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口之战——太平军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湖口之战——太平军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87 更新时间:2023/12/18 2:57:40

湖口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确保天京的安全,组织开展北伐和西征的军事行动。其中西征初期,形势非有利于太平军,他们溯长江而上,先后攻取安庆、九江和武汉。1854年曾国藩统率湘军攻取武汉之后直逼九江。九江,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湖口则是长江主航道和鄱阳湖口之间的枢纽。湘军统帅曾国藩、太平军西征主帅石达开均亲临九江前线,双方摆开架势,大战一触即发。

起初,双方在九江外围展开激烈的较量,互有胜负。后来,石达开抓住湘军孤军冒进,在湖口大败湘军水师。曾国藩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

此役过后,太平军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并乘势夺取了武汉。

标签: 湖口之战清朝

更多文章

  • 戊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戊辰战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明治天皇,孝明天皇,戊辰战争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

  • 戊辰战争后续介绍 戊辰战争后续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日本,奥羽越战争,长冈争夺战,戊辰战争

    江户开城幕府分裂德川庆喜逃回江户后,幕府内分裂成“恭顺派”和“主战派”。德川庆喜最后接受了恭顺派的主张,解雇了支持“主战派”争取法国援助进行决战主张的法国军事教官歇多万。任命日本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主张“绝对恭顺”的胜海舟为陆军总裁,主持幕府事务。但“恭顺派”并不是准备无条件投降。他们不过是要以温和的

  • 戊辰战争过程简介 戊辰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倒幕派,戊辰战争

    鸟羽伏见之战倒幕军队倒幕派军队的主力是日本西南部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的部队。长州藩早就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以往作为藩兵基本编制的八组,建立了一支以奇兵队、集义队、游击队、膺惩队等诸队为主力的新军。奇兵队是高杉晋作以“聚集有志者,不论藩士、陪臣和轻卒,都同等对待”为口号建立的“平民军队”。市医出生熟谙西

  • 揭秘:八里桥之战背后的军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八里桥之战,清朝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可谓内外交困。南方的天平天国依然没有被剿灭的趋势,几年前对进京换约的外国船队的突袭又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了1860年的今天,英法联军推进到了距离首都北京不远的八里桥一带。一场注定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战役就此打响。战役的结果,人尽皆知。然而这场战役前后的一系列表现却反映了当时的清

  • 为什么说八里桥之战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里桥之战,清朝

    八里桥之战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笑话!清军用人肉抵挡入侵者的洋枪洋炮,清军几万人,入侵者几千人,结果清军全军覆没,死伤无数,而入侵者只死了几人!这结果令人难以形容,这完全都是蛮清愚昧无知自大落后造成的。今天我们谈论这段历史首先就应该清楚明了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落后就

  • 揭秘:八里桥之战有多惨?2万比12的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里桥之战,清朝

    1860年9月,在北京东郊八里桥附近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此战过后,咸丰皇帝逃离北京,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无数奇珍异宝流失海外。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这场屈辱性的战役被史学界称为八里桥之战。八里桥距离京师仅8公里的距离,此桥若被拿下,则清政府的管理机制将成为任由英

  • 前秦景明皇帝苻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苻健(苻健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苻健,皇帝,五胡十六国,苻健称王

    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罴,字建业(一作世建),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苻洪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继父位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351年),僭称天王,建立前秦,年号皇始。永和八年(352年),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

  • 前秦景明皇帝苻健的故事 苻健的趣闻轶事有哪些(苻健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苻健,皇帝,五胡十六国,苻健称王

    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罴,字建业(一作世建),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苻洪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继父位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351年),僭称天王,建立前秦,年号皇始。永和八年(352年),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

  • 前秦景明皇帝苻健生平简介 苻健是怎么死的(苻健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苻健,皇帝,五胡十六国,苻健称王

    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罴,字建业(一作世建),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苻洪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继父位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351年),僭称天王,建立前秦,年号皇始。永和八年(352年),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

  • 张祚的故事 张祚趣闻轶事有哪些前凉皇帝(张祚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祚,皇帝,五胡十六国,张祚称王

    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354年,张祚称王,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和平二年(355年),张祚的同族之人张璀镇守枹罕,张祚厌恶他的强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