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的生平

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的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4/3/2 18:05:35

足利义昭(日语:あしかがよしあき、英语:Ashikaga

Yoshiaki;1537年11月3日-1597年8月28日),是日本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也是末代将军,足利义晴的次子,母亲是前关白近卫尚通之女庆寿院,前任将军足利义辉之弟。

年轻时曾入佛门,法号觉庆。足利义辉被叛臣弑死后,被细川藤孝等拥立为将军而还俗,改名义秋,后改名义昭。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但是之后织田信长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但是都被织田信长打破。元龟四年(1573年)武田信玄病死,信长包围网趋于瓦解。同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就此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身份一直到天正十六年(1588年)才取消。

足利义昭被流放之后前往投奔毛利辉元,之后投靠丰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也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为足利义昭拒绝。足利义昭于庆长二年(1597年)过世

信长将足利义昭逐出京都后,并将足利将军家在山城、丹波、近江、若狭等地的御料所据为己有。信长以天下人(掌握日本实权的人)自居,挟持幕府将军天皇支配京都周围的地区,并充当各地大名纷争的调停人。放逐将军后,信长保持了天下人的地位,现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一般认为此时足利幕府已灭亡。但事实上根据《公卿补任》的记载,此后的义昭依然长期保持着征夷大将军的官位。直到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才正式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天正元年8月(即1573年。元龟4年7月28日,改元天正),织田信长毁灭越前朝仓家,9月毁灭北近江浅井氏,信长包围网完全崩解。信长于次年任命塙直政为山城、大和守护,巩固了织田家在近畿内的支配权。足利义昭虽被放逐后,退往枇杷庄(今京都府城阳市),在本愿寺显如的介绍下前往河内国三好义继的处点若江城,以羽柴秀吉担任护卫。足利义昭仍开设幕政,以伊势氏、高氏、一色氏、上野氏、细川氏、大馆氏、饭尾氏、松田氏、大草氏等势力为幕府的中枢,组成了奉公众和奉行众,并授近臣和大名室町幕府中的官职。除了近畿周边的信长势力圈以外(北陆地方、中国地方、九州地方),足利义昭依然保持着被流放以前的权威,甚至对京都五山的住持还有任命权。织田信长与三好义继的关系恶化后,义昭于11月5日移驾到和泉国的堺。足利义昭曾提出要返回京都,但织田信长提出人质的要求,最终交涉决裂。

1574年移驾纪伊国兴国寺,又移驾泊城。当时纪伊国是管领畠山氏的辖境,值得一提的是畠山高政的重臣川直春的势力在当时很强大,直春的父亲汤川直光担任河内守护代一职。

1576年(天正4年),足利义昭移驾到毛利辉元辖下备后国的鞆。鞆是当年足利尊氏接受光严上皇追讨新田义贞院宣的地方,对于足利将军家可谓是有渊源的地方。第十代将军足利义材在此处受到大内氏的支持,从而回到了京都。因此这被足利将军家当作吉祥之地。此后义昭在此地开设流亡幕府,史称"鞆幕府"。足利义昭在鞆以备中国的御料所所进献的年贡,以及足利将军家任命京都五山住持所获得的礼钱维持生活,同时收到宗氏、岛津氏通过明日贸易获得的财政收入,近畿、东海以外支持足利将军家的武家很多。鉴于此,足利义昭全国大名下达了讨伐织田信长的御内书,天正4年甲斐的武田氏、相模的北条氏、越后的上杉氏结为同盟,但收效甚微。

虽然室町幕府已经灭亡,足利义昭却不愿就此善罢甘休,他要重新上洛。于是义昭马上联络毛利氏请求援助。但是毛利氏并没有要与信长为敌的意向,他们只是派遣了安国寺惠琼,去充当信长与义昭之间的和平交涉调解者。11月9日,在信长的使者木下秀吉与惠琼进行和平交涉期间,义昭由若江城移往和泉的堺。后来信长倒是对义昭回归京都之事作出了承诺,义昭却得寸进尺向信长提出归还人质的要求,结果交涉破裂。之后义昭向惠琼表达了想去毛利氏领国的希望,但被惠琼拒绝。原因很简单,如果接受了义昭的投靠,毛利氏必将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义昭从堺乘船,先前往汤川氏的纪伊国,暂住在由良城的兴国寺内。天正四年(1576)2月8日,无法再麻木下去的义昭动身前往毛利氏支配下的备后鞆。义昭向鞆的移动,使一直保持中立的毛利氏迫不得已摆出了反信长的姿态。同年11月本愿寺显如、吉川元春应义昭的要求举兵上洛。信长由此找到了进攻毛利氏的借口,命羽柴秀吉、明智光秀征伐中国。经过一进一退反反复复的征战,信长势力一步一步地向中国扩

1577年上杉谦信在手取川之战击破织田军,但上杉谦信在1578年(天正6年)死去。1580年(天正8年)石山本愿寺投降信长,织田氏势力达到鼎盛。然而1582年(天正10年)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及其子信忠皆死去。此时足利义昭身在备后国的鞆。而明智光秀麾下的家臣,如伊势贞兴、蜷川贞周等,多为昔日室町幕府的幕臣。

足利义昭趁此好机欲返回京都,寻求毛利辉元的支持;另一方面寻求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的支持。毛利氏中亲秀吉派的小早川隆景等极力反对送义昭到京都,认为这样会使羽柴氏和毛利氏之间关系淡。但1583年(天正11年)毛利辉元、柴田胜家、德川家康着手筹备支持义昭上洛。同年毛利辉元臣服于羽柴秀吉。1586年羽柴秀吉成为关白太政大臣。此后进入了"关白秀吉、将军义昭"并立的2年时期。在此两年里,丰臣秀吉逐渐统一天下。

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在九州征伐期间途经备后国沼隈郡的津之郡村,在田边寺访问了足利义昭,二人交换了太刀。次年萨摩国岛津氏归顺秀吉,义昭回到京都,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与关白丰臣秀吉一起参见了正亲町天皇,辞去了征夷大将军之职并出家,法号昌山。朝廷给予其准三后的待遇。

与德川家康和睦后成为天下人的秀吉,以获得征夷大将军的位子为条件,提出了做义昭养子的要求,但遭义昭的拒绝。不过后来义昭在尽力为秀吉与岛津氏之间讲和的时候,对秀吉的印象又有所改善。就这样天正十五年(1587)义昭在秀吉的应允下获得了山城槙岛城周围的1万石封地,持续了15年的归京夙愿终于得以实现。禄元年(1592)昌山随秀吉出征肥前名护屋。此后放弃了"征夷大将军"称号的昌山随秀吉转战各地,更成为武家之栋梁。庆长二年(1597)8月28日昌山因肿疮之病死于大阪,享年61岁。法号灵阳院昌山道久。

标签: 足利义昭日本室町幕府

更多文章

  • 室町幕府的建立者: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足利尊氏,日本,室町幕府

    足利高氏(日文: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英文: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9日-1358年6月7日),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6-1358年在位)。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后醍醐天皇讳"尊治") 。足利一族本

  • 室町幕府建立于什么时候?室町幕府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室町幕府,日本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建立的武家政权。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对立,尊氏与直义的对立等,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政权才稳定下来。由强大的守护大名任"管领"等要职,辅佐将军。在8代将军足利义政任期内应仁之乱与细川政元的政变之后,日本各地大名豪族互相征伐兼并土地,不再听从幕府号

  • 叶尔羌汗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和明朝有贸易往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经济叶尔羌汗国经济为园地业,商业,畜牧业。以农业为主,土地分别为国有土地,私人物土地,宗教庄园土地。官地由佃农种植,称为塔里雅齐(塔兰奇taranchi,农奴)。把收成五成交给汗国。私人土地则是一成,这是经教确定的。黑汗王朝已有此制度。叶尔羌汗国同明朝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其中主要的是“马一

  • 叶尔羌汗国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文化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最强盛时的疆域,包括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伊赛克湖地区、费尔干纳盆地,巴达克山和瓦汗地区,管辖着祖国西部的实际版图。叶尔羌汗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王朝。汗国的统治阶级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后裔,主要居民则是维吾尔族。汗国的政治体制既带有草原游牧民族的色彩,又吸收借鉴了南疆绿

  • 叶尔羌汗国: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是中国明朝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建立者苏丹赛依德汗是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即蒙兀儿人。史籍称“蒙兀儿汗国”、“喀什噶尔汗国”、“赛依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均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

  • 为什么说仓亭之战是击垮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仓亭之战,汉朝

    “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绍以前事诉与义渠。”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带800骑兵撤退至部将蒋义渠防守的黎阳北岸,当时只有袁绍袁谭以及800人逃出,袁绍在官渡的精锐部队基本因为张合高览的投降和曹操的攻击而成建制的消灭了,但官渡之战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原因“义渠乃招谕离散

  • 仓亭之战为何如此出名?仓亭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仓亭之战,汉朝

    即便仓亭之战没这么大的规模,但是经过这一次以后,袁绍的精锐部队差不多已经彻底被歼灭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了。如果说袁绍和曹操争夺北方霸权是一场拳击赛的话,那么经过昌廷议斩,袁绍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官渡之败加上有争议的仓亭之战,算是在袁绍脆弱的小心灵上直接汇了一记闷棍。明明是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吗

  •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丁家洲之战,南宋,蒙古帝国

    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迫于恶劣的形式,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不得不亲自出马。但在一场水陆同时展开的正面决战中,他与南宋最大规模的军队被北方强敌完败。自南宋与蒙古的战

  • 宋元丁家洲之战,贾似道真的弃城逃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元之战,丁家洲战役,丁家洲之战

    “丁家洲之战”是宋元战争中的一场在1275年长江发生的主要水战,可以称得上是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决战。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战役中,因为贾似道的逃跑,主力并未损失殆尽的南宋军队,节节溃败,引发了一系列的溃逃,就连临安知府洪起畏也跟着一起逃跑了。可是千年之后,考古专家发现了临安知府洪起畏的陵墓,使

  • 丁家洲大战:决定南宋存亡的一役 万人齐解甲(丁家洲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丁家洲大战,丁家洲之战

    1273年2月,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六年后,终因外援断绝,只得开城向元军投降。元军在占据长江上游后,积极调整部署、调兵遣将,准备与南宋王朝做最后的决战。1274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兵分两路南伐宋朝:左路军由博罗欢、董文炳以及降将刘整率领,攻取两淮;右路军由伯颜、降将吕文焕率领,顺江而下。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