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的冯太后把控朝政,为何却很少有人诟病她呢?

北魏的冯太后把控朝政,为何却很少有人诟病她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3/12/18 9:45:28

在我国历史上,是男权当道的社会,男子可以主导一切,女子的地位很低。即便是如此,也出现了很多出命的女子。比如武则天,比如吕雉,他们掌握大权,以女子的身份治理天下,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古代的权利争斗一般都是很残忍的,而对于那些想登到顶层的女人来说,更是很难,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都是踩着无数的骸骨而上位的。所以她们虽然成功了,但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残忍的标签,被后世辱骂。然而在历史上有一个人,为了给情人报仇,狠心杀了自己的孩子,她却没有被后世诟病呢?那么此人是谁呢?

首先这个人是北魏的冯太后。她两次临时听政,掌管大权江山二十多年。为了给自己的情人报仇,而杀了自己的儿子。她的狠心一点都不输武则天,但是后世很少有人诟病她的这些残忍的行为,反而被后世传颂。其实她和武则天一样,她也杀了很多的人,也是一个狠毒的人,可是她没有被后人诟病呢?她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小编给分析一下。

接着说一下她的出身。她是鲜卑化的汉人,原本是皇族的后代,北燕被灭后,她成为了北魏宫里的奴隶。后来在一次很巧合的机会下,她成为了孝帝的贵人,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皇后。她很得皇帝的宠爱,就连皇帝两岁的孩子都认她做母亲,交给她抚养。后来文帝去世,她的养子继位,此时的养子才十二岁。她临时听政,在这期间,她平定了权臣的叛乱,稳定了养子的皇位。

后来她把政权还给了养子,安心抚养养子的孩子,也就是孝文帝。假如此时的她要是有和武则天一样的野心,肯定会早就废除了养子,然后自己当皇帝,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她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都没有让她这么做。因为她知道这样做,风险很高,所以她一直在背后扶持养子做皇帝,自己暗自的把自己的势力给做大,此时对她来说,时机不成熟。

因为冯太后丈夫去世的早,在宫里很寂寞,所以为了使自己不再寂寞,她在宫里养了很多的男宠,不仅如此,那些长得好看的大臣也被她带到寝宫侍寝,所以私生活很混乱。养子掌握权力后,对她的行为很不满。后来她最得宠的情人奕因为犯了错误被养子给杀了,从那以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很差。她为了给自己的情人报仇,开始对付养子。

虽然养子掌握权力,但是大臣还是挺太后的。她利用自己的权力逼养子把位置给了孝文帝。虽然养子是太上皇了,可是并没有完全把权力交出来。他和太后为了争夺权力,斗了很多次。可是养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很有手段,多次打仗都是胜利归来。小编以为大臣觉得此时的养子很厉害,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所以大臣开始都听他的。而太后很不安,利用养子来看他的机会,把他给关了起来。没多久就传出养子去世的消息。

小编以为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很大的原因是被太后给杀了。因为只有养子对太后构成了威胁,所以被太后杀了可能性很大。虽然养子不是太后生的,但是毕竟是她养大的,她为了权利以及男宠,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狠毒不比吕雉。后来养子去世,她再一次掌握权利。养子死后,她开始放肆养男宠。在她掌权的期间,大力改革,推动了北魏的发展,我们熟悉的孝文帝改革,很多的功劳都是太后的。

小编以为因为这些改革,所以后世对她的评价很高。很少有人会说她残忍杀了自己养大的孩子,还有男宠的事情,为什么不被后人辱骂呢?因为北魏是一个鲜卑政权,是一个草原部落,所以经发生孩子杀父亲,夫妻杀孩子的事情。而对于太后杀养子,更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养男宠那就更不是事了。因为太后的改革提高了北魏人的地位。太后所处生活的环境是个战乱的时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活着最重要,所以道德伦理什么的早就不存在了。

综上所述,小编以为太后所处生活的环境是个战乱的时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活着最重要,所以道德伦理什么的早就不存在了。百姓对太后这样的行为都习惯了,再说太后的改革,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他们自然没有理由辱骂太后了。不管怎么说,她是一个好太后,她为了北魏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些也堵住了那些想辱骂太后的人的嘴。好了,小编今天就说到这里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请尽情的评论在下方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巅峰之战是什么 赤壁之战还是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哪个才是三国时期的巅峰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毫无疑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两场决定性战役,前者,曹操打败袁绍,后者,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如果要从这两场战役中,选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那一定是官渡之战,理由有三。第一,曹

  • 赤壁之战后,大都督周瑜为何突然生病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如果说三个国家中哪个是最弱的,那一定非吴国莫属了,魏国不说了,占据了祖国半壁江山,人多地广;刘备也是占领益州整个大西南,而且跨距荆襄,且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七出祁山,与魏国争天下,实力一定非凡;而吴国在印象中却只是蜷缩在江东一块,怎么也拓展不开,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各方人才来投效。刘备此举,实则占据了人和。除此之外,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也

  • 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的李道玄,为何年仅十九岁就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位,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正式称帝后,李渊为了稳固李唐统治,分封宗族男丁魏王,其中他堂兄的儿子李道玄被封为淮阳王。公元604年,李道玄出身,这一年杨广登基。李道玄的爷爷是隋朝夏州总管李绘,李渊是他的堂叔。他的性格谨慎笃厚,举止文雅,从小就跟着堂哥李世

  •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和地标意义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而在故宫中又放置着很多的大水缸,其实在古代的宫殿里,放置水缸的作用,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救火,因为宫殿的结构都是木质,如果起火的话很容易一起烧起来,所以放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但是为什么故宫里面那么多的水缸,却从来都没

  • 《孙子兵法》真的是孙武编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孙子兵法》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么,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它所包含的智慧至今适用。相传《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叫孙武所写,但从那至今,孙子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吴国的将军孙武的争论,就像人类历史的战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在战国时期,商君书、韩非子等书中提到的吴孙支书,指的就是孙子兵

  • 为何宋军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吃小米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

  • 战国后期赵国为何再没有怼过秦国 赵国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赵国为什么没怼过秦国,是因为长平之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在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在长平一战后,大家又都明白,赵国再无实力与秦国抗衡了,秦国一家独大势所难免。距离统一只差时间问题了。那么为什么赵国没怼过秦

  • 刘备为何对待诸葛亮比庞统好那么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爱才,除了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的手下还有其他厉害的谋士,其中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当属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英年早逝,倒在了战场上。刘备痛失爱将,惋惜不已,追封了庞统关内侯,还提拔了他的父亲。长相丑陋的人才庞统死前曾告诉刘备

  • 赵云如果跟吕布单挑,赵云有没有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他有勇有谋,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无论是丁原也好,还是董卓也罢,都很器重他。甚至就连曹操,本来没有杀他的心,只不过被刘备一说,才下了杀死他的决心。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身长八尺,容貌奇伟,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此可见,赵云恐怕连文丑都打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