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同文”可以理解,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车同轨”?

“书同文”可以理解,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车同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4/1/23 21:15:29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开始着手改革旧制,开始秦帝国的新气象。其中除了统一货币度量衡之外,最重要的三条改革内容就是“书同 车同轨

行同伦”。就是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的轨距,统一道德规范。统一文字和道德规范都很好理解。都是为了维护统一在政治文化上的举措。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统一车轨的轨距呢?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之所以统一车轨的轨距,是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车辙,增加道路的硬度。可以行走平稳,能够显著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其实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古人所乘的马车,即便是统一了轨距,也很难保证马车能够行驶在同一个车辙之内。况,马车轨距的宽窄实际上也不会影响到道路硬度。一旦雨季来临,无论是泥土路面还是夯土路面,都会被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不堪。统一轨距根本起不到增加道路硬度的作用。

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始皇统一马车的轨距是恢复“周礼”之举。儒家经典《中庸》中有载“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后世很多儒家传人都以此为据,认为秦始皇此举实则是改变自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所谓的周礼。这其实更像是儒家学派的牵强附会。

秦始皇本人根本就不欣赏儒家学说,更不可能去恢复所谓的周礼。否则,“焚书坑儒”就无法解释了。他更倾心的,是崇尚改革的法家思想。因此,虽然在《中庸》中也有“车同轨”的说法。但实则与秦始皇要求的“车同轨”相比,两者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秦始皇之所以要求“车同轨”实际上是跟秦朝一项规模宏伟的建设工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那就是秦驰道(直道、栈道)。正因为有了秦驰道的建设,才有“车同轨”这样的要求。

驰道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道”。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四周呈散射形状分布。但实际上,这些驰道并非我们理解的跟现在的公路一样,而是跟现在的铁路有几分相似,是一种轨道交通。所以,秦始皇要求“车同轨”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个要求就是要把马车变成古代的火车,只不过动力不是现代化的电气或机械动力,而是马匹之类的畜力。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这些“轨(铁)路”就是秦驰道的一部分。也只有轨道交通才能最大幅度改善道路状况,这也是在没有现代化的发明之前,最有效的解决陆地交通困难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伟大的发明。

轨道交通式的马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马车的行进速度,而且也能够节省畜力并且提高载重能力。沿途设置的驿站可以很快地更换马匹。因此,“车同轨”本质上就是为了驰道这一轨道交通服务的。所有的马车都可以行走在驰道上,有了这样高效的行动能力,秦始皇也就用不着分封诸侯了,郡县制就能让他有效地管理整个庞大帝国了。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绝非是毫无章法的单一零散的改革,而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车同轨”只是这个改革中的一环而已。实际上是为道路改革而做出的交通工具改革,而道路的改革又是为郡县制的政治结构改革服务的。所以,真的不得不佩服秦始皇,他的高瞻远瞩,远远超越了其同时代的人!

标签: “书同文”车同轨

更多文章

  • “车同轨”“书同文”究竟谁更重要?秦始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朝,秦始皇,车同轨

    实在抱歉,又要标题党了。但是,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是的,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秦始皇用“车同轨”让天下的马车有了统一的规制,此举保证了帝国的经济和军事最有效地运转,从而为帝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马车作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对于什么人坐什么车有着严

  • 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统一,车同轨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最早出现“车同轨”记

  •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废。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

  • 秦始皇东巡了几次 分别是哪些地方(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秦始皇巡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东巡,秦朝,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历史上曾经将秦始皇

  •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过程持续了多久?罗马尼亚起义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为什么会爆发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

  • 1989年的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夫妇之死(罗马尼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起义

    12月22日一个新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成立。它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后由一些罗马尼亚头面人物组成的,也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救国阵线的主要领导人伊利埃斯库,他原来是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与齐奥塞斯库意见不一,1971年被齐奥塞斯库解职。齐奥塞斯库死后他当选为罗马尼亚总

  • 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罗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德国,德军统帅,罗兹战役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德国统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

  • 一战时俄德战场发生的罗兹战役:25万德军成功俘虏15万俄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罗兹战役,俄罗斯,德国

    11月8日上午,冯·法金汉将军在梅济耶尔新司令部与战地铁路局长商讨自西线运大军往东线的问题。格勒纳上校告知他说,横贯德国的4条铁路复线可以同时运输4个军。每个军需有40列火车运送,4天半以后抵达目的地。具体安排是,2个军从右翼起运,一个军从中央出发,还有一个军则从战线左翼启程。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