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是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为何说他的继位过程是十分特殊的?

谁是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为何说他的继位过程是十分特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4/2/10 15:58:34

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在唐朝的二十位皇帝中,诞生了很多英明神武的皇帝,比如说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李忱,他的继位过程却是十分特殊的,他并不是以太子的名义继承帝位的,而是以“皇太叔”这样一个罕见的身份成为皇帝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唐宣宗生于公元810年,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也是唐穆宗李恒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个皇帝的叔叔。应该说他的身份是非常尊贵的。但是或许他的母亲郑氏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宫女的关系,他自小便十分沉默,甚至有些木纳和愚笨,跟其他的皇族成员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很多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没有正常人的智力。于是他在宫中经常被人取笑嘲弄。

但是到了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的时候,因为唐武宗病重,而他还没有下诏立谁为太子,于是把持朝政的宦官便决定找一个傀儡来做皇帝,以便更好地把控朝政。他们想到了生性木讷的李忱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李忱就这样被立为了皇太叔。并最终于846年继承帝位。

这就是“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过程,但是令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是,在李忱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远胜于常人的智慧和谋略,他开创了“大中之治”,减缓了唐朝继续衰弱的趋势,是和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齐名的明君。

唐宣宗恭谨节俭

在唐朝二百八十年的历史中,大致可以以著名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点,把唐朝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在此之前的唐朝,是十分强盛和繁荣的,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在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宦官专权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在此期间也有过国力恢复的时期,那就是由唐宣宗所开创的“大中之治”,关于唐宣宗是如何开创大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唐宣宗恭谨节俭”的典故看出来。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在11月14日这天,唐宣宗的长女万寿公主要下嫁给起居郎郑颢为妻。按照以往的惯例,是要用银箔装饰马车的。但是宣宗李忱把这个规矩改为了用铜箔装饰那车。在万寿公主出嫁的时候,李忱再三劝告她,到了夫家之后要恪守妇道,不能够因为自己是皇族就轻视丈夫的家人。有一次,驸马郑颢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李忱就命令中使前去探望,当中使回来之后,李忱问道公主是否在家中照料。中使说公主不在家中,而在慈恩寺看戏。李忱当即大怒,叫来万寿公主狠狠训斥了一番。万寿公主连忙请罪,表示自己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还有一次,李忱的次女永福公主已经选择了于琮为驸马,马上就要出嫁了。但是一次李忱和永福公主一起吃饭的时候,永福公主因为一点小事把筷子给折断了。李忱十分生气,认为她这样的性情怎么可以嫁到士大夫家中做媳妇,于是便传令让四女广德公主嫁给了于琮。

这就是“唐宣宗恭谨节俭”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之所以能够成就盛世靠的是他对每一个人的严格要求。

标签: 唐宣宗大中之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小刀会是怎么回事?他们都采取过哪些行动?(小刀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刀会起义,清朝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天地会或是效法太平天国的榜样建号称王,如“升平天国”“定南王”“镇南王”之类;或自称元帅、都督,遥奉太平天国或“大明天德皇帝”为正统发动起义。由于天地会各山堂互不统属的内在性缺陷,一些颇具声势的天地会起义因孤立无倚而相继失败。部分起义队伍辗转与太平军会合,进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

  • 揭秘: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小刀会起义,清朝

    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系吗:小刀会起义的首领刘丽川曾公开宣布小刀会和太平天国有联系,遵守太平天国的法令,甚至奉洪秀全为领袖,所以,难免有人会将小刀会归为天平天国运动的一部分。事实上,小刀会虽然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但它根本不属于天平天国小刀会起义的首领刘丽川曾公开宣布小刀会和太平天国有联系,遵守

  • 小刀会起义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刀会起义,清朝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其专制程度达到顶峰,统治者只顾维护其统治,对人民进行残暴专制镇压。有压迫势必会有反抗,如此境地下民间以秘密形式组织成立了一些反抗团体,比如说众所周知的天地会便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晚清发动小刀会起义的小刀会等诸多团体。此次我们说的小刀会是南方天地会的分支,

  • 小刀会起义女首领周秀英的结局是什么?死时年仅19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刀会起义,清朝

    小刀会起义失败后,关于周秀英之死有多个版本,有种说法指周秀英在突围之战中被杀死,尸体被剥光了示众;有说法指周秀英在突围中战马被洋枪队打死,其坠马被俘,后被凌迟处死;有说法指周秀英逃走时躲在一床铺底下,被清军拖出斩首(或凌迟);更有说法指周秀英潜往宁波削发为尼。小刀会的女将并不止周秀英一人,她只是其中

  • “书同文”可以理解,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车同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书同文”,车同轨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开始着手改革旧制,开始秦帝国的新气象。其中除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之外,最重要的三条改革内容就是“书同文 车同轨 行同伦”。就是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的轨距,统一道德规范。统一文字和道德规范都很好理解。都是为了维护统一在政治文化上的举措。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统一车轨的轨距呢?一直以来

  • “车同轨”“书同文”究竟谁更重要?秦始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朝,秦始皇,车同轨

    实在抱歉,又要标题党了。但是,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是的,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秦始皇用“车同轨”让天下的马车有了统一的规制,此举保证了帝国的经济和军事最有效地运转,从而为帝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马车作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对于什么人坐什么车有着严

  • 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统一,车同轨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最早出现“车同轨”记

  •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废。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

  •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 分别是哪些地方(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东巡,秦朝,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历史上曾经将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