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4/1/19 0:34:50

建立

约718年始,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哈希姆家族)就着手企图控制阿拉伯帝国,通过巧妙的宣传鼓动,获得很多人尤其是伊拉克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呼罗珊的波斯人的支持,结合成联盟,以哈希姆家族为领袖。

从746年起公开反叛,哈希姆家族首领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750年的大杰河(底格里斯河支流)一役中击溃倭马亚朝的军队,其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逃往埃及后被杀,王朝中其他成员亦遭杀戮,只有阿布达尔拉曼逃往西班牙就地为王,建立定都科尔瓦多的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抗。

兴盛

750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登位,成为阿拔斯王朝首位哈里发(750~754年在位),定都于库法,自称赛法拉(意为屠夫),因为他立意以铁腕统治帝国。

751年,在怛罗斯战役中战胜当时强大的唐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位)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他消减了赖以当权的波斯人的势力,加强统治。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80年(750~833年),特别是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和马蒙(813~833年在位)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在哈伦·拉希德尚是储君时就率军远征拜占庭帝国,迫使其摄政艾里尼献出大量贡品。

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4400万人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贸易和化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

哈伦·拉希德依据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并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马蒙执政时,重用波斯贵族掌管军政大权,缓和同什叶派的矛盾,兴修水利和公路,减轻土地税,奖励学术,发展伊斯兰文化,并支持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830年,在巴格达创建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并大力提倡翻译外国典籍。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亲密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对政治上的反对派,他仍坚持武力镇压措施。马蒙的政策为其后几位继任者所袭用。这一统治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衰落

外族入侵

马蒙死后,阿拔斯王朝的政权开始腐化,其继任者穆塔西姆(833~842年)开始任用突厥族奴隶作卫队,而此卫队于巴格达不孚人望,迫使穆塔西姆必须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60千米处的萨马拉。萨马拉作为首都共56年,历经8任哈里发。

自9世纪中叶以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934年,由来自于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在945年最终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此后就又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

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945年,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

1055年,塞尔柱土克曼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

此后8次十字军东侵(1096~1291年)同样给王朝政权造成极大的冲击。

起义迭起

为了维持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卡尔马特起义、赞吉起义、穆盖奈尔起义和黑奴起义。其中的黑奴起义,由北非至幼发拉底河的硝石矿中工作的黑人发动,屡次发兵皆未能平息,叛乱持续约13年(870~883年),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而内乱仍频。

国家分裂

外族入侵、起义迭起之际,国内数省亦趁乱宣布部分独立或完全独立。有的部落也通过起义来独立。通过宗教维系帝国的统一已不复存在。

位于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一带的的伊德里斯王朝(778~974年)于778年最先独立,随后,在波斯、中亚先后建立了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曼王朝(819~999年)、萨法尔王朝(861~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864~928年)、伽色尼王朝(975~1187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卡尔提德王朝(1231~1389年);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建立了阿格拉布王朝(800~875年)、图伦王朝(868~905年)、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哈姆丹王朝(905~1003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和赞吉王朝(1127~1262年)。

其中属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是较为强大者,阿拔斯王朝于巴格达的逊尼派哈里发挑战,危及伊斯兰世界的统一,塞尔柱帝国更强,通过扩张,领土大大增加,实力比起阿拔斯王朝强上许多,击溃拜占庭帝国,十字军所必须对付的突厥人就是塞尔柱土克曼人。

灭亡

阿拔斯王朝的最后几位哈里发中,只有第34位哈里发纳赛尔(1180~1225年在位)握有与其身份相称的权力,但也只是暂时的,帝国国势仍一路下滑。

13世纪初,东方的蒙古帝国兴起,成吉思汗通过不断侵略扩张,得到稳固发展。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军攻略阿拔斯王朝,包围巴格达,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姆(1242~1258年在位)的叔父执政阿拔斯·阿卜杜勒·穆塔利卜被杀,穆斯台绥姆投降,后被蒙古人裹在地毯中为马踏死,阿拔斯王朝灭亡,伊利汗国占领波斯大部分地区,王朝大多数成员亦被处死。

更多文章

  •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怎么评价隆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隆兴北伐,宋朝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议和,只不过孝宗是一个硬汉,屈辱的条约肯定不会签订,于是就摩擦了很久,最后金朝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才达成了协议,下面我们来看看。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而孝宗此时听说金人议和的要价贪得无厌,便激愤的表示:“有以国毙,也不屈从。”抗金呼声再次高涨。十一月,孝宗罢免汤思退,贬至永州居住。太学生

  • 隆兴北伐的最大罪臣邵宏渊,为什么也能入选“十三处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邵宏渊,宋朝,隆兴北伐

    在“中兴十三处战功”里边,第8处,是宋将邵宏渊的胥浦桥之战。然而,正是这个邵宏渊,是导致“隆兴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样的人也能入选“十三处战功”,就像刘光世能入选“中兴四将”一样,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别急,还有更让你瞠目结舌的事情:“十三处战功”里面,竟然没有岳飞的影子!没错,郾城大捷、颍昌之战,朱

  • 南宋的野望:岳飞死后的三次的北伐(隆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北伐,岳飞,隆兴北伐

    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宋室赵构南渡。1141年南宋对金屈服,双方达成绍兴和议,中原之地尽归金人,随后将星陨落,抗金名将岳飞屈死于风波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后南宋君臣沉醉于江南的繁华温柔之中,无心收取中原,恢复旧都。南不进则北犯,1161年金国皇帝

  • 采石之战的过程如何?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采石之战,宋朝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再攻建康。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

  • 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为什么能率1.8万残兵打败40万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虞允文,宋朝,采石之战

    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1.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名叫虞允文的书生,虽然创造了非凡功绩,却少为人知,甚至可称为被遗忘的历史英雄。1、完颜亮率60万金军杀来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经过充分准备,完颜亮率60万大军(号称百万),

  • 为什么说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采石之战,宋朝

    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金海陵王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发,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

  •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发生的 蒙古第一次西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成吉思汗,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在1219年,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

  • 蒙古第一次西征的详细经过?对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元朝,西征,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觉察到两国关系已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越阿尔泰山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度夏。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及大将速不台(一写速别额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随行。畏吾儿、阿力麻里

  • 南宋与金国签订的隆兴和议,几十万白银对南宋多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北宋虽弱,但好歹也有百万大军,《澶渊之盟》后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从此双方基本和平相处近百年,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到南宋时期,最繁华的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不仅国土大量丧失,人口也损失不少,与南宋相对的是比辽国更强大的

  • 隆兴和议指的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签订的一个丧国辱权的条约,南宋的整体经济实力确实不如金朝,金朝屡次扰乱南宋也是为了获得许多利益,下面我们来看看。隆兴和议指的是什么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孝宗即位后欲进攻金朝,收复中原,于起用老将张浚等发动“隆兴北伐”,却于隆兴元年(11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