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比较 秦长城现今还在吗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比较 秦长城现今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3/12/6 9:31:23

秦长城修筑于秦朝,距今已跨越了二十多个世纪了,千年岁月的风霜足以摧毁地面的一切痕迹,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不例外。那么,秦长城还在吗?据考证,秦长城至今还有能见到,只不过由于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如今残存的秦长城已经不多了。

秦长城遗址

由于某些原因,人们以为秦长城都是嬴政修建的,其实不然,第一段秦长城是秦昭修建的,在今临洮尚有一段秦长城遗迹。关于临洮境内秦长城来历,史籍是这样记载的:秦昭王时期,其生母宣太后和义渠国首领有私情,还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宣太后找借口把老情人找来诱杀了。随后,秦昭王就派兵灭了义渠国,并在陇西等地修建了长城。临洮长城遗址自西向东绵延近百华里,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城墙、烽火台等遗迹仍清晰可见。该段秦长城以黄土混合碎石夯成,符合秦长城构建方式。

除了临洮秦长城外,在包头也有一段保存尚可的秦长城。包头秦长城自宁夏而入,经固阳延伸至河北境内。相传秦始皇蒙恬重创匈奴后,夺回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为防止匈奴再次南下,在大青山等处修建长城拒敌,包头秦长城就是这时修建的。至今残存的包头秦长城,长达200多华里,依山傍险而建,在山地处多用石头砌成,因此保存较好;而平地则用黄土铸造,至今已风化成了一个个黄土堆。不管怎么样,秦长城有它的特色和风格,是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秦长城以首创第一而闻名,而明长城则以其坚固而著称,二者常被拿来比较。那么,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有哪些呢?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二者主要有以下异同处。

秦长城

先来说说二者的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在于兴建的原因,都是为了北境安宁。秦因匈奴而建长城,而明则因北元而筑长城。接下来,说说是明长城和秦长城的相异之处。二者的相异之处有不少。首先,明长城虽借鉴了秦长城的修建模式,但由于各自修建时的国界不同,故路线并不相同。明长城的位置向南移了不少;其次,二者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秦长城建于两千多年前,多数城墙系碎石头筑成,墙体普遍在三米以下。明长城东部以条石和大砖砌成,西部则用黄土,墙高普遍高于三米;再次,明长城比秦长城更长。秦长城最东点为辽东,最西点为临洮,而明长城从嘉峪关延伸到了朝鲜边界;最后,明长城上设有烽火台,而秦长城将在长城以外不远处设立敌台。另外,秦长城修建于秦朝时期,而明长城修建于明代,很明显其修建的时间比秦长城要晚一千多年;再者,秦朝不过短短十数年而亡,长城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而明代长城是戍边将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建的,长城所起的实际作用更为明显。

以上就是秦、明长城的异同比较,秦长城由于年代距今甚远,如今已很难见到,现在常看到的长城都是1381-1620年之间修建的,如北京八达岭长城就建于明孝宗时期。

秦长城的作用

秦长城是匈奴南侵的产物,它以秦朝举国之力,耗时九年才修建完成,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战略工事。那么,闻名世界的秦长城的作用有哪些呢?

秦长城遗址

作为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秦朝为了修建长城可谓花了血本,不仅征用了几百万的民力,也耗费了无数的钱财。如果说这样一项损耗严重的工程没有积极作用,那只能说明下令修建长城的始皇帝脑子进水了。事实上,秦长城的积极作用至少有三点。第一,秦长城横贯东西,对于巩固北部边防有一定作用。在冷兵器时代,城墙对于防备善骑射、机动性极强的游牧民族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他们的随意南侵,保护了中原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第二,秦长城的规模和气势在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作为世界奇迹之一,秦长城如今已闻名全球,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第三,现代旅游业蓬勃兴起,作为世界奇观的秦长城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参观,这对旅游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此外,秦长城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长城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原政权的安稳,但作用毕竟有限,不然西汉初年就不会对匈奴的骚扰无能为力。对防御的作用不大,但建造费用却惊人,因此历代效仿秦朝修建长城都消耗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长城修建时间

战国时代,中原大地群雄并起,北方的燕、赵、齐等国为了加强防御工事,在国界处修建了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墙由于这些城墙比较长,故名“长城”。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将原来燕赵等国修建的长城连接,建成了一条规模宏大的长城,史称“秦长城”。秦长城长达万里,耗时漫长,征用了大量民力方建成。那么,秦长城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秦长城地理位置

在古代,汉明长城发挥的抵御作用最大,但秦始皇扩建的长城开创了万里长城的首例,以后汉唐、明代长城都是仿造秦长城修建的。秦始皇建长城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因孟姜女的故事而家喻户晓,但长城并非秦始皇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燕赵等国就修建了长城。秦昭王时期,秦国就也在秦国西部修建了长城,而这段长城后来被秦始皇作为新长城的西段。此外,秦一统天下以后,将秦国及燕赵北部的长城加强了防御和管理,使之发挥更为有效地作用。

公元前214年,即秦始皇登基的第三十三个年头,秦朝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秦始皇认为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不容易对付,所以又在阴山和大青山等地修建了新的长城。新长城与旧长城连接在一起,被称为万里长城,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秦长城”。万里长城历时九年的时间才建成,秦朝为此征发了大量劳役,普通百姓深受其苦,秦朝也因此而间接灭亡。

标签: 秦长城

更多文章

  • 盱眙之战以少胜多,臧质以3700人完胜拓跋焘十万军队(盱眙之战(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盱眙之战,盱眙之战(南北朝)

    公元450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北朝后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乘卫国战争胜利之威,挥师南下,饮马长江。宋文帝刘义隆不得不奉献请和。次年正月初二日,魏退师北还,途经盱眙,遂与守将臧质发生了一场攻防战役,是为盱眙之战。盱眙之战,臧质带领3700人对抗拓跋焘数十万军队,臧质完胜。《宋书》记载:虏

  • “蛙跳战术”的鼻祖另有其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盱眙之战(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北朝,拓跋焘,名将,,盱眙之战(南北朝)

    魏军不知道彭城缺粮,攻城只是试探性进攻。遇到宋军激烈抵抗之后,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不与宋军在彭城和寿阳一线纠缠,越过重点防御的大城市,直接杀向宋朝国都建康。越城作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运用,形成战术理论。美军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放弃一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盱眙之战(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魏皇帝,太武帝,南北朝皇帝,盱眙之战(南北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

  • 星门事件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星门事件幕后的推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阴谋论,索马里海盗,星门事件

    事件经过网上关于“亚丁湾星门”的传言,其实已经传了两年多了。果壳网流言调查员发现:早在2008年12月,在一个著名的“阴谋论”网站上出现了一系列署名Sorcha Faal的文章,讨论亚丁湾的军事行动与UFO、圣经故事、美苏冷战等一些传统的阴谋论话题的联系。这些文章中已经出现了“星门”这个词。作者东拉

  • 星门事件是真的吗 星门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非洲,东非大裂谷,火山,星门事件

    亚丁湾这个地方我还是相对比较熟悉的,因为这个区域是东非大裂谷的起点,我在拍摄东非大裂谷的近十年期间多次到达或是在周边考察拍摄,周围的火山我都走完了,有些还去了多次。这个星门事件主要缘起还是发生在2010年11月14号至15号上午11时,亚丁湾这一片区域连续发生了多次地震,据统计在这一时段爆发了高达6

  • 星门事件揭秘:亚丁湾星门事件隐藏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星门事件

    星门事件中的星门指的是星际之门,指的是一个磁场通道,是一个可以连接宇宙中的其他空间的通道,可以进出。传闻,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星际之门,至于事件的真实性,尚且未知。很多科学家试图将星门和虫洞列为同一范畴。事实上,虫洞指的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续两个时空不同区域的狭窄隧道。理论上来说,物质可以通过虫洞进行

  •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为什么会发生?起因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北魏与刘宋争夺河南地区之战发生于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九月,北魏发兵大规模向刘宋黄河以南地区进攻。在魏主拓跋焘的亲自指挥下,才占领了刘宋河南地区。至刘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公元430年),刘宋以右将军到彦之为统帅,统率9万大军欲收复河南地区,北魏军主动后撤河北。于当年冬,魏军又

  • 北燕向宋称藩,却被北魏打到灭亡(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北魏攻宋灭夏后,疆土再次扩张,已经和北凉接壤。北凉是北魏西面的小国,国主沮渠蒙逊不敢与北魏对抗,于是向北魏称藩。拓跋焘也暂时没想出兵灭掉这个邻居,于是和北凉遣使互通,封沮渠蒙逊为凉王。但东面的北燕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这还要怪燕主冯弘瞎折腾,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北燕的建立还要从后燕国主慕容宝说起。当年慕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皇帝,太武帝,南北朝皇帝,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

  • 御馆之乱:日本战国时期家族爆发的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御馆之乱,日本

    日本御馆之乱,战国时期家族爆发内乱。御馆之乱是日本战国时期最大的家族所爆发的一场家族内乱,所以很多日本史书中也有记载关于御馆之乱简介。通过御馆之乱简介得知,御馆之乱发生于1576年12月,是战国第一武将上杉谦信的儿子上杉景胜和上杉景虎所发起的家族权力之争。上杉谦信是日本战国时期有名的武将,世人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