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 倒幕派用了什么方法结束了百年的封建割据的

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 倒幕派用了什么方法结束了百年的封建割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58 更新时间:2024/1/19 14:18:20

1867年11月,一顽固坚持大权独揽的幕府突然改变了态度,将军德川庆喜上奏天皇,请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第二天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这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大政奉还”。从大政奉还到政复古,倒幕派以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这其中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赶快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德川庆喜并非心甘情愿交出权力。倒幕派的发展壮大威胁着幕府的统治。1865年,幕府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的战争。

然而这次征讨和第一次情况不同,萨摩藩已经和长州藩结盟,不仅拒绝出兵,而且反对这次战争,还得到许多藩的支持。幕府势单力孤,而长州藩的军队骁勇善战,幕府连吃败仗,不得不撤兵。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和市民反对幕府的暴动,幕府统治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倒幕派以长州的木户孝允和萨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为领袖,联合土佐等藩以及宫廷中的倒幕派,做出了武装倒幕的决定,萨摩藩的精兵在长州集结待命。

恰好保守的天皇去世,继任天皇睦仁年仅14岁。基于天皇的威望,倒幕派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力求通过支持倒幕派的公卿岩仓具视等人将天皇争取到自己一边。年轻的天皇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势力,自然容易倾于倒幕派,结果倒幕派得到了天皇“殄戮贼臣庆喜”的“讨幕密诏”。

德川庆喜察觉到倒幕派准备起兵倒幕的动向,为了让倒幕派失去举兵的理由,抢先一步,在倒幕派尚未行动之前,主动要求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后,德川庆喜只是形式上将政权归还给天皇,并没有辞去将军一职,这也就意味着幕府依然拥有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并且占据的领地面积全国最大,而天皇和朝廷并没有政权运作的能力和体制,由此幕府寄希望继续掌握实权。

实际情况也正如德川庆喜所估计的那样,朝廷下令各藩主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前来,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以免得罪幕府。

如果再这样下去,幕府将继续掌管朝政。倒幕派认为只有彻底废除幕府,新政权才能顺利成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倒幕派在京都、大阪等重要地区集结重兵,仅在京都萨摩藩的精兵就有一万之众,摆出了和幕府决战的架势,防备幕府轻举妄动。

1868年1月,倒幕派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分头前往京都各处要地,接管了警卫工作,包围了皇宫。下午,年仅16岁的睦仁天皇召开有皇族、公卿、藩主等参加的御前会议,宣读由倒幕派大久保利通等草拟的“王政复古大号令”,实施政变,以恢复古代天皇亲政的名义,建立了新政府。

随后,朝廷连夜召开会议,做出了要求德川庆喜必须辞去将军职位和交出领地的决定。倒幕派计划一旦德川庆喜拒绝,便向天下宣布其为逆贼,以武力加以讨伐。在会议上,就如处置幕府争论不休,倒幕派的核心人物西乡隆盛表示:“此时口舌争论无用,只有用刀剑!”以武力为后盾的倒幕派终于如愿以偿。

德川庆喜眼看自己在京都的兵力不足,只好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决定,率兵退回到重镇大阪,集结兵力反扑,最后一败涂地。

1868年,天皇改年号为明治,后迁都东京,以示一新人心之意。明治新政府成立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项重要措施是版籍奉还,规定各藩藩主将领地中的土地和人民即版和籍奉还给朝廷,将土地和人口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藩的控制力量。

另一项措施是废藩置县,将地方行政按照县进行区划,东京等个别大城市设府,废除了以往的藩,在全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倒幕派以政变的方式,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至此,日本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向近代国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更多文章

  • 王政复古是怎么回事?王政复古大号令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政复古,日本

    1867年10月,日本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决定将政权归还至日本天皇,历史上将这个事件称为“大政奉还”。但大政奉还并没有让日本朝廷得到实际的权利,反而引起了各地藩主的猜忌,随后日本内部爆发了“王政复古”政变。历史上有关于王政复古的简介是怎样的,王政复古简介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通过王政复古的简介,如何看待

  • 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吗?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

  •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美国的联邦法律在称呼少数族裔时,不再使用“爱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爱斯基摩人”由

  • 小牧长久手之战开战之初介绍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是怎么部署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德川家康,羽柴秀吉,小牧长久手之战

    前提军略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其官位为从三位,官职亦为参议),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0000余人,仅达羽柴秀吉总动员兵力的三分之一,处于劣势,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且首尾无

  • 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小牧长久手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羽柴秀吉,德川家康,小牧长久手之战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泛指4月6日-4月10日之间的那场交战。其时耗费将近一年,虽以德川军胜利告终,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而此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亦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

  • 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牧长久手之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历时长达一年多,提到小牧长久手之战经过首先要从战争的开始来讲,首先是因为秀吉安排在信雄身边的臣子被信雄发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于是便将这些臣子都杀掉了,于是战争便就此开始了。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的秀吉军队刚开始是在伊势这个地方,信雄准备带兵攻打龟山城,可幸运的是城主得到了秀吉的部队的帮助,成

  • 后燕建立者慕容垂生平简介 慕容垂是怎么死的(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慕容垂,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垂称王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

  • 后燕皇帝慕容垂:一生断送了三个帝国的悲情皇帝(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慕容垂,皇帝,慕容垂称王

    论性格复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惯战疆场的猛将,他的两次叛离,无一不对当时的中原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叛离前燕,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第二次叛离前秦,让苻坚如断一臂,也让前秦迅速走向土崩瓦解的败境。第二次,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

  • 慕容垂简介 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慕容垂生平(慕容垂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慕容垂,晋朝,后燕战神,慕容垂称王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一字叔仁),燕文明王慕容皝第五子,兰淑仪所生,昌黎棘城鲜卑人。384年至396年在位,史称后燕成武帝。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期赐名垂夬[quē],以此来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跟据谶文,省“夬”[guài]改为“垂”。慕容垂是晋十六国

  • 后秦武昭帝姚苌有多少个子女 姚苌的子女都是谁(姚苌举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姚苌,皇帝,五胡十六国,姚苌举兵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