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武之治---骑在“牛背”上的皇帝朱元璋

洪武之治---骑在“牛背”上的皇帝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4/2/2 19:40:23

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

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

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至北宋末年持续长达二百年,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才将其收回,并创建大明王朝真正实现华夏的大一统,然而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幼年以放牛为生,确是如何创立这样的丰功伟绩?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字国瑞,安徽人。享年71岁史称洪武帝庙号太祖,葬明孝陵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幼时家境贫穷为地主放牛为生,而他这种没背景没学历没身份的普通人,不仅建立大明王朝还创立一代盛世,废除宰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约文官扶持的利益集团,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维护皇权的体制将权力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得不让人佩服。

而历代皇家与群臣的枢纽“宰相”一职怎么就被朱元璋废除了呢?

纵观历史在传统的政治结构中,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也是国家的象征,但在实际处理实事政务当中则更多由作为皇帝的“秘书”宰相负责,而皇帝的实际权力则被宰相制约着,而在农民出身没怎么读过书的朱元璋看来国家的权力应该由自己掌握才对,而这也是朱元璋独断专政的性格特点。

其实,最初朱元璋是想按照旧法设立宰相制度的。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都曾担任过宰相一职。在这四人之中,除了徐达善终外其余均被赐死抄家或贬职,就是在朱元璋与这三人的相处过程中,愈发感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最终为了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而痛下杀手废除了宰相制度。

废除宰相的导火索是胡惟庸,刚开始朱元璋对他还是很满意的,因为他会做人做事可是后来朱元璋发现胡惟庸遇事隐瞒、专断,甚至贪婪好利。后来甚至权力越来越大已经无人能制衡,而且愈加嚣张跋扈,最终胡惟庸以谋逆罪被处死灭族,而最惨的还是李善长,此人在担任宰相时让朱元璋感觉他这个人太喜欢独断专行忽视皇帝的看法。而李善长也发现了朱元璋与他关系恶化,于是主动请求退休不干了,本来好好地可以安详晚年却被朱元璋查出来和胡惟庸关系密切,索性几年后也将李善长一家处死。而汪广洋也是极端,他虽然不像另外两位一样专政,但是他做事“谦明持重,善理繁剧”遇事处处向老板请示。朱元璋一看,业务能力太差,你这什么事情都问我,我缺的又不是复读机,要你有何用?于是朱元璋便将汪广洋贬为广东参政。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朱元璋连废四届宰相,分权于六部,宰相这一制度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形成了皇权独大。而这也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洪武之治”打下了基础,毕竟集中力量做大事!太祖!高人也

标签: 朱元璋明朝洪武之治

更多文章

  • 揭秘:洪武之治被称为明初的盛世合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武之治,明朝

    先来说说治世与盛世。治世是指当时朝廷政权稳固,社会比较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乱,但是整个社会经济一般吧。通俗来说就是治世一般出现在经过动荡和分裂后重新统一开国的初期。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31年也算时间够长的,他治下的社会也符合治世的标准。同样的还有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开皇之

  • 洪武之治的内容是什么?为何能称之为明初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武之治,明朝

    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军事上,消灭各种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华夏。在政治上,建立各种制度,恢复社会秩序。在经济上,与民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在他的治下,出现了盛世,又因为朱元璋年号洪武,因此史称“洪武之治”。那么,洪武之治都有哪些表现呢?军事上,明太祖再次统一中国。洪武元年(136

  • 澎湖海战清朝为什么会胜利?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澎湖海战,清朝

    在澎湖海战中,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装备精良,将士作战勇敢之外,也是与作战指挥的正确分不开的。清军水师统帅施琅“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因此在指挥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在渡海时间上,他一反在东北风季节渡海的传统,选在西南风始发的六月中旬。实战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它保障了清军水师在发

  • 澎湖海战——清军打赢的是情报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澎湖海战,清朝

    澎湖海战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在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统一中国领土过程中的一场决定性海岛攻防战役。在郑军布防严密、兵力匹敌的形势下,清军远涉大洋,攻坚获捷,仅用“七日两战”便取得了全歼郑军精锐、攻占澎湖列岛的辉煌战绩,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实属少见。《孙子兵法》

  • 酎金夺爵怎么读?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是因为汉武帝觉得统治遭到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的背景与经过 酎金夺爵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酎金夺爵十分深远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

  •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