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入关前,军事上有一致命弱点,被谁解决了?(入关战争)

清军入关前,军事上有一致命弱点,被谁解决了?(入关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40 更新时间:2024/1/27 9:15:05

大家都知道,满洲八旗是清朝的核心军事力量,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后,的确打赢了很多战争。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满洲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今,由于满洲建立了清朝,所以对其军事力量,就有一定的神话。实际上,在清军入关之前,军事上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六个字,这就是:缺乏攻城能力!

显然,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清军100%的不可能取得天下。中华大地上坚城众多,没有很强的攻城能力,如能取得天下?让人遗憾的是,清军的这一弱点,最后却被一个汉奸弥补解决了!

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满洲人就一直缺乏攻城能力,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用间,靠内应制造混乱,从而打开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城池。最典型的是辽阳和沈阳,都是努尔哈赤靠里应外合才攻下。

然而,这一种战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每次都如此取巧,对手也会注意防止间谍的内应!这时,还有一件事让皇太极很头疼,即:宁锦防线的坚固,给皇太极制造了极大的阴影。

所以,皇太极上台之后,无比迫切想拥有一只重火炮军队,轰开坚固的城墙。因为,只要清军有这么一个优势,那么就可以在与明军的对决中处于全线优势。

随后,皇太极做了一件事,即:建立乌真超哈——一只配备大量火炮的汉军!然而,尽管皇太极战略眼光毒辣,看到了清军的致命弱点,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依然没办法解决,即:满洲人不懂制炮技术,辽东汉人又被努尔哈赤几乎杀光了。

这是,仿佛老天都在帮助清军。登州之乱爆发,孔有德叛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登州的火炮,弥补解决了清军的军事弱点。当时,皇太极听到这一消息,可谓欣喜若狂,给予孔有德超高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这一件事,有三个要点:(1)孔有德带去的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2)孔有德不光带去火炮,还送去了很多火炮人才,(3)这批火炮是明朝重金打造,一旦损失,对明朝是一记重击。

因此,从这一个角度看,明末清初的第一汉奸,非孔有德莫属!如果不是孔有德的背叛,那么清军不可能弥补这一致命弱点!否则,清军面对坚城,就会束手无策。

正因为清军拥有了重炮,所以才能打破宁锦防线,以及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清军入关之后,攻下的无数坚城中,都有孔有德的一份功劳。需要注意的是,清朝建立之后,对“红衣大炮”的重视,也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上,明朝集重兵打造的两样利器,都莫名其妙的送给了清军,即:(1)孙元化打造的红衣大炮,和培养的大量人才,(2)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如果这两样军国重器,不落入清军手中,清朝还能建立吗?显然不可能,最多只能建立一个割据政权!

标签: 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更多文章

  • 清军入关时只有20万人,凭什么能统一中国?(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清军入关的时候,满族后金的八旗军,加上从蒙古那里调来的军队,总共也才20万左右。面对明朝上亿人口,清军凭什么靠着这20万人,征服中原,统一中国呢?第一点:拉拢以吴三桂为首的一批汉人将领。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明朝的军队并不是都被打光了。虽然这几年因为要抵御北方日益强大的后金,还有镇压国内的流民,消耗

  • 什么是入关战争?入关战争的背景,起因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入关战争,明朝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 满清入关、 清朝入关、入关战争, 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

  • 五国相王事件简介,五国相王发生在什么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

  • “五国相王”中最会玩的中山国 国力弱小却热衷于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中山国,五国相王

    公元前323年,魏国权臣公孙衍发起一个倡议,联合韩,燕,赵和中山国等国的国君一起称王,虽然这个提议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这让齐国深感不安,中山国的国君称王更让齐威王不能接受。中山国一直以来都依附于齐国,如果五国相王的提议最终成立,中山国等于背叛了齐国,因此,齐威王声称,如果中山国称王,则自己要联

  • 弱国无外交矣 魏国主导“五国相王”背后的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春秋,五国相王

    自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徐州相王”以后,魏国和齐国的矛盾开始缓和,而西边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强大后,开始连续进攻魏国,从前333年开始到前329年,秦国完全收复了河西失地,并威胁河东。前325年,为了缓和秦魏矛盾,在张仪的控制下,韩魏宣布与秦结盟,并在同年在龙门参加秦惠文王的称王仪式。

  • 五国相王是什么意思?五国相王是哪五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僭越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

  • 五国相王是哪五国?为什么不称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楚国,韩国,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

  •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磨盘山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定国,明朝,磨盘山血战

    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占领桂林后,马上抢占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指长沙。清廷闻讯,大惊之下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锋芒,李定国后退撤离长沙退守衡州诱敌深入。清军主帅、

  • 什么是磨盘山血战?明清磨盘山血战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磨盘山血战,明朝

    磨盘山血战又称磨盘山战役是南明对清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大将李定国决定利用地势的优势伏击清军。部署已定,清朝的满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进入伏击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把埋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

  • 血战磨盘山——明清战史上陆军精锐最后一次血拼(磨盘山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血战磨盘山,明朝,磨盘山血战

    南明永历十三年,即公元1659年2月21日,爆发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场较量,更堪称是整个十七世纪人类战争史上,装备与技术含量顶尖的经典一战。但在叹为观止的过程后,最终的结局,却在惊叹之后,不由一声叹息:赢得了过程,输尽了结局!这场巅峰大战,正是南明永历王朝与清王朝的决死较量:云南腾冲磨盘山大血战!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