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僖公在位多久?他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呢?

鲁僖公在位多久?他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3/12/11 22:27:01

鲁僖公,姬姓,名申,鲁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年―前627年在位,在位33年。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薨,其继任者公子般和鲁闵公均处于庄公弟庆父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而薨。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国乱主少,季友的权势是不小的,在鲁国也确实起到了柱石的作用。渐渐,僖公也能利用三桓和众臣(如臧文仲)势力相互牵制,国君渐渐起色,到僖公16年季友、公孙兹死,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17年(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内乱,一直到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天下都处于"无伯"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小国家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就是在这10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里,鲁僖公倾出其无穷心血,为我们展现了他令人赞叹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机敏诡异的应对能力,一度几乎使鲁国发生质的飞跃。

鲁桓公(前711-前694年在位)的治国才干实在是平平,而且,因为老婆(文姜)和大舅子(齐襄公)私通而被害于齐国。然而就是这么个窝囊的主,偏偏善生嘉子:不仅鲁庄公英明能干(后来虽然齐国的霸业确立,但他凭借着不俗的表现,仍然使鲁国赢得了霸主足够的尊重,可参见"曹刿论战"),而且,庆父、叔牙、季友三个公子(他们的家族世称"三桓",最终架空了国君)也都是厉害角色。前662年鲁庄公薨,鲁国的夺权和立嗣斗争开始,总而言之,经过2年乱七八糟的斗争,前659年,叔牙、公子般、闵公、庆父先后身死,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

最终,他又无奈的再次印证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冰冷的格言。

当时的天下形势极其复杂。宋襄公似乎是齐桓公指定的霸主接班人(托付后事),从前642年平定齐国内乱,想成霸主几乎想疯了,甚至到了乞求的地步!直到鲁僖公22年(前638年)被楚国打败,梦想才彻底破灭。这五六年,鲁僖公也没闲着,对于宋襄公的闹剧他是早看透了,根本没理这个茬,而是:

1、趁着没有霸主,混水摸鱼,攻打邻居小国邾国,占领土地,捞足了实惠。

2、会同楚国等诸侯会盟于齐国,逐渐与楚国加强联系,因为当时楚国很可能成为新的霸主。

3、与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其实齐桓公之后,齐国在东方做个地头蛇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内部太动荡,齐桓公的诸子轮流为君竟达43年,可见夺权斗争的激烈!以至于精明和有野心的鲁国也想欺负它一下了。当时东部形势:卫和邢、狄是死敌,齐国支持邢国,而鲁国又与卫、吕结成同盟,和齐、邢对抗。但实际表明,鲁僖公还是太不自量力了,虽然卫对邢大占优势(卫于前635年灭邢),但齐国在外交上失败后,于前634年发兵攻鲁国。

《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载:这年春天,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小白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组成的联军气势汹汹地南下伐楚,楚成王派使者到齐桓公那里质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桓公的狗头军师管仲回答说:当年周王室的召康公授权我们齐国开国太祖姜太公,五侯九伯我们都能够征讨,以帮助周天子管理天下。你们楚国不向天子进贡,致使天子做酒都没有茅草来过滤酒渣,祭祀天神都没了物品。特别严重的是,当年天子周昭王南下巡游,竟然死在了你们楚地,你们要负什么责任?面对这种胡搅蛮缠,楚国使者也没给齐桓公好脸,冷笑一声说:没有向王室进贡确实是我们的罪过,我们尽快送去就是,但要说昭王死在南巡路上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屎盆子别往我们头上扣,请你还是去问问昭王死时旁边的百姓吧!

要为伐楚找个借口,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齐桓公的联军还是硬着头皮进军,这时楚王又派出屈完到联军方面交涉。齐桓公把部队摆成阵势让屈完参观,吹嘘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想给屈完个下马威,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吃那一套,义正辞严地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你们联军不是人多势众吗,但如果不以德服人,我们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奋起抵抗,你们就来吧!一番唇枪舌战,联军只好与屈完订立盟约收兵回家。

当时,晋楚在中原的争霸斗争已经完全白热化了。卫国作为鲁楚的坚定盟友,成了晋文公攻打的前沿,当时鲁楚都派兵帮卫国防守,但还是敌不过晋军,这时实在是决定鲁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历史表明,站错了队,后果是很惨的,而直到决战之前,晋楚的胜负之数依然不明朗。怎么办?这时的鲁僖公玩的一手绝技让人拍案称奇:杀了鲁国守卫的大将公子买,对晋国说: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又派人对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力,没有好好帮助楚国打仗,所以杀之。就着一手,当时天下诸侯尽皆参战,损失惨重的时候,鲁国安然作壁上观,竟然毫发无损!第一,这是由于当时鲁国能臣实在厉害,编的说辞确实足以迷惑。第二,主要也是晋楚正在酝酿决定命运的生死大战,也就无暇追究那么多那么细了。

城濮大战,晋、齐(不可能不助晋的)、秦、宋联军大败楚、卫、陈、蔡联军,晋文公全胜,彻底确立霸权。鲁国也机敏的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和温的会盟,堂而皇之成了战胜国,鲁僖公31年,由于积极靠拢晋国,分得了战败国(原盟友)卫国的土地(济西之田),捞足了油水。33年,公入齐,基本上恢复了两国的关系。随后就病故了。

古鲁,属于项。《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时在戊寅,即公元前643年。其年,诸列国年号为:

周襄王十年,齐桓四十三年,晋惠八年,卫文十七年,蔡庄三年,郑文三十年,曹共十年,陈穆五年,杞成十二年,宋襄八年,秦穆十七年,楚成二十九年,许僖十三年。

春秋时期,诸列国之内,自有各自的年号,尚没统一。今史者说史,尚没有着重其事。

《明二十八年项城志》云项城:按禹贡属豫州之域而商因之周为项国,灭季氏盖春秋鲁僖公十七年也,战国属楚,赢秦改属颍川。"

《清项城县志·沿革》:项城豫州之域,周为项国与顿国并建,春秋鲁僖公十七年,项为鲁所灭,战国时,楚襄王徙都于陈,以项为别都。"

项公元前643年--公元前476项属归鲁。

鲁灭于楚,项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项属楚。

楚灭于秦,秦灭于汉。

鲁灭项当在僖公十七年。《左传》云:"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

注曰:"项,国名,故城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境。《左传》以为鲁灭之,《公羊》、《谷梁》以为齐灭之,《左传》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其又注云:"鲁项相距千里,不知何故而从事兵戎。又引龚景瀚《淡静斋文钞》:灭项当以为疑。"其注三:"顾栋高大事表曰项:后为楚地"。

按:言"《左传》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又言顾栋高大事表曰项:"后为楚地",此注合属"鲁灭项,楚灭鲁。"后注又云:"盖地势国力之必然,无论齐鲁终不能越宋而保有项",及今山东"距项城千里之远,不知何故而从事兵戎",有此等疑问,亦是个好事。两处疑问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怀疑了今山东地域的"鲁灭项"。其不知"鲁灭项"在今项城之地的古鲁地域

后人注史,善用今版图对上古之地域,其不知春秋时期的地域,地处于古陈地古太原之中,亦不知古鲁、项、陈、宋、郑、楚,古为一个地域,在古太原陈地。

如据今版图说上古:湖北曰楚,陈、郑、项居今河南,鲁在今山东。前后相距皆各有千余里,从事兵戎,相互发生战争,亦不是个简单的事。又如今人之说:秦为今陕西咸阳,楚为湖北。楚灭于秦,秦又至陈地河南,亦不足信。再如:近史家曰古中原,在今山西太原等,这都是造成史书与注说不对证的主要原因。今人依照新版图,把春秋时期的地域夸张这么大,国与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因地域之夸张,地势、国力之有限,南征北战亦不是今人能做到的事,皆让人不足信。从上述注言中,我们必清楚的问题,"鲁灭项"在河南项城之境,皆不是在今之山东之新兴鲁地。以上注说鲁灭项,其有后人之疑问,皆是理所当然之事。但后史者考史取注考证时,却往往取得到的是史资料中的伪言,是正史的反面,忽略了真史。忽略了《左传》注曰鲁灭项,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

《水经·颍水》:"颍水自堰东南流,经项县故城北,《春秋》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是矣。"

鲁国姬姓,项城及南顿皆为姬姓。所谓鲁邑曲阜即兖州,与宛丘、顿丘古为一域,盖属一地而数易其名。曲阜古鲁邑,鲁迁曲阜当在僖公之时,见《左传》有注。僖公迁曲阜,笔者疑为即是鲁灭项,古曲阜、兖州、顿丘、宛丘同域,见《汉书·地理志》曰兖州,古属淮阳国。

《左传》:"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周公辅佐周王朝,成王封其子于曲阜,定四年传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是也。龚景瀚谓鲁都一为曲阜,一为奄城,古奄国都也。二城相距仅三里,曲阜东而稍北,今山东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其句在《左传》注中,为后史者今人的添言加注,点实其域有名有地),奄城在西稍南。即今曲阜县治(此句又为后人之加言)初都曲阜、炀公迁奄城;春秋时又迁曲阜,盖在僖公时。"以上《左传》注文,明显的出现为后史者今人注史窜句。古鲁、曲阜,非指今地。

如果足信了《左传》中的错误窜文,那么鲁僖公灭项,就从无此事,《左传》曰师灭项,也纯属虚说。

"鲁灭项"这个问题,史学者因注引复杂,亦是有意避开的一个问题。

《左传注》"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近被史注家忽略了。鲁灭项,当在河南项城之境,古鲁邑曲阜非指今山东。

总之,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鲁国在国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城濮大战,晋国、齐国无疑收获最大,但中小国家,即使像宋国这样的战胜国,牺牲也极其惨重。鲁僖公虽然没完成他的最高目的,但那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求乎上得乎中,他的努力和指挥已经发挥到极至。他虽然没有晋文公的雄才大略,但机敏和生存智慧却丝毫不差于重耳,在当时是位了不起的国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英布起兵谋反时,刘邦又病又老,为何刘盈不肯替父出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当时的刘邦已经又老又病,太子刘盈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何刘盈不肯替父出征,带兵征讨

  • 李自成率领起义后一直没有转战南下,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崇祯年间,一场由陕西省开始,逐渐蔓延至整个北方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经过十多年的作战,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最终灭亡了崇祯朝。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为止,农民起义军占领了整个长江以北除江淮以外的全部地区,还包括长江以南的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区。但对于明朝最富庶的江淮和江南地区,农民起

  • 曹操大权在握,为何没有篡位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大权在握,为何没有篡位称帝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操善诗歌,世人多笑其是建安风骨的先驱,改造文章的始祖。不光如此,他还著有《孙子略解》,《孟德新书》,曹操兵马谋略的能力可见一斑,而在对待汉献帝的政治问题上,也表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可是非常的坎坷,他虽然贵

  • "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到底有多儒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卫玠是有名的大帅哥,因为长的实在太帅了,活生生的被围观致死,他身份尊贵,是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迁移南方。永嘉

  • 夷陵之战中,陆逊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21年冬季开始,吴、蜀双方对峙了七八个月,蜀军一直找不到机会同吴军决战。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大江南北暑气蒸人,蜀军士兵个个叫苦,斗志也逐渐涣散了。刘备没有办法,只得把驻扎在山谷里的军队开到谷外,把江面上的军队移到陆地,把军营驻扎在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结营四十多个。刘备决定暂时休整军队,待到秋后

  • 拉美西斯为卡迭石战役做了哪些纪念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卡迭石战役的专属纪念品也必不可少。拉美西斯就专门让弓箭制作了战场还原石碑,将自己连同座下战车进行同比例放大,以此衬托赫悌对手的渺小与无助。为了尽可能显示自己的无可替代作用,连万名为之殊死拼杀的埃及将士也大都被艺术家给故意省略。后人观赏石刻,只能目睹身姿伟岸的巨型法老,无情碾压那些扭头就跑的赫悌战

  • 黄天荡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黄天荡之战是南宋时期宋军截击进军的著名水战,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国元帅金兀术(即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率领10万大军渡过长江南下,一路追击宋高宗赵构,试图一举消灭南宋的统治机构,而赵构则带着南宋的决策机构一路往南撤退,最后从浙江明州逃入海上,金

  • 古代棺材有几种颜色 分别代表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棺材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有厚葬风俗,只是近些年来移风易俗,要求从简丧葬,所以才有所改变。从古至今,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风俗对于丧葬都非常看重,因为都认为人死后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而丧葬布置的一切都将一同带着

  • 审食其先被刘盈扔进监狱,后被刘长当街锤死,谁在为刘邦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审食其(shěnyìjī)(?-前177年),西汉时期官员,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辟阳侯审食其曾在吕后称制的时候官至左丞相,一般认为,审食其之所以能取得相位,绝不是因为审食其多么有能力,而是因为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直

  • 古代将军身材不应该是高大壮硕吗 古人形象为何是啤酒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将军形象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按理说都是行军打仗,力能扛鼎的将军,不应该是全身肌肉,高大壮硕吗,为何会有啤酒肚呢?这如果放在现代,显然是很降分的身材,同时,也让我们不禁疑问,古代将军们的身材真都是这样的吗?画像中的古代武将形象古代画像,尤其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