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北伐之前,朱元璋做了哪些谋划?

徐达北伐之前,朱元璋做了哪些谋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4/1/9 8:24:03

1367年,徐达奉洪武大帝朱元璋之命率25万明军挥师北伐,意在驱逐北元,攻占大都,重建汉人荣光。

北伐前,朱元璋与各谋士将领进行了仔细、缜密的谋划。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取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认为这个计划太过轻敌冒进,孤军深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并没有采纳。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经营北方多年,大都必定城固墙坚,如若驱师直入,兵临城下,不能立即攻占,陷入两军对峙,到时援兵一到,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势必陷入被动。据此,朱元璋提出稳扎稳打,先取山东、河南,去其两翼屏障;然后攻取潼关,把守门户,俯瞰天下;到时大都势孤援绝,定能轻而取之。攻占大都之后,再扫除山西、陕西的北元残余势力,继而统一中国北方。

北伐之前,朱元璋向北方民众发布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汉人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并且朱元璋告诫将士所到之处,勿扰百姓,不可随意杀戮,赢得了北方民众的人心。

徐达北伐势如破竹,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山东,继而兵锋进取河南,并不战而据有了潼关。北伐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1368年五月,朱元璋亲抵前线,听取将士汇报,并讨论下一阶段的计划。六月初,徐达集结兵力,决定由临清进取河北,直捣大都。此时元廷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368年八月,徐达进占大都,城内却无人守备,原来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已携太子、后妃等逃往上都。

攻取大都之后,徐达进师山西,连克太原、大同、宣府,迫使元将王保保败逃甘肃,山西归明。平定山西之后,徐达迅速转攻陕甘。1369年八月,徐达占陕西。1370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收复甘肃故地。至此,北伐结束,明朝彻底推翻元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基本实现了北伐的战略目标。

太史公曾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徐达北伐第一次打破了由北向南统一中国的铁律,开创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先河,可谓千古第一人!

朱元璋作为北伐的统筹者,对全局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把握,北伐之战显示出了朱元璋超高的战略水平。

在北伐前,朱元璋发布了《谕中原檄》,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并赞赏元初君明臣良,只是子孙失德,天命移位,改朝换代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北方的蒙古等少数民族,朱元璋采取了怀柔的民族政策。“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意思是只要你愿意留下来,你就是我的子民,不管你是什么民族的,都同等对待。你要是想走,也没人拦着你。这与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朱元璋赢得了各族民众的人心,也为日后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天纵奇才的徐达,与运筹帷幄的朱元璋相互配合,完成了名震千古的北伐大业,纵观中国历史,君臣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大汉武帝与卫霍。

标签: 徐达北伐明朝

更多文章

  • 洪武之治---骑在“牛背”上的皇帝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明朝,洪武之治

    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至北宋末年持续长达二百年,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才将其收回,并创建大明王朝真正实现华夏的大一统,然而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幼年以放

  • 揭秘:洪武之治被称为明初的盛世合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武之治,明朝

    先来说说治世与盛世。治世是指当时朝廷政权稳固,社会比较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乱,但是整个社会经济一般吧。通俗来说就是治世一般出现在经过动荡和分裂后重新统一开国的初期。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31年也算时间够长的,他治下的社会也符合治世的标准。同样的还有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开皇之

  • 洪武之治的内容是什么?为何能称之为明初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武之治,明朝

    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军事上,消灭各种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华夏。在政治上,建立各种制度,恢复社会秩序。在经济上,与民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在他的治下,出现了盛世,又因为朱元璋年号洪武,因此史称“洪武之治”。那么,洪武之治都有哪些表现呢?军事上,明太祖再次统一中国。洪武元年(136

  • 澎湖海战清朝为什么会胜利?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澎湖海战,清朝

    在澎湖海战中,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装备精良,将士作战勇敢之外,也是与作战指挥的正确分不开的。清军水师统帅施琅“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因此在指挥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在渡海时间上,他一反在东北风季节渡海的传统,选在西南风始发的六月中旬。实战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它保障了清军水师在发

  • 澎湖海战——清军打赢的是情报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澎湖海战,清朝

    澎湖海战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在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统一中国领土过程中的一场决定性海岛攻防战役。在郑军布防严密、兵力匹敌的形势下,清军远涉大洋,攻坚获捷,仅用“七日两战”便取得了全歼郑军精锐、攻占澎湖列岛的辉煌战绩,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实属少见。《孙子兵法》

  • 酎金夺爵怎么读?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是因为汉武帝觉得统治遭到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的背景与经过 酎金夺爵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酎金夺爵十分深远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