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姉川之战的过程打了多久?姉川之战的最终结果

姉川之战的过程打了多久?姉川之战的最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4/3/20 15:46:01

姊川之战(日语: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于元龟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浅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贺县长滨市野村町附近)会战。

过程

姊川,位于琵琶湖的东北。发源于近江北境的金粪川,一直流到伊吹山以西的尚西流入琵琶湖为止,传说是阎魔大姐姐龙王的居所。6月28日午时3点左右,朝仓军在三田村摆开阵势,不断叫骂用火枪挑拨对岸的德川军。德川军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对朝仓军突击。德川军以小笠原长忠为先阵,右边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左边本多平八郎忠胜、内藤信重、大久保忠世,家康则亲自坐镇中路。本多忠胜与神原康政此时都只有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开战不久,朝仓方的黑阪备中守、小林瑞周轩、鱼住左卫门尉就已被两人讨取,在两人的鼓舞下,德川军无不以必死的精神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朝仓军死战。

战到酣时,德川军军势开始呈现不支的局面,朝仓军急忙渡到姊川的左岸试图彻底击溃德川军,家康亲自坐镇左路,连续击退了朝仓军十多轮的攻势。这个时候,酒井忠次和神原康政部成功的渡到姊川的上游,趁机攻打朝仓军完全没有防守的右路,朝仓军立即陷入混乱的状态。德川家康马上率队反击,朝仓军大乱,全军开始往姊川上游退却。

这个时候,德川军已经完全占到上风,朝仓军中只有真柄十郎左卫门直隆所率一部仍在努力奋战,就连总大将朝仓景健都被团团包围。真柄十郎左卫门直隆,是以大力闻名北国的朝仓家猛将,出战时已是62岁的老人,仍然手持七尺八寸的大刀死战。(弟弟直澄和儿子隆基也使用六尺五寸的大刀)在不懈的突击下,终于将大将朝仓景健救出。一时间纵横战场,无人敢近,朝仓家一度呈现死灰复燃之机。

这个时候,德川军勾阪氏部等兄弟四人从中军冲出,勾阪五郎次郎与直隆单挑,只一合就被直隆斩为两半。勾阪氏部乘机偷袭,用手链将直隆的大刀打落,真柄直隆连忙抽出随身的小太刀迎战,勾阪氏部不敌,大拇指为直隆削断,拔马便走,直隆连忙去追,谁知背后中了勾阪六郎五郎的链锤,摔倒在地。勾阪氏部回马一刀,取了首级。直隆子隆基见状大怒,追上勾阪六郎五郎,将其斩于马下,单枪匹马冲入德川阵中,力尽而亡。真柄父子一死,朝仓军更加一败涂地,多位大将战死。眼见败局已定,100多位越前武士,每人手持着四尺五寸的野太刀,组成敢死队,意图与德川家康同归于尽,德川家臣清水久三郎、加藤喜介正次、天野三郎兵卫康景等人赶紧堵在德川家康的马前,将妄图袭击家康的越前敢死队和骑兵一一砍翻,家康本人也挥刀奋力拼杀,才免遭不测。脚下人头滚滚,人踩在地上如踏入无间地狱一般恐怖。历经生死搏杀,朝仓军终于退到了姊川的上游,德川军无力继续追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仓军退却。至此,三田村合战以德川军惨胜的结局告终。

浅井军的前阵大将矶野丹波守员昌,勇名无双。长年与浅井军打交道的织田军未见其军便已先吓了一着,一开战便被兵力远不如己的浅井军占据了上风。阪井政尚的第一阵很快就被击退,接着池田信辉的第二阵也被击败,木下秀吉的部队大多来自近江,因为矶野的关系,很快也败下阵来。森可成与柴田胜家队更被逼到了小谷城下的十町旁,眼见信长的本阵就要与浅井军交战之时,收到德川军初显胜势消息的稻叶一铁贞通毅然率军杀到浅井家的右路,包围横山城的安藤与氏家军也杀进浅井家左路。信长军趁势回攻,浅井军终于抵挡不住,败下阵来。

战后,信长此战的功臣美浓三人众送去感状、名马、太刀等等。面对这些,稻叶一铁贞通付之一笑,对使者讲道:"回去与信长公讲:'还记得韩退之的那首《云横秦岭》吗?姊川之战的功臣,是德川军啊!'"

浅井军中,能象朝仓家真柄直隆般壮烈战死的,有远藤喜右门尉直经和安养寺三郎左卫门两人。远藤喜右门尉直经,自从合战开始便将脸上涂满了鲜血,一副披头散发的样子冲入敌阵。眼看已经到了信长的本阵之中,为竹中半兵卫的侄子久作发现,悄悄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浅井家远藤喜右门尉在此!"远藤功亏一篑,身中三十多枪后壮烈战死。(死时大呼:"只是天不佑我啊!")死后被人称作浅井家第一勇士和第一忠臣。

安养寺三郎左卫门,是当年浅井长政与织田信长同盟的积极发起者之一,看到浅井家大败后,担任殿军一职,讨敌28人后壮烈战死,己部183人全部战死,无一人生还。

结果

姊川合战,终以浅井朝仓联军败北告终。之后,虽然浅井和朝仓联军同信长发生过几次战斗,但基本都是消耗战,平局和败北较多,在志贺之阵中,虽然浅井,朝仓联军取得优势,但是旋即被信长的政治谋略所伤:信长虽损失较大,但是利用朝廷和将军,加上朝仓军急于返回越前的心情,逼着浅井家接受北近江领归信长的不平等和谈条件。结果,浅井长政不得不面对近在咫尺的织田军袭扰,而信长则没有后顾之忧。

标签: 姉川之战日本

更多文章

  • 姉川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姉川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姉川之战,日本

    姊川之战(日语: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于元龟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浅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贺县长滨市野村町附近)会战。据各方的文献记载,当时织田家与浅井家称此次会战为"野村合战",朝仓家则称为"三田村合战","姊川之战"是后来统一天下的

  •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与蒙古的最后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焦山之战,南宋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南宋反抗蒙元征服的最后一战,发生1279年的崖山。但对于当时的小朝廷而言,这样的挣扎已是无奈的最后一拼。早在整整四年前,他们就已经在一场反击战中,消耗了自己全部的军事资源。战场绝非兵力稀缺的南部海岸,而是在可以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关键节点--焦山。绝望中的回光返照面对元朝的进攻 南宋

  • 焦山之战中元军运用了什么战术 该战术是如何运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吕文焕,刘整,伯颜,李庭芝,焦山之战

    1273年2月,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六年后,终因外援断绝,只得开城向元军投降。元军在占据长江上游后,积极调整部署、调兵遣将,准备与南宋王朝做最后的决战。1274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兵分两路南伐宋朝:左路军由博罗欢、董文炳以及降将刘整率领,攻取两淮;右路军由伯颜、降将吕文焕率领,顺江而下。27

  • 岑港之战:戚继光对倭寇的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朝地方大员胡宗宪调集大军,准备攻打那些退缩、驻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汪直余党、倭寇团伙。同年冬季,胡宗宪给了戚继光三千名浙江绍兴籍的士兵,供给戚继光训练成军。一开始,胡宗宪有些急于求成,他对戚继光提出:目前,杀灭倭寇、贼人才是当务之急,戚将军(此时的戚继光官职为参将

  • 岑港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以参将职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是年秋,倭寇龙山,大掠乡民,戚继光先后与参将卢镗、俞大猷等协同作战。龙山初战,兵多怯阵,戚继光身先士卒,以“擒贼先擒王”、“三箭射三酋”,威退倭兵。龙山三战三捷,戚继光崭露头角,威名三军。战后,戚继光针对明军在龙山作战中暴露出的军令不行

  • 岑港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岑港之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此战明军以上万大军击败了东南的一千武装走私军,耗时半年。最终以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嘉靖朝倭寇的猖獗明嘉靖年间,倭患东南,海盗蜂起,舟山一度成之倭盗盘踞之地,也因此成为平倭的重要战场。

  • 穿鼻条约为什么会是一个假的条约 假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英国,琦善,穿鼻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晚清的一大土特产。在所有条约中,或许《穿鼻条约》是最特殊的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那为何都不承认呢?因为,《穿鼻条约》就是一个假条约,就从来没有签订过,又何谈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是,双方都认可才会签字。所以,“签订

  • 对于签订穿鼻条约的琦善来说 琦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鸦片战争,穿鼻条约

    琦善(1786年-1854年),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曾任直隶总督。1840年,英舰北犯大沽,他奉命与义律谈判,旋任钦差大臣抵广州,主张对英妥协,后被革职。1853年再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历史学家

  • 穿鼻条约有什么特殊性 为什么双方都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英国,穿鼻条约

    清朝晚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么多的条约中,有一个条约是最特殊的那就是穿鼻条约。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就是因为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都很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为什么他们都不承认呢因为这个条约就是一个假条,也从来没有签订过,为什么要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时双方都认可才会签

  • 曼施坦因计划到底有多狡猾 为什么希特勒对该计划都心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曼施坦因,希特勒,曼施坦因计划

    二战爆发之后,德国国内‘倒希派’的头目勃劳希奇元帅是不希望与其他国家开战的,也算是个求和派。可是这与希特勒的初衷大大不同。为了阻止希特勒的计划,勃劳希奇元帅还把想要献计的曼施坦因参谋员给踢出了参谋部。天意弄人,希特勒突然表示出于对陆军的尊重,他要亲自召见新成立的五个军的军长,曼施坦因就是其中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