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考公真的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后宫吗?

鲁考公真的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后宫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41 更新时间:2023/12/23 0:19:47

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年后就要退休,就要把位置让给年轻人。在国君这个岗位上,显然从古至今都不是这样的,反而越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就越要活得久,执政时间也要相对的长,才可能改变国家的发展轨迹。鲁考公的祖父周公是一直干到了死,父亲伯禽也差不多是一直干到了死。

西周建国的前面几十年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成康之治”,就是齐国的齐丁公、鲁国的伯禽、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再加上一个南方的楚国国君熊绎,辅佐周成王周康王稳固西周王政,并通过一系列对外征伐和礼乐制度的普及,建立了一个相对较为和平而繁荣的国家。这五个诸侯可说是西周建国以来最早的“五大天王”,跟后世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着同样的待遇,大多成为此后诸侯国们的偶像,是可以进得殿堂级的人物。他们的寿命也都相当的长,至少活跃的时间都有四五十年。

伯禽对鲁国的功绩毋庸置疑,虽然说周公是鲁国的第一代封君,但伯禽才是管理鲁国的实际国君,其存在感也贯穿于整个“成康之治”时代。这对其后即位的鲁考公当然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应该说在鲁考公即位前后的时间,正是“成康之治”最为鼎盛的时期,所谓“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周成王、周康王推行这样的政策,并不代表两代君主性格上的软弱。很多人认为所谓盛世,除了不用刑法,就是很少的战乱,百姓安居乐业。但实际上成康之际,战争的车轮是没有停止的。

周成王时代的“武庚之乱”,周王国以姜子牙的齐国、周公的鲁国、召公的燕国等亲族诸侯国为战队,频繁展开对徐、奄、熊、盈、薄姑等国家的作战,当年殷商部族的东夷部族的数十个诸侯国皆被攻灭。而周康王也是对东夷、淮夷部族开展过征伐战争,即便在对鬼方犬戎部族的征战,也大多呈现出的是防御格局,而非大规模作战。可见周人重点经营的仍然是东方和南方,这些地区多处于鲁国的周边地带,而鲁国的伯禽自然是经营这个地区的最重要人物。

鲁考公作为伯禽的长子,对于周人经略东方的体会是相当深刻的。虽说史书中没有关于鲁考公如何协助伯禽执政鲁国,但鲁考公此人没有后嗣,其后的鲁国即位者是其弟弟鲁炀公。这里就有三种可能,一个是鲁考公忙于政务,年龄很大也无暇顾及后宫之事,遂是没有留有后嗣。一个是鲁考公的儿子身体不好,最终没有熬过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先两位而去,便是导致鲁考公没有选好即位者。还有一种就是鲁炀公的即位不是名正言顺,而是阴谋夺取。不过这三种可能性,都有着很多疑点。

鲁考公执政时间只有四年,至少在寿命上是非常短暂的。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过,鲁考公的死亡出现过意外,就是说鲁考公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死亡的。阴谋篡权就被排除在外。至于鲁考公是否无暇顾及后宫之事,这个猜测是最不可能的,因为在鲁人历代国君身上,都没有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唯独剩下的就是第二种可能,分析当时的“成康之治”和两代周天子的努力耕耘东夷和淮夷地区,伯禽忙于政务与军务,鲁考公若是没有半点儿责任分担,似乎也是不太可能。

标签: 鲁考公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享乐一生,命丧油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常洵,明朝,历史解密

    万历皇帝的三儿子朱常洵是一个重达360斤的大胖子。历史上关于他的死法众说纷纭,但是说他被煮成福禄宴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他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过着衣食无忧,羡煞旁人的生活。堂堂一个福王死得如此之惨,何人如此胆大妄为呢?历史的迷人之处不但在于它具有稀奇有趣的故事,更在于能给后世带来深刻反思和感悟。

  • 隋炀帝的天子死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隋炀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在四面楚歌之际,申请一个体面的“天子死法”。他的“天子死法”是什么,为什么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隋炀帝剧照)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王朝的“嫡长子传位制”,他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不过,杨广并不甘于做做富贵王爷,所以他处心积虑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杨勇

  • 蔺相如反对赵括为将,为什么赵孝成王还坚持要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蔺相如,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一战,白起将赵国主力坑杀殆尽,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只能靠联合其他的诸侯国续命,可以说这一战其实已经决定了赵国的未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赵括,如果不是他的策略问题,那么赵国不会输得这么彻底,其实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就有很多人反对赵括为将,可惜赵孝成王一意孤行,铁了心的用赵括换廉颇,才

  • 康熙扳倒鳌拜为什么要用小青年,而不是用各种大内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扳倒权臣,实现上位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实现了这个目的的,往往也杀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带来的恶果,是让戾气横生,在朝廷中出现冤冤相报的更大的悲剧。康熙皇帝扳倒权臣鳌拜,则可称得上历史最成功的政变之一。不流血,不张扬,轻轻松松就把手握重兵的鳌拜拿下了。而完成这项任务的,

  • 他七岁称王却苟且偷生16年,推让5次后才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恒,汉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180年,高祖的臣子们对后宫势力发动了军事政变,政变相当顺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诸吕被屠杀殆尽,大臣们纷纷要求当时的傀儡皇帝下台,另立新君,然而立谁则成了问题。当时的人选有淮阳王、恒山王,齐王。淮阳王和恒山王的母亲被吕后用计杀了,它们被养在后宫充当了惠帝的儿子,大臣们一致认为如果将他们其中一人

  • 唐代的退休制度生孩子怎样的?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汉朝,历史解密

    一、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概述在中国古代,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无力继续任职,就可以辞去职务,颐养天年。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退休制度。古代将退休叫“致仕”,《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中说:“退而致仕。”同时,也可以称为“致事”、“致政”、“告老”等。中国的退休制度,在周朝时就有了。周朝官员退休后,

  • 曹魏皇帝到底也没有斗过司马氏?晋朝如此混乱的原因是曹魏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晋朝,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以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期

  • 古代女扮男装真的看不出来吗 电视剧演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女扮男装,历史解密

    经常在看古装剧的时候觉得,编剧是拿观众当傻子吗?这么明显的女人怎么就像男的了?但其实在古代真的女扮男装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古代虽然也有化妆品,但其真实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好,不可能像现在的化妆品一样,可以画的水嫩亮白。但对于电视剧来说,像不像男的不重要,只要观众觉得好看就可以了,更何况,一个角色如果真的完

  • 明朝为什么未出现外戚干政现象?明朝为此制定了相关律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谓外戚干政,指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封建君主的妻妾母亲娘家人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政的现象。东汉王朝后期政治伴随着宦官乱政和外戚掌权,最终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明朝同样也存在宦官之祸现象,但是明朝为什么未出现外戚干政现象?外戚干政是如何得到抑制的?这和明朝自身制度建设是分不开的。 首先,明朝开国皇帝总

  • 清代铁帽子王12个,为什么礼亲王的地位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代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功封的八个,恩封的四个,其中以礼亲王地位最高,身份最显赫。这么说也是有依据的,自第一代礼亲王代善起,诸王大臣上朝列班的时候,礼亲王一直都是班首,发言时也是第一个,这个规矩一直沿袭到清末。礼亲王之所以列亲王之首,主要还是代善的功劳。努尔哈赤时期,大贝勒代善的实力、威信都在四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