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武宗南巡)

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武宗南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00 更新时间:2024/1/21 3:38:20

所谓下江南的“阻力”,大概只有正德十四年三月一群小臣伏阙、上疏谏止被打死十一个那次吧。后来亲征宁王因为是真正的军机,并没有太大阻力,甚至有官员认为就该皇帝亲征,否则谁来担责?要说原因的话,近忧是江南是明朝财赋所出的根本之地,不容武宗前去骚扰;远虑是怕武宗直接在路上被人杀了,还没儿子继承。首先来看内阁在事件尚未发酵的正德十四年二月初上的奏疏了。大学士杨廷和等疏言:近日进缴居守勑谕,奉旨:“朕今不时廵狩,其勿缴。”臣等闻命之余,不胜忧惧。正德十三年七月武宗第三次去宣府的时候,觉得没个交代就偷跑也不是事儿,给留京的内阁和司礼监写了正式让他们负责居守的敕谕,规定他们如何代理政务。按惯例办完了差,这种临时性的敕谕是要交还皇帝的。结果武宗在十四年二月回京的时候,表示我以后还要出去,你们就不用还了,我出去之后直接照旧办。以前武宗每次回京,大臣都会上疏劝皇帝以后不要再出巡。武宗这次则是公开表示,“我已放弃治疗”,自然会引起很大反响。京师根本重地,朝廷一日万几。皇上比岁以来,数出游幸。宫城之内,居守无人。

诸司章奏,动经数月,未见裁处。内外远近,惶惶不安。前文不是说让司礼监和内阁“居守”么,为什么又说无人居守?按明代惯例,皇帝出巡的时候要有皇族来居守乃至监国,这个人选应该是太子或者亲王,必要时刻是可以即位的。而武宗既无儿子也无亲弟,无人可以居守,一旦像成祖一样死在外面,皇位继承问题将会极其棘手。这个问题一直是正德朝中枢权力结构中最大的隐患,也是文官反对武宗从事军事活动的一大根源。所以后文杨廷和们会说“伏望皇上深惟至许,端拱穆清,颐养圣体,以延椒寝之祥。”意思是,皇上你在后宫好好地生一个儿子出来罢。那么问题来了,烧香、下江南真的有那么危险么……见下文另外,武宗“移动办公”的效率也不怎么样,所以说是“动经数月,未见裁处”。如果你的领导环球旅游去了,还要求部门大事必须经ta批准,而ta又不及时回email,能不被吐槽么?况东南乃国家财赋所出之地,连年大水为灾,兼以征徭烦重,百姓不堪困苦。若复军旅经过,日费不赀,不知何以供应。且里河一带,路狭水浅。今营建大木及漕运粮船尚未能依期到京,倘又加以皇船数多,挤拥而行,大木必不能前,运船必不能急,误事匪轻。意外之,尤有不可测者。武宗出行是带着不少的亲信、宦官和军队的,无疑会对地方秩序有极大影响。这些手下出去抓花姑娘吓得百姓赶紧嫁女儿之类都不必说,最大问题是他的行程计划不会预先公布,或者说可能根本没有精确的行程计划;所过之地,供给都是临时从地方上征发,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进行临时赋役摊派。正德朝的财政状况是什么样呢?刘瑾为了给皇上省钱修豹房,居然想到去与虎谋皮,废除给边军的京运银两,最后把自己活活作死。让武宗去江南根本之地折腾一波,还真是有点儿吃不消。很快,机智的武宗想出了一个新花样儿,自称是要“往南北两直隶、山东泰安州等处尊奉圣像、供献香帛、祈福安民”。所谓泰安州,就是去泰山烧香,燕青去和任原打擂的所在。当然这一听就是扯淡。除了引来文官纷纷联名上书吐槽外,还有以翰林修撰舒芬为首的若干小臣直接指出,皇上你的脑袋已经要被卖了,他认为,现在朝廷里有一批人“怀冯道之心,以禄位为故物,以朝署为市廛。以陛下为奕棋,以革除年间之事为故事也!”革除年间之事,就是靖难之役,藩王起兵夺取皇位。照舒芬看来,武宗的南巡之旅,很可能就是一次死亡之旅。有人已经和宁王串通好了,要在路上要了皇帝的性命,由宁王取而代之。

而另一批官员则像五代的十一朝元老冯道一样坐观成败。那么,武宗知不知道宁王密谋的事呢?正德十二年五月,宁王府的几个宦官跑到北京去告宁王的状,说他和一伙儿人“时在王所密谋,凿池造船,以为水嬉,疑有非常”,武宗把他们交到锦衣卫去审。事实上朝廷已经获得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但是宁王也反告这几个宦官私逃,而且买通了吏部尚书鹿丸、緹帅钱宁、东厂提督张锐等一批权贵帮他说话。当时武宗刚刚开始发现北京的美,在大兴打猎,石景山看景儿,正玩得高兴,大概并不想把这事儿闹大,就把宦官发配到南京孝陵去种菜,又以皇帝名义给宁王写了封信告诫一番,把案子压下来了。十四年春天这次南巡计划,李洵先生认为武宗除了游玩以外,也有意带着兵去“震慑”一下宁王。他还让内阁给他查阅皇帝亲祭各王府坟墓的仪节,和对各藩王的口头称呼,显然武宗有准备去会见一下沿途的藩王们,宁王恐怕是也在其中的。因此,舒芬所作的推测,武宗大概也是明白的。问题是,武宗没儿子导致藩王觊觎皇位,以及两次恢复宁王的护卫导致宁王骄纵坐大,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舒芬等人的奏疏又把他周围的亲信形容得如此不堪,想必他们也没什么好话。于是找了一个借口“朕感疾未宁,此辈不闻问安、视膳,乃出位妄言,多方讪谤!”把一百四十多个文官又是罚跪又是廷杖,拍死十一个。所谓专制皇权这种东西,就是能够说着无理取闹女朋友的语气,干着“霸道总裁”的事。不过能够坚持侍奉这种皇权的人,也是蛮奇怪的,只能说他们都是吉祥的一家吧。

不过话说回来, 宁王一党是不是真的要在路上杀害武宗,倒没什么确实证据。因为宁王的Plan

A,其实是通过钱宁等人的游说,以合法渠道把他的世子(按辈分还是武宗的从叔!)送进宫来做皇嗣。十四年五月,宁王还做了一次努力,请江西巡抚、巡按和镇守太监等人给他向朝廷申报孝顺事迹、要当道德模范!这无疑是在给自己走合法渠道增加筹码。钱宁到武宗面前去给宁王说好话,然而武宗再漫不经心,也知道宁王是什么意思,于是要问责巡抚等人。

而张锐则在亲信劝说下,发现宁王大势已去,于是把宁王的黑材料交给御史萧淮,公开弹劾,这事就藏不住了。于是宁王就选了举兵造反的Plan B。当然Plan

B肯定也是平素有所准备的了。然而巧合的是,武宗真的在南征归途中落水,回京不久就死了。有人还说这是什么文官阴谋,简直搞笑……犯罪嫌疑人不在天天在武宗周围活动的人里找,找文官有乜用。鉴于有睿宗在成化末年就有被万妃推为皇位继承人的传说,我建议调查一下兴王府的人,毕竟他们才是最大受益者,呵呵呵呵。说起来,其实当时谏止的人里并不只有文臣啊。有个亲军军官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张英,是阵亡将领张胜之子。他也带着刀跪在端门外。卫士诘问他要干啥,他说:“我按职责应当随驾出行,自知遇到变故,必然要死。与其死在外面,不如死在这儿呢!”就拔刀刺胸

,被卫士将刀夺下,没有死。于是法司以妄言之罪判了他一个斩刑,武宗开恩,打他八十廷杖,流放贵州充军。张英便死在了那里。至于说和乾隆朝对比的,我觉得也没必要找那么远,就看20年后世宗回老家那次就好了。

标签: 明武宗明朝武宗南巡

更多文章

  • 亦思巴奚兵乱的背景是什么?亦思巴奚兵乱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民族压迫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的元代中前期时福建的海外贸易极端发达,泉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 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规模超过了作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 阿拉伯人将泉州称为刺桐,此名称被欧洲等地商人沿用。当时泉州的人口超过20万,城墙长度达30里,

  • 什么是亦思巴奚兵乱?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亦思巴奚战乱又称为亦思巴奚兵乱、亦思巴奚之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泉州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福、兴、泉沿海一带的社会秩序、

  • 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亦思巴奚兵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亦思巴奚兵乱

    元朝的疆域之广一直令人艳羡,但是相对于满清的统治能力其却相差甚远,同样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仅仅持续了97年,而满清国祚却差不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二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不过尽管元朝统治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不少汉人忠于它的,其中一个名为陈友定的人就始终对元室不离不弃。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此

  • 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更有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中国,制度,郡县制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区、县级市)、镇(乡)等几个地方行政单位。前几日有人问我,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有什么区别,想来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故特撰此文,概说此中关系。先从历史说起,周朝建立,分封各大诸侯,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以下的士大夫,也有封地

  • 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郡县制,分封制

    分封制即分邦建国,盛行于奴隶社会,主要在周朝和西汉初年时实行。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按地域划分,彼此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盛行于封建社会。分封制分封制中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每一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也就是

  • 秦朝郡县制是什么样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郡县制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

  • 郡县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郡县制,秦始皇,秦朝

    郡县制的核心是皇权专制。秦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废除分封制,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于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从秦朝正式实行后,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皇朝。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里程碑,从中央到地方的直线管理模式,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和调动,加强了中央

  • 秦朝制度简介 秦始皇嬴政创建的郡县制度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嬴政,秦朝,郡县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

  • 什么是郡县制?秦朝郡县制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郡县制,秦始皇,秦朝

    郡县制是什么?郡县制与地方政权组织光有中央政府机构而无地方行政机构,仍然形不成强大的封建统治网络。但建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机构,这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是经历了一场激烈争论的。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主张沿用周代以来的封国建藩制度,分封诸皇子为王。他们的理由是有利于统治新征服的六国地区。而廷尉李斯则力排众议,

  • 古代“铁路”秦驰道,有什么用?古代黑科技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驰道

    中国古代很多黑科技能让今天的人咋舌。秦驰道,便是古代众多令当今世人咋舌的黑科技之一,被称为古代的"铁路"。秦代驰道秦始皇深知"路通则人通"的道理。所以秦始皇在统一了中国后,为了能对中国实行长久有效的统治,便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都修建"驰道"。秦始皇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车都能在驰道上运行,还强制规定"车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