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罗汉:指一切的漏尽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阿罗汉:指一切的漏尽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3/12/8 13:40:08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最高果位。

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阿罗汉按巴利语应翻译为“阿拉汉”。

“阿拉汉”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以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àsava,断尽烦恼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阿拉汉”有五种含义:

1.以已远离一切烦恼故为阿拉汉;

2.以已杀烦恼敌故为阿拉汉;

3.以已破轮回之辐故为阿拉汉;

4.以有资格受资具等供养故为阿拉汉;

5.以对恶行已无隐秘故故为阿拉汉。(Pr.A.1 Vm.1.125-130)

依巴利论藏(阿毗达摩藏)所说,在“阿拉汉道心”,永断五上分结,已断的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永不再卷土重来。

阿拉汉───「阿拉汉」意为杀敌,即杀死烦恼之意。是否要积极地帮助别人决定于阿拉汉自己的意愿。大多数阿拉汉都很积极地帮助别人,如沙利补答(舍利弗)尊者、马哈摩嘎喇那(大目犍连)尊者。有些阿拉汉则独自住在森林里,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如安雅衮丹雅(憍陈如)尊者。然而,即使是不积极帮助别人的阿拉汉也还是带给别人很大的利益:当他们托钵时,供养食物给他们的施主获得非常殊胜的功德。即使像安雅衮丹雅尊者住在森林时并不外出托钵,但是供养他食物的大象与天神都因而得到很殊胜的功德。

在佛陀的圣弟子当中,阿拉汉是最高的阶位。我们所皈依的三宝之一就是佛陀的圣僧团。圣僧团由四对或八种出家圣众所组成(即所谓四双八辈);换句话说就是达到四道与四果的四类圣者。这四类圣者就是入流、一来、不来、阿拉汉。如果将圣道与圣果分开来说时,这四类就分成八种。佛陀开示说这四类或八种圣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而阿拉汉果圣者正是他们当中最高的一种。即使只是对阿拉汉表达恭敬或赞叹都已经得到很大的利益。因此,就算阿拉汉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自然也已经在利益世间的众生了;积极帮助别人的阿拉汉就更不用说了。

巴利圣典中有许多部经是如沙利补答尊者所开示的,如《大象迹喻经》。有时在他的一次开示当中,成千上百位听众证悟圣果。他教授了对禅修很重要的《无碍解道》。当他托钵时,在每户居士家门口他先站着入灭尽定,出定后才接受食物。正是为了使施主能获得崇高与殊胜的利益,所以他才如此做。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往往会到天界去问诸天人是什么善业造成他们投生天界。有时他到地狱去,问地狱的诸众生是什么恶业造成他们投生地狱。如此,他了解了佛陀所说的何为生死轮回,不管投生天界还是投生地狱,都是无常苦,轮回是苦。所以他言传身教解释佛陀所说的法,就是脱离三界的灭苦之法,使许多人明白天界不是解脱的终点而舍离诸恶,奉行众善。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是善于说法第一的大弟子。他在许多场合开示佛法。由于他善巧的阐述,许多人因而证得圣果或在信心与修行方面获得提升。例如阿难尊者就是在听闻富楼那尊者说法之后证得入流果的。

马哈咖吒亚那(摩诃迦旃延)尊者是将佛陀的简要开示详尽解释第一的大弟子。他在偏僻的国家持续地弘法,使无数人获得法益。他开示了《导论》,这是批注藏经的一部著作,详尽地解释几部深奥的经,对佛教徒理解佛陀的教法有很大的帮助。

有一个非常要紧的重点我们必须谨记在心,那就是:阿拉汉弘扬佛法与延续佛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佛陀般涅盘后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还能听闻与修行佛法的原因。关于这点,我想再稍加解释:

最初的五比库听闻《无我相经》而证得阿拉汉果之后,耶舍与他的五十四位朋友也先后地出家,然后证得阿拉汉果。于是包括佛陀在内,世间有了六十一位阿拉汉。当时佛陀嘱咐他们要四处游方,弘扬佛法。佛陀说:

「诸比库,我解脱了人、天的一切陷阱,你们也解脱了人、天的一切陷阱。去游方,诸比库!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大众的安乐,出于对大众的悲悯,为了诸天与人的利益、幸福与安乐,切勿两个人同行在一条路上。诸比丘,开示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与句的佛法,显示圆满具足的梵行。众生当中有尘垢较浅的人,若没有机缘听闻佛法则会退堕,若听闻了佛法则能了悟。」

标签: 阿罗汉佛教

更多文章

  • 己卯士祸的具体经过如何?己卯士祸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己卯士祸,朝鲜

    1519年朝鲜王朝发生的士祸。朝鲜朝燕山君时儒学衰退纪纲紊乱,中宗反正,起用赵光祖等少壮道学者,奖励朱子性理学。赵光祖以儒教为政治教化基础,欲实现三代王道政治,大事改革,终与保守派功臣郑光弼等互相对立,因此赵光祖剥夺四分之三功臣的勋位,是为士祸原因。士祸始末如果说燕山君是朝鲜王朝的一代暴君,那么中宗

  • 己卯士祸什么时候发生的?己卯士祸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己卯士祸,朝鲜

    1519年朝鲜王朝发生的士祸。朝鲜朝燕山君时儒学衰退纪纲紊乱,中宗反正,起用赵光祖等少壮道学者,奖励朱子性理学。赵光祖以儒教为政治教化基础,欲实现三代王道政治,大事改革,终与保守派功臣郑光弼等互相对立,因此赵光祖剥夺四分之三功臣的勋位,是为士祸原因。中宗26年,世子派(尹任派)金安老与尹任专权,假借

  • 朝鲜中宗李怿在灼鼠之变与己卯士祸中的表现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朝鲜中宗李怿,己卯士祸

    朝鲜中宗李怿是成宗李娎的第二个嫡出的儿子,但是他和李娎的嫡长子却并不是同一个母亲,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娎有过三任的王妃,李娎嫡出的第一个儿子是李隆,而李隆在废除之后也就让朝鲜中宗李怿继承了王位,那么朝鲜中宗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呢?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事迹?朝鲜中宗李怿在出生之后因为是次子,所以并不具备

  • 甲子士祸发生于什么时候?甲子士祸的经过及结果(四大士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甲子士祸,朝鲜,四大士祸

    朝鲜王朝时期,勋旧派与士林派矛盾尖锐化的过程中,发生的第十代国王燕山君为其生母报仇的事件,发生于燕山君十年(公元1504年)四月。当年是农历甲子年,因此称燕山君屠杀士林派的事件为"甲子士祸"。1479年,朝鲜王朝第九代国王朝鲜成宗因王妃尹氏(燕山君生母)生性忌妒和行为不轨等原因将其废黜,翌年赐死。第

  • 四大士祸是什么?四大士祸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四大士祸,朝鲜

    四大士祸讲的是朝鲜的戊午士祸、甲子士祸、己卯士祸和乙巳士祸。柳子光出生于1439年,全罗南道灵光郡人氏,是武官柳规的庶子,母亲为婢妾。在担任汉城府建春门护卫甲士之时,柳子光参与了针对北方叛军李施爱的乱镇压。因反乱镇压有功升而被世祖册封为"敌忾功臣",官达兵曹正郞。1468年朝鲜世祖时,文科及第。同年

  • 戊午士祸什么时候发生的?戊午士祸的经过及结果(四大士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戊午士祸,朝鲜,四大士祸

    戊午士祸又称戌午史祸。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因士林派名臣金宗直的一名学生在编写《成宗实录》时将金宗直的文稿《吊义帝文》收入,曾被金宗直得罪的勋旧派有名人物柳子光、李克墩指责该文影射朝鲜世祖篡位。勋旧派大臣利用国王的愤怒,怂恿燕山君把士林派全部驱逐出政府,并诛杀相关者三十多人,酿成戊午士祸。戊

  • 万国邮政联盟的公约和法规是什么样的 万国邮政联盟的主要机构由什么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国邮政,国际,邮件,万国邮政联盟

    公约与法规邮政公约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1878年5月,邮政总联盟修订了《伯尔尼条约》,改名为《万国邮政公约》,万国邮联规定了国际邮件转运自由的原则,统一了国际邮件处理手续和资费标准,简化了国际邮政帐务结算办法,确立了各国邮政部门争讼的仲裁程序。1964年万国邮联第十五届代表大会

  • 万国邮政联盟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万国邮政联盟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邮政,万国邮联,万国邮政联盟

    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874年10月9日成立的“邮政总联盟”,1878年改为现名。万国邮联自1978年7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

  •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邮政,万国邮政联盟

    在143年前的今天,1874年10月9日 (农历八月廿九),万国邮政联盟成立。网络配图10月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2天(闰年第28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3天。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1874年10月9日(距今143年),22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第一次国际邮政代表大会,会上

  • 佛教有哪八大菩萨?他们都代表象征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菩萨,佛教

    关于八大菩萨有多种说法。《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称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药师经》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七佛八菩萨经》说:文殊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