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的影响哪个最大

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的影响哪个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2/11 20:12:46

政复古大政奉还有什么区别

日本幕府时代终结的标志是大政奉还事件,在大政奉还事件后,日本摒除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由日本明治天皇上台主持了朝政,开创了日本最为辉煌的时代。

德川幕府将军

但是纵观日本的历史,却发现在大政奉还事件后,日本朝廷并未掌握实际权利,国家真正的决策者依旧是幕府将军,直至王政复古之后,日本才真正进入明治维新时期。那么除却上述区别以外,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有什么区别?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有什么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其二者的区别可以看出日本的政治发展究竟如?

在日本历史上,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围绕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由于时间不同,大政奉还时的事件状态和王政复古时的事件状态并不尽然相同。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都是围绕着幕府下台、朝廷重新掌权这件事情的。在大政奉还时期,由幕府将军德川喜庆主动提出将政权还给朝廷的;而在王政复古时期,主动权从幕府转移到朝廷,王政复古是由讨幕派发动的政变,其主要目的是幕府索要实际权利。

第二、大政奉还后,幕府将军只是将名义上的权利还给了天皇,但是幕府依旧存在,实权仍然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而在王政复古后,幕府被讨幕派彻底废除,日本幕府社会得以终结,所有的权利重新回到朝廷,回到天皇手中。

大政奉还的含义

幕府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机构,虽然设置归属于天皇之下,但其实际权力却往往大于天皇所统率的中央政府机构,用中国的俗语来描述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日本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个幕府时代,分别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幕府统治共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直至大政奉还,日本才结束了幕府时代,进入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那么大政奉还的含义是什么,从大政奉还的含义可以看出日本所处的局势吗?从大政奉还的含义如何看待日本的幕府力量和天皇力量的实力对比?

大政奉还

何谓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发生的时间是庆应三年,也就是公元1867年,由日本江户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还给了明治天皇,这一事件标志着持续两百六十年的江户幕府统治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日本的幕府时代彻底结束,日本开始进入新的明治维新时代。

江户幕府时期,日本的幕府力量在不断衰弱,在幕府的管理下,日本的政治以及经济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此持续下去日本将成为一个各藩割据的分裂国家,国家需要统一管理,而幕府显然已经不能胜任,于是日本涌现了大量的维新人士,维新人士们为日本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要求幕府将政权交还给朝廷,提出了大政奉还。

德川庆喜当然不愿意将政权还给朝廷,但倒幕活动席卷了整个日本,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幕府已失去了往日的力量,而日本天皇的力量正在不断集聚,为此德川庆喜在1867年10月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

大政奉还结果

19世纪中期,日本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从此日本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大力发展工业,加速工业化进程,为日本跻身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这场变革的名称叫做大政奉还,那么大政奉还的结果是怎样的,大政奉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大政奉还取得如此结果的原因都有哪些?

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最终以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将军向日本朝廷提出辞职,同样将治理国家的政权还给日本明治天皇为结局,从此结束了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标志着近代日本的开始。

大政奉还为何会以幕府势力瓦解,朝廷力量掌权为结果呢,这种结果的出现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历史发展的要求。日本幕府同中国的清政府一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西方列强们的发展却十分迅速,美国首先将目光放在了日本,通过侵略行动,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实现通商需求,在美国之后,俄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实现本国的经济利益。

第二、日本爱国主义人士的大量出现,在日本备受外国欺压,而本国的幕府势力却不敢以武力抗衡,国内的“尊王攘夷”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要求幕府下台,将政权还给国家、还给朝廷。

大政奉还的结果说明了日本的封建社会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的外交政治已经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日本急需要改变,幕府的下台、天皇的重新掌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

日本19世纪中期,由于幕府统治已经失控,失去了统治日本的能力,维新派人士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坂本龙马为首的代表人物,更是向幕府提出要将政权交还给朝廷的要求,当坂本龙马将大政奉还的要求书写成信并寄送给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后,德川庆喜便一口答应了大政奉还的要求。为何德川庆喜会如此轻易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是什么,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最终实现了吗?

德川庆喜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后,在公元1867年11月10日,日本的明治天皇答应幕府将军的提议,收回了政权,但却没有握有实际权力,幕府将军之所以答应大政奉还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

其一、幕府将军提出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幕府的统治失控,无法将日本的统一管理,日本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先兆,国家经济萧条、军事停滞不前,种种情况致使倒幕的支持声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讨伐者的借口,幕府将军提出大政奉还。

其二、保存主要实力是幕府将军提出大政奉还的重要原因,虽然将政权还给了日本天皇,但幕府并没有被推翻,幕府将军德川庆喜采取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试图保存力量,以图夺回实际的权利。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并没能成功实现,在王政复古改革中,幕府被彻底废止。

大政奉还的影响

日本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一定程度来说,这场变革决定了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加速了日本的发展进程,这场变革被称为日本的大政奉还。那么作为一场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变革,大政奉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政奉还的影响有哪些,大政奉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德川庆喜

大政奉还是一场发生在19世纪中期日本的变革,以日本朝廷重新取回政权、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喜庆下台为最终结局,该变革结束了日本持续近682年的幕府统治,开创了明治维新的新时期。

大政奉还的影响不止体现在某一个固定的方面,而是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首先,大政奉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

其一、大政奉还前日本的掌权组织是江户幕府,实际上的最高决策人是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喜庆,而在大政奉还后政权还给了朝廷,明治天皇成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

其二、大政奉还前日本的采取的闭关锁国政治,致使国力发展缓慢,最终导致外国列强实行侵略,大政奉还后开始实行明治维新运动,在各方面施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封建体制被终结,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

其次,大政奉还的影响还体现在军事方面。

大政奉还前,日本整体军事实力较弱,在对外战争中,日本一直处于被挨打的地位。大政奉还后,日军在军事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成为军事强国,19世纪末,日本吞并了琉球国,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标签: 日本幕府大政奉还王政复古

更多文章

  • 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 倒幕派用了什么方法结束了百年的封建割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政奉还,日本,倒幕派,王政复古

    1867年11月,一贯顽固坚持大权独揽的幕府突然改变了态度,将军德川庆喜上奏天皇,请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第二天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这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大政奉还”。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倒幕派以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这其中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赶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实际上,德川庆喜并非

  • 王政复古是怎么回事?王政复古大号令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政复古,日本

    1867年10月,日本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决定将政权归还至日本天皇,历史上将这个事件称为“大政奉还”。但大政奉还并没有让日本朝廷得到实际的权利,反而引起了各地藩主的猜忌,随后日本内部爆发了“王政复古”政变。历史上有关于王政复古的简介是怎样的,王政复古简介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通过王政复古的简介,如何看待

  • 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吗?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

  •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美国的联邦法律在称呼少数族裔时,不再使用“爱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爱斯基摩人”由

  • 小牧长久手之战开战之初介绍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是怎么部署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德川家康,羽柴秀吉,小牧长久手之战

    前提军略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其官位为从三位,官职亦为参议),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0000余人,仅达羽柴秀吉总动员兵力的三分之一,处于劣势,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且首尾无

  • 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小牧长久手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羽柴秀吉,德川家康,小牧长久手之战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泛指4月6日-4月10日之间的那场交战。其时耗费将近一年,虽以德川军胜利告终,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而此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亦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

  • 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牧长久手之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历时长达一年多,提到小牧长久手之战经过首先要从战争的开始来讲,首先是因为秀吉安排在信雄身边的臣子被信雄发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于是便将这些臣子都杀掉了,于是战争便就此开始了。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的秀吉军队刚开始是在伊势这个地方,信雄准备带兵攻打龟山城,可幸运的是城主得到了秀吉的部队的帮助,成

  • 后燕建立者慕容垂生平简介 慕容垂是怎么死的(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垂,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垂称王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

  • 后燕皇帝慕容垂:一生断送了三个帝国的悲情皇帝(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慕容垂,皇帝,慕容垂称王

    论性格复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惯战疆场的猛将,他的两次叛离,无一不对当时的中原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叛离前燕,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第二次叛离前秦,让苻坚如断一臂,也让前秦迅速走向土崩瓦解的败境。第二次,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

  • 慕容垂简介 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慕容垂生平(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慕容垂,晋朝,后燕战神,慕容垂称王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一字叔仁),燕文明王慕容皝第五子,兰淑仪所生,昌黎棘城鲜卑人。384年至396年在位,史称后燕成武帝。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期赐名垂夬[quē],以此来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跟据谶文,省“夬”[guài]改为“垂”。慕容垂是晋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