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

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4/1/27 7:26:57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慈禧反复思考这两个难题。《崇陵传信录》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完早朝之后,慈禧单独召见荣禄。慈禧与荣禄有一段对话:

网络配图

荣禄问: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

慈禧答:无有也。事故可行乎?

荣禄答:太后行之,谁敢谋其不可者!顾上(光绪)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慎也。

慈禧问:事且露,奈何?

荣禄答:无妨也,上(光绪)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近宗近支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纂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

慈禧曰:汝言是也。

慈禧与荣禄议立大阿哥,作为同治和光绪帝的继承人,逐步取代光绪皇帝。

由谁来做大阿哥呢?慈禧选中了载漪之子溥儁,为什么?

端郡王载漪第一,从溥儁的父系来说,溥儁是爱新觉罗的血统。溥儁的曾祖父为嘉庆帝。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没有儿子,以道光(旻宁)第五子奕过继给绵恺为后。奕是溥儁的祖父。奕第二子载漪是溥儁的父亲。载漪又过继给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之子瑞郡王奕(原名奕约)为后,袭贝勒。后载漪晋封为端郡王(应作瑞郡王,因述旨疏误,错瑞为端,遂因之)。

网络配图

第二,从溥儁的母系来说,溥儁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清史稿·绵忻传》记载:“载漪福晋,承恩公桂祥女,太后侄也。”就是说,溥儁既是慈禧太后娘家侄女的儿子,又是慈禧婆家堂侄的儿子,真是亲上加亲。近年有学者考证,《清史稿·绵忻传》的上述记载有误,溥儁的母亲不是慈禧的侄女。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岁的溥儁处在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支血缘的交叉点上,因此被慈禧选作大阿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囚,慈禧太后训政。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慈禧同荣禄作了上述对话后,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溥儁入继穆宗同治为嗣,号“大阿哥”。随后大阿哥在弘德殿读书,师傅为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初一日,溥儁恭代皇上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礼。

网络配图

慈禧预定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禅位典礼,改年号为“保庆”。但京师内外,议论纷纷。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匡(kuāng)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建议此事停止。不久,义和团事起,载漪笃信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五月,载漪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七月,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慈禧逃到大同,命载漪为军机大臣。十二月,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夺爵位,戍新疆。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等回銮。途中,以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做“皇储”,宣布废除“大阿哥”名号。溥儁归宗,仍为载漪儿子。另以醇亲王奕第六子载洵为奕后。后来溥儁生活落魄,死得很惨。

标签: 慈禧戊戌政变

更多文章

  • 戊戌政变后10年间 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一星期之后,著名的维新派谭嗣同等人被处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光绪皇帝的身份问题。戊戌政变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这对所谓母子的彻底决裂,但在决裂之后,光绪皇帝仍然做他的皇帝。慈禧并没有废除他的皇帝名位,这就很不科学了,根据当时的政治

  • 历史上的今天9月21号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今天,慈禧,事件,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 (戊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在118年前的今天,1898年9月21日 (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距今11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极端仇恨,自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变法起,顽固派即开始策划政变,推翻新

  • 清军入关:山海关之战是最重要转折点(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明清战争,又称入关战争,交战双方,一为大明,一为女真满族的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人称满清。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但明朝名号的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覆灭。第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

  • 清军入关前,军事上有一致命弱点,被谁解决了?(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大家都知道,满洲八旗是清朝的核心军事力量,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后,的确打赢了很多战争。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满洲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由于满洲建立了清朝,所以对其军事力量,就有一定的神话。实际上,在清军入关之前,军事上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六个字,这就是:缺乏攻城能力!显然,如果不解决

  • 清军入关时只有20万人,凭什么能统一中国?(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清军入关的时候,满族后金的八旗军,加上从蒙古那里调来的军队,总共也才20万左右。面对明朝上亿人口,清军凭什么靠着这20万人,征服中原,统一中国呢?第一点:拉拢以吴三桂为首的一批汉人将领。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明朝的军队并不是都被打光了。虽然这几年因为要抵御北方日益强大的后金,还有镇压国内的流民,消耗

  • 什么是入关战争?入关战争的背景,起因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入关战争,明朝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 满清入关、 清朝入关、入关战争, 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

  • 五国相王事件简介,五国相王发生在什么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

  • “五国相王”中最会玩的中山国 国力弱小却热衷于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中山国,五国相王

    公元前323年,魏国权臣公孙衍发起一个倡议,联合韩,燕,赵和中山国等国的国君一起称王,虽然这个提议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这让齐国深感不安,中山国的国君称王更让齐威王不能接受。中山国一直以来都依附于齐国,如果五国相王的提议最终成立,中山国等于背叛了齐国,因此,齐威王声称,如果中山国称王,则自己要联

  • 弱国无外交矣 魏国主导“五国相王”背后的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春秋,五国相王

    自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徐州相王”以后,魏国和齐国的矛盾开始缓和,而西边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强大后,开始连续进攻魏国,从前333年开始到前329年,秦国完全收复了河西失地,并威胁河东。前325年,为了缓和秦魏矛盾,在张仪的控制下,韩魏宣布与秦结盟,并在同年在龙门参加秦惠文王的称王仪式。

  • 五国相王是什么意思?五国相王是哪五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僭越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