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77 更新时间:2024/3/31 9:13:12

1914年8月,沙俄动员45万大军,兵分两路,匆忙杀入德国境内——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中,德国拥有最强的陆军,但德国四周环伺强邻,它再强大也害怕两线作战。然而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德国真的面临法俄夹击的局面:与法国结盟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德皇威廉二世的威逼利诱,动员大军德国“软腹部”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策应被德军打得招架不住的法国。结果,德俄两军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会战。

战役背景

依照预定计划,德军总参谋部奉行“先法后俄”战略,即集中优势兵力打垮西线的法国,然后运用自身优良的铁路网,将主力快速运到东线,将俄军围而歼之,为此德军只在东部边境部署了20万人的警戒兵力(含大量地方武装)。德国人认为,由于沙俄国内的交通网非落后,国家动员机制也很糟糕,俄国要想动员其足够兵力参战至少需要3周,届时德军应该已经取得西线战场的胜利,凯旋班师。

然而,自1914年8月1日对德宣战后,俄军总参谋长吉林斯基就把65万大军集结到华沙省(今波兰)。不过,这些匆忙组建的俄军缺乏食物、交通工具武器。据记载,俄军士兵往往“三个人才有一支步枪”,甚至“除了胸膛什么也没有”。

为了向盟友表达诚意,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法国驻俄大使保证:“我可以不等其他后备军集合完毕就发起进攻,因为法国正在危难中!”当然,尼古拉大公的热情是有原因的:当时德军已打到巴黎附近,一旦法国崩溃,俄国将失去最大的金主和武器来源。

最终,政治需要促使俄军迅速发起攻势。当时俄军在一线摆开3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合计约45万人),组成第1(维尔纳)集团军和第2(华沙)集团军,分别由帕维尔·连年坎普夫和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统帅。俄军的作战意图是“南北并进”,夺取德国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由于德俄边界有一片面积巨大的马祖里湖阻隔,因此俄军只能分头行动,连年坎普夫指挥的第1集团军沿着湖北岸前进,于8月17日越过边境,而萨姆索诺夫的第2集团军在19日出动,取道马祖里湖南缘行进。

战役进程

俄国这么快发起进攻让驻守东普鲁士的德国第8集团军慌了手脚,其下属的第3军在前两天的战斗中被俄军第1集团军重创,不得不向二线阵地贡宾嫩(今古谢夫)撤退。俄军尾随追击,于19日傍晚抵达贡宾嫩。因为自身消耗也不小,俄军统帅连年坎普夫决定就地休整一天(即20日),然而他发给总部的电报被德军截获,德军发现俄军前线指挥官的无线电通信居然是使用很容易破译的初级密码,这等于把俄军的行动全都告诉了对手。

面对战局变化,德军迅速调整部署,总参谋长小奇撤换东普鲁士的指挥层,由名将冯·兴登堡和埃里希·鲁登道夫分别任东线德军总司令和参谋长。经过情报分析,鲁登道夫认为虽然俄国第1集团军进入东普鲁士的距离最远,但他们面对坚城,难有大的作为。19日投入战斗的俄国第2集团军不仅队形混乱,而且官兵缺吃少穿,该部队向拉斯登堡(东普鲁士要塞)进军途中甚至偏离预定的进攻轴线。于是,鲁登道夫决定先拿俄国第2集团军开刀,再回头收拾俄国第1集团军。

冒险穿插奏效

8月23日夜,俄国第2集团军所属第15军的先头部队与德国第20军接触,俄军没有进行侦察,就匆忙与敌人在开阔地展开战斗,结果整团整团的士兵被德军的机枪火力射倒。就在俄军意志消沉之际,鲁登道夫命令第8集团军主力第17军和第1预备军南进,包抄俄国第2集团军的右翼,而顶在正面的德国第20军也适时出击策应。这是典型的军事冒险,因为北面的连年坎普夫重兵集团仍威胁着德军侧翼,如果德军无法迅速解决战斗,必将陷入困境。

鲁登道夫的计划很大胆,但德军落实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沿途有着大片沼泽地,且骡马数量有限,许多大炮难以运输。不过,右翼包抄的德军最终还是准时抵达了预定位置。25日起,依靠截获的俄军情报,德军开始展开有针对性的穿插包围作战。在德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负责掩护萨姆索诺夫主力的俄国第6军首先崩溃,向东面的奥特尔斯堡溃散。

德军接着向停留在海登米尔-瓦尔斯多夫-米伦一线的俄国第15军发起进攻。该部队大多由库班哥萨克和高加索山民组成,有“野兽部队”之称,尽管两翼均被德军包抄,但俄国第15军死战不退,用一名德国军官的话说:“这是真正的对手。”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与友军的无线电联络中断,正在第15军督战的萨姆索诺夫下令东撤,试图经米沙肯和维伦堡之间的坦嫩堡丛林返回华沙省。然而,萨姆索诺夫的命令下得太迟了,德军已然将“口袋”扎紧,当大批俄国溃军冲向坦嫩堡丛林时,德军用机枪和速射炮封锁了丛林通往边界的所有道路。

主将或死或逃

就在俄国第2集团军陷入绝境之际,北面的俄国第1集团军又在干什么呢?原来,该军司令连年坎普夫已经接到关于德军正在围歼第2集团军的情报,但他似乎不太愿意去救援,继续率领部队在北面搞些不痛不痒的牵制性进攻。

后世史学家曾流传这样的故事,称连年坎普夫之所以不去救萨姆索诺夫,与两人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发生的过节有关,当时两人因琐事在前线大打出手,并且连年坎普夫吃亏不小,因此他是在“公报私仇”。不管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德军“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战术已经奏效了。

8月28日晚,萨姆索诺夫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第2集团军完全陷入重围,两翼掩护部队被消灭,此后的3天里,饥饿混乱的俄军在包围圈里左冲右突,最终全军覆没。萨姆索诺夫自感无脸见人,在坦嫩堡丛林里开枪自尽。

至于连年坎普夫,德军南线获胜后迅速向其发起猛攻,仅用3天就把俄国第1集团军赶出东普鲁士。连年坎普夫精神崩溃,抛下部队逃回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

战役评价

在长达两周的东普鲁士会战中,俄军损失16万人,丢弃所有大炮和运输工具,德军仅伤亡1.5万人。这场失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几年后,“逢德必败”的沙俄罗曼诺夫皇室遭到全国上下的唾弃。沙皇政权最终在1917年的革命洪流中崩溃,把国家带入战争的尼古拉二世即便退位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最终被革命者执行死刑。

至于德国,其获胜的关键与其说是指挥参谋人员的神机妙算,倒不如说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国家动员体制。当俄国大兵压境之际,德国充分发挥内线机动的优势,从法国前线紧急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回援东普鲁士,沿途所有兵站的饮食油料补给全部到位,同时德国各地的后备兵员也迅速到位,使德军的反攻更具威力。

尽管俄军在此役中的表现乏善可陈,但俄军的快速参战迫使德军指挥部从法国战场抽调部队,削弱了德军在西部战场的突击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更多文章

  • 巴丹死亡行军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丹死亡行军,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过一场异常残酷的“巴丹血战”,美军被日军击败,78000名美国和菲律宾士兵向日本投降,这些史实是能够从历史书上找到的。但更为残酷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这些战俘被逼冒着酷暑在菲律宾的丛林中步行65英里多的路程到达一个战俘营,这称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事件,当年的幸存者将其称为

  • 巴丹死亡行军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巴丹死亡行军,二战

    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10小时后,又偷袭了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美国远东空军基地,猝不及防的美国远东空军遭到严重损毁。12月22日,日军第48师在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对美菲联军发动猛攻。24日,第1

  •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的具体过程: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苏联,德国

    1945年2月10日~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北非:1940年6月~1943年5月;亚洲:1937年7月~1945年9月)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中,苏联红军的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

  •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苏联,德国

    1945年2月10日~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北非:1940年6月~1943年5月;亚洲:1937年7月~1945年9月)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中,苏联红军的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

  • 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有什么不同 戊戌政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绪,慈禧,恭亲王,康有为,梁启超,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

  • 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戊戌政变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慈禧反复思考这两个难题。《崇陵

  • 戊戌政变后10年间 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一星期之后,著名的维新派谭嗣同等人被处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光绪皇帝的身份问题。戊戌政变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这对所谓母子的彻底决裂,但在决裂之后,光绪皇帝仍然做他的皇帝。慈禧并没有废除他的皇帝名位,这就很不科学了,根据当时的政治

  • 历史上的今天9月21号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今天,慈禧,事件,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 (戊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在118年前的今天,1898年9月21日 (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距今11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极端仇恨,自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变法起,顽固派即开始策划政变,推翻新

  • 清军入关:山海关之战是最重要转折点(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明清战争,又称入关战争,交战双方,一为大明,一为女真满族的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人称满清。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但明朝名号的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覆灭。第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

  • 清军入关前,军事上有一致命弱点,被谁解决了?(入关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入关战争

    大家都知道,满洲八旗是清朝的核心军事力量,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后,的确打赢了很多战争。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满洲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由于满洲建立了清朝,所以对其军事力量,就有一定的神话。实际上,在清军入关之前,军事上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六个字,这就是:缺乏攻城能力!显然,如果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