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叶尔羌汗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和明朝有贸易往来吗

叶尔羌汗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和明朝有贸易往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1/14 3:32:45

叶尔羌汗国经济

叶尔羌汗国经济为园地业,商业,畜牧业。以农业为主,土地分别为国有土地,私人物土地,宗教庄园土地。官地由佃农种植,称为塔里雅齐(塔兰奇taranchi,农奴)。把收成五成交给汗国。私人土地则是一成,这是经教确定的。黑汗朝已有此制度。

叶尔羌汗国同明朝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其中主要的是“马一茶贸易”,同清朝也有着密切的政治、贸易往来。

叶尔羌汗国把同明朝的贸易往来视之为“金路”,一旦谁妨碍其畅通,就会遭到汗国的反对。17世纪中叶,叶尔羌第9任汗不都拉恢复了与清朝的贸易往来,并遣使进表,确立了与清朝的关系。1656年,阿布都拉汗派遣三十名贡使到北京,进贡了独峰驼、蒙古马、建玉等方物;清朝回赠大量的绢绸。

叶尔羌汗国境内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统治者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后裔。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黑山派白山派两支和卓势力,在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们的支持下得到了发展,并终于形成为以夺取叶尔羌汗国政权为目的的两个政治派别。

“和卓”是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音译,意为“圣裔”,是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后裔的尊称,因而也成为某些并非圣裔的伊斯兰教中的上层人物自我标榜的称呼。

叶尔羌汗国第三代汗阿不都克里木执政时,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和卓伊斯哈克·瓦力从中亚地区请到叶尔羌。待到叶尔羌汗国后期,伊斯哈克·瓦力家族已成为左右叶尔羌汗国政局的一大势力。

当伊斯哈克·瓦力家族势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伊斯哈克异母兄长的两个儿子,即尤素甫与阿帕克和卓来到了喀什噶尔,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宗教派别.热西德汗之孙阿布杜拉汗统治的后期,将其长子勒瓦斯排挤出统治集团核心,派往喀什噶尔出任总督。尧勒瓦斯决意扶植当地这一新的教派,以打击伊斯哈克·瓦力家族的势力,进而削弱其父阿布杜拉的地位。这样,过了不到一年,尤素甫与阿帕克和卓兄弟在喀什噶尔得势,从此在天山南路便形成了两派和卓势力。以伊斯哈克·瓦力家族为代表的一派,称为

“黑山派”;以尤素甫和阿帕克和卓兄弟为代表的一派,称为“白山派” (亦称“黑帽回”、“白帽回”)。

叶尔羌汗国铸币

有关叶尔羌汗国钱币史料记载甚少,其实物传世也极为少见,因此,对汗国钱币的研究和探索比较滞后,近些年来才引起新疆钱币收藏爱好者及钱币学术界较多的关注。

该币制作工艺系采用传统打压法制成,红铜材质,圆形无孔极不规范,厚薄、大小、重量不等。钱币正面铭为察合台文“真主安拉”之类的清真言,或有图纹或有汗王的名字。背面注明铸造地“扎尔普雅尔看特”,即叶尔羌打造。从我所藏这些钱币况概来看,包浆自然,锈斑根深,形体多异,图纹粗犷俗雅,具有浓郁的西域部落民族气息。经过观察、研究和多方检验,确认应属叶尔羌汗国流通货币无疑。现精选品相上乘的钱币实物,按形制分为三类简述如下:

第一类厚饼型。饼块状大、厚、重,直径在15~18.5毫米,厚度3.3毫米左右,重量在4.9~5.8克之间,是较重的一类钱。

由于印模比打制的铜坯大或压力不够均匀,致使钱币上铭文不完整,难以完整识读,只有综合多枚钱币相互拼凑才能解读。多数正面中心为石榴图纹,石榴图内五个圆点,围绕石榴图的铭文“达钱五普尔”,维吾尔语“普尔”指的是铜币,也可能与汗国货币计量单位有关。也有的钱币铭文仅为汗王的名字(图10~15)。背面铭文基本是一样,由下上读为“扎尔普雅尔看特”,即叶尔羌打造,另如图13、14背面出现的纹饰,显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花押,其含义待解。

第二类薄饼型。饼块状小、轻薄,直径最大为4.5毫米,最小为10.8毫米,平均厚度2.4毫米,平均重量2.4克。正背面铭文、图案普遍存在不完整或模糊不清,但有的能识读出打造地名的字母和图案纹饰。这类钱币较第一类更少。

第三类圆柱型,亦称“筷子头币”。其形状不甚规整,长短、粗细不一,直径10~12毫米,长度7~9毫米,重量在5.5克左右。从此类币型看,其系用定制的粗壮红铜筋条,切割后再在剖面上打压而成,图纹或文字极为简单,但也有部分币面可识读出“雅尔看特”地名和王名的字母。有不少人认为该类币可能是叶尔羌汗国流通找零货币,有明显的流通痕迹。因为其形如截断的一小段筷子而得名。这类“筷子头币”为汗国钱之别种,以奇、稀见称。

更多文章

  • 叶尔羌汗国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文化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最强盛时的疆域,包括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伊赛克湖地区、费尔干纳盆地,巴达克山和瓦汗地区,管辖着祖国西部的实际版图。叶尔羌汗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王朝。汗国的统治阶级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后裔,主要居民则是维吾尔族。汗国的政治体制既带有草原游牧民族的色彩,又吸收借鉴了南疆绿

  • 叶尔羌汗国: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叶尔羌汗国,察合台汗国

    叶尔羌汗国是中国明朝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建立者苏丹赛依德汗是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即蒙兀儿人。史籍称“蒙兀儿汗国”、“喀什噶尔汗国”、“赛依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均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

  • 为什么说仓亭之战是击垮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仓亭之战,汉朝

    “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绍以前事诉与义渠。”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带800骑兵撤退至部将蒋义渠防守的黎阳北岸,当时只有袁绍袁谭以及800人逃出,袁绍在官渡的精锐部队基本因为张合高览的投降和曹操的攻击而成建制的消灭了,但官渡之战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原因“义渠乃招谕离散

  • 仓亭之战为何如此出名?仓亭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仓亭之战,汉朝

    即便仓亭之战没这么大的规模,但是经过这一次以后,袁绍的精锐部队差不多已经彻底被歼灭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了。如果说袁绍和曹操争夺北方霸权是一场拳击赛的话,那么经过昌廷议斩,袁绍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官渡之败加上有争议的仓亭之战,算是在袁绍脆弱的小心灵上直接汇了一记闷棍。明明是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吗

  •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丁家洲之战,南宋,蒙古帝国

    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迫于恶劣的形式,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不得不亲自出马。但在一场水陆同时展开的正面决战中,他与南宋最大规模的军队被北方强敌完败。自南宋与蒙古的战

  • 宋元丁家洲之战,贾似道真的弃城逃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元之战,丁家洲战役,丁家洲之战

    “丁家洲之战”是宋元战争中的一场在1275年长江发生的主要水战,可以称得上是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决战。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战役中,因为贾似道的逃跑,主力并未损失殆尽的南宋军队,节节溃败,引发了一系列的溃逃,就连临安知府洪起畏也跟着一起逃跑了。可是千年之后,考古专家发现了临安知府洪起畏的陵墓,使

  • 丁家洲大战:决定南宋存亡的一役 万人齐解甲(丁家洲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丁家洲大战,丁家洲之战

    1273年2月,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六年后,终因外援断绝,只得开城向元军投降。元军在占据长江上游后,积极调整部署、调兵遣将,准备与南宋王朝做最后的决战。1274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兵分两路南伐宋朝:左路军由博罗欢、董文炳以及降将刘整率领,攻取两淮;右路军由伯颜、降将吕文焕率领,顺江而下。虽然

  • 揭秘:富平之战到底遭受了哪些难以想象的损失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富平之战,宋朝

    建炎元年(1129年),宋朝和金朝在陕西展开战略级决战,结果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浚率领18万宋军,惨败于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带领的女真铁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惨败。有学者评价,这恐怕是汉族冷兵器时代,最惨、最窝囊的一场惨败。那么在这次战役中,南宋到底遭受了哪些难以想象的损失呢?在北宋末年,军事力量几乎

  • 澶渊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澶渊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澶渊之战,唐朝,澶渊之盟

    澶渊之战,也叫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宋方向辽提供助军银帛达成协议,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辽统和十七年(宋咸平二年,999 年),辽军南下,于瀛州俘宋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胜宋军于淤口、益津。二十

  • 澶渊之战中北宋是怎么取胜的 澶渊之战中床子弩的威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辽国,宋朝,宋真宗,澶渊之战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二十万大军侵入宋朝境内。和之前的入侵不同,这次契丹不仅是倾尽全国之力而来,而且就连他们的国主以及萧太后,也都一并而来。这次,契丹是抱着灭亡大宋王朝的决心而来的。在得知契丹二十万大军进犯的消息后,宋真宗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抵御。然而,在最初的交战中,宋军是节节败退,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