃首先向孙权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说,鲁肃认为汉朝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别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去争霸了。没啥好处。尽管现在有的人还对汉朝有所期待,可鲁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