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祖里湖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马祖里湖战役的结果

马祖里湖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马祖里湖战役的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31

祖里湖战役,是一次世界大战初期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俄军西北方面军(为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

1914年8月旬,应英法军指部的再三请求,俄军没有完成动员集结就开始了进攻,以粉碎德军力对法国的进攻。战役的直目的是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14.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司令官为普里特维茨将军,自8月23日起为兴登堡将军)和攻占东普鲁士,为尔后进攻西里西亚创造条件,以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根据方面军指挥部的企图,伦宁坎普将军的俄国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火炮492门)应当从北面马祖里湖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引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火炮720门)应当从西面对该区实施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当面德军企图依坚固工事并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迟滞俄军进攻。

战役过程

8月17日,第1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袭击东普鲁士,揭开了进攻的序幕。8月19日德国第1军在施塔卢珀嫩的战斗中被击退。次日,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俄国第1集团军遭德第8集团军主力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军的正面攻击,德军遭到失败,开始向西撤退。这就造成了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的有利条件,但是8月21-22日第1集团军按兵不动,坐失战机。该集团军后来的进攻又当缓慢,而且没有与第2集团军会师,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进,致使德军摆脱了打击,第2集团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指挥部利用了俄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队停止退却,24-26日,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部队,留下由2个旅组成的屏护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调遣第8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过边界的俄国第2集团军。其具体计划是:以第20军另2个师正面牵制俄军中路第13、第15、第23军,而以主力实施两翼夹击,由第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要突击,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后,向俄军中央3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由第17军、第1预备军对俄军右翼第6军实施辅助突击,得手后向俄中央3个军侧后发展进攻。26-27日,德第17、第1预备军在比绍夫斯堡以南地区与俄第6军遭遇并将其击退;第1军遭俄军顽强抵抗,遂假借俄第1军军长名义命令俄军撤退;第20军诱敌深入,且战且退,撤至坦嫩贝格设防固守。第2集团军丧失了第1集团军的支援和配合,经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俄第2集团军两翼部队,而对其中路3个军形成包围态势。28-29日,俄第13、第15军和第23军第2师在坦嫩贝格以东科穆辛森林地区被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萨姆索诺夫自杀。

此后,德第8集团军迅速北调,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11军和第8骑兵师的加强后,企图以第1预备军、第11、第20和第17军发动正面进攻,以第1军和近卫预备军分别从两翼实施迂回突击,围歼俄第1集团军。俄军大本营决定在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组建第10集团军,用于保障第1集团军左翼,并命令第1集团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第8集团军,使其无力支援奥军。9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遭俄军抵抗,正面进攻受挫;9~10日,右翼第1军顽强作战,突破俄军左翼防线,迫使俄第2军撤退,打开通向贡宾嫩的道路。连年坎普夫担心退路被切断,命令所部撤退,同时以2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实施反突击,掩护主力撤退。德军包围俄国第1集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

战役结果

至15日,俄军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德军担心俄军有诈,未迅速实施追击。俄第1集团军被俘4.5万人,伤亡10万人,损失火炮150门。

此战,俄军西北方面军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损失了近25万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失败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无能指挥和伦宁坎普实际上的背叛行为。加上对敌情不明并严重泄密,两个集团军未能协同作战。德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损失2.5万人的代价取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尽管如此,此役仍具有重要战略成果:迫使德军指挥部将2个军和1个骑兵师从法国战场调到东普鲁士。此外,在梅斯地区的1个军也准备调离。这就削弱了在西部的德军突击集团的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初期俄军的积极行动粉碎了德军指挥部各个击破同盟国的计划。

标签: 马祖里湖战役俄国德国

更多文章

  • 俄国骑兵上将: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马祖里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俄国,上将,马祖里湖战役

    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Я́ко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Жили́нский(1853一1918),俄国骑兵上将。总参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东普鲁士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生于梁赞省米哈伊洛夫市一个贵族家庭。1873年开始在俄军服役。1876年、1883年先后毕业于尼古拉骑兵学校和总参

  • 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生平功绩,保罗·冯·兴登堡怎么死的?(马祖里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保罗·冯·兴登堡,德国,陆军元帅,政治家,军事家,马祖里湖战役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德国陆军元帅,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德国波兹南(今波兰)军官家庭,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上将。一战爆发后,在东线坦能堡会战中击败俄国军队后晋升为陆军元帅。1925年起担任德国总统。 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

  •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沙皇俄国,普鲁士,东线,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8月,沙俄动员45万大军,兵分两路,匆忙杀入德国境内——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中,德国拥有最强的陆军,但德国四周环伺强邻,它再强大也害怕两线作战。然而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德国真的面临法俄夹击的局面:与法国结盟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德皇威廉二世的威逼利

  • 巴丹死亡行军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丹死亡行军,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过一场异常残酷的“巴丹血战”,美军被日军击败,78000名美国和菲律宾士兵向日本投降,这些史实是能够从历史书上找到的。但更为残酷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这些战俘被逼冒着酷暑在菲律宾的丛林中步行65英里多的路程到达一个战俘营,这称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事件,当年的幸存者将其称为

  • 巴丹死亡行军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巴丹死亡行军,二战

    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10小时后,又偷袭了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美国远东空军基地,猝不及防的美国远东空军遭到严重损毁。12月22日,日军第48师在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对美菲联军发动猛攻。24日,第1

  •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的具体过程: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苏联,德国

    1945年2月10日~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北非:1940年6月~1943年5月;亚洲:1937年7月~1945年9月)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中,苏联红军的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

  •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苏联,德国

    1945年2月10日~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北非:1940年6月~1943年5月;亚洲:1937年7月~1945年9月)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中,苏联红军的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

  • 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有什么不同 戊戌政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绪,慈禧,恭亲王,康有为,梁启超,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

  • 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戊戌政变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慈禧反复思考这两个难题。《崇陵

  • 戊戌政变后10年间 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一星期之后,著名的维新派谭嗣同等人被处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光绪皇帝的身份问题。戊戌政变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这对所谓母子的彻底决裂,但在决裂之后,光绪皇帝仍然做他的皇帝。慈禧并没有废除他的皇帝名位,这就很不科学了,根据当时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