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诺曼征服的评价如何?有着什么影响

关于诺曼征服的评价如何?有着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83 更新时间:2024/1/17 11:37:07

诺曼征服前

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国王虽然把一些政治权利下放给了教俗贵族,但不普遍。当时也曾出现过国王的赐地,但这种赐地是无条件的或者仅以服军役为条件,没有建立起国王与受地者之间的君臣关系。只有在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从而使英国最终建立了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封建政治制度。

英国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开始于公元七世纪时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这时,

按地域构成的农村公社取代了氏族公社。此时的土地制度是国王地产和贵族的土地。七世纪末,

这种土地制度已有变化:一是份地的占有不均了,二是出现领主与依附者。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

七世纪中叶以后,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开始封赠土地。如公元679年,肯特国王赫洛塞尔给布列乌德修道院院长的赐地书说“ 为了我的灵魂得救, 今把…

…土地赐予你布列乌德和你的修道院。照我和我的官员所标明的众所周知的疆界, 你可持有和占有这些, 并且你的后任继续拥有这些, 任人都不能反驳。”在7—9

世纪的593件赐地文书中, 除29件之外都是授予教会的。由此可见, 通过国王赐地,

大量农村公社的公有地转到了教会手中。这时的赐地是一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赠予,恩格斯称之为“ 真正的馈赠” ,

这种赐地成为白由的、世袭的、完全私有可以买卖、让渡的财产。受地者不受到国工或农村公社对工分土地的最高统治权的约束所以这种赐地与其说是赐地,

无宁说是赐给一种统治权。教会因此成为赐地上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构成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仆退是教会与国王之问井没有因士地的收授形成臣服关系。

上面, 我们分析了诺曼征服前英国封建化的过程。可以看出, 从整个社会来看, 一个拥有大地产的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形成, 在封建领地内,

领主与依附者之间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但是从社会上层看, 国王还未转化成封建专制君主, 国王与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

其政治制度还具有某些民主色彩。其次, 统治阶级内部还未产生封建等级, 国王与贵族还未构成封建君臣关系。

诺曼征服后

诺曼征服导致的最直接可见的变化就是王权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完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封建 制度在盎格鲁- 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已经萌生。在盎格鲁-

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的过程中,国王常常把掠夺来的土地封赐给自己的亲兵哥塞特。

土地私有的形式称作“特许保有地”或册地。此种封地在基督教传入后,采用了罗马的文书册封方式,所以被称作“文书地”。受封人对文书地享有完整且充分的所有权,可以将文书地转让、出卖或者赠与他人,或者再进行二次分封。现存最早的麦西亚王国在672

/674年的一份赐地文书上写道:“从今天起,我把我的赐予权、承认权、转交权和指派权给予你们。”英国史学家梅特兰认为,文书地的册封“与其说是赐地,毋宁说是一种政治权力,赐的不是一种所有权,而是一种特权”。

可见,在11世纪诺曼征服以前,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在英格兰萌生。

诺曼征服是英国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为600年来盎格鲁萨克森封建制度的发展做了一个总结,又开创了英国封建制度全盛时期的新时代、新局面,从诺曼征服到亨利二世统治结束近一个半世纪,英国封建制度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建立,到13世纪达到极盛。

诺曼征服为英格兰带了了强大的王权,在强大王权的作用下,威廉一世没收了所有公开反叛者的土地,除了将一部分土地留作己用外,将其他土地作为“战利品”分封给追随他的诺曼贵族及军事随从。没有参与反抗的英吉利人仍保留原有的土地,但必须承认自己的土地是从征服者威廉那里得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尊奉威廉为最高领主。由此,威廉实际上成为了英格兰最高土地的所有者。比较法学家K·茨威格特曾这样评价道:“威廉一世及其后继者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种等级森严、整齐划一和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的封建制度,国王是最高的封建领主。”据统计,直接领受国王封地者称作国王的直属封臣,共1400人。领地较大、年收入100磅以上者约180人,称作男爵。其中有12人是威廉一世的亲属或最受威廉宠爱的诺曼大贵族,他们共占全国1

/4的土地。男爵们分别国王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士义务,大男爵提供40 - 60名,中小男爵提供10 -

40名,其余的1200人是骑士,只领有一块采邑,只承担一名骑士义务。

教会同样承担骑士义务,高级教士全都成为威廉的直属封臣。占地教多的坎特伯雷主教、林肯主教、温切斯特主教、伍斯特修道院院长分别承担60名骑士,领地较少的拉姆齐修道院院长只承担4名骑士。

当土地分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由此产生了国王是全部土地所有者的观念,这进而成为不久之后英格兰“末日审判”的起点和成果。自1085

年圣诞节后两年时间里,威廉开始了所谓“末日审判”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到每户有多少耕地、多少人口,人口是农奴抑或自由人,耕地是农奴份地还是自由土地;调查财产项目繁多,从不动产土地、房屋到动产耕牛、猪羊,甚至鹅鸭、餐碗都在调查之列,以上均需一一登记在册,使人有如末世来临之感,最后将调查结果称之为《末日审判书》。紧接着,威廉于1086年8月1日在索尔兹伯里召开誓忠会,要求所有等级的领主参加。大多数封建主到会,向威廉王宣誓效忠,

达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即国王的直属封臣再分封土地时,次一级封臣除宣誓:“因为须有您的土地,我将效忠于您”外,还必须附加一句:“除效忠国王之外”。因此,在英格兰国王是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封建土地持有者都是国王的封臣。

标签: 诺曼征服英国

更多文章

  • 诺曼征服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诺曼征服,英国

    在11世纪肇始之际,也就是诺曼人在现在的法国北部定居大约100年之后,他们开始作为欧洲的军事列强迅速崛起。此时,虽然这些北欧海盗的后裔已经变成了基督徒,并且说着法语,但他们骨子里仍然是一群武士。诺曼人在意大利取得了第一场胜利,但他们最伟大的成功却是在1066年征服英格兰。大约在1016年以后,诺曼的

  • 诺曼征服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诺曼征服,英国

    1066年,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逝世,由于膝下无子,引发王位继承问题。诺曼底公爵威廉与哈罗德皆声称有王位继承权。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

  • 谢司起义是谁主导的?对美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司起义,美国

    斐逊担任驻法大使期间,美国的马塞诸塞州爆发了谢司起义(Shay’s Rebellion,1786-1787)。参加过革命战争的军人谢司率领1200人攻击了当地联邦军的火药库,但被击退。起义的原因是小农无法负担沉重土地税和高额的诉讼费,面临失去财产、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入狱的危险。杰斐逊得知此事,写信给大

  • 谢司起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谢司起义,美国

    谢司起义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后的1786年至1787年,美国农民军和资产阶级军队在马萨诸塞州爆发的战斗。独立战争中一些大资产阶级利用战争困难大发横财,战后农民生活陷入困境。1786年发生了由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谢司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战后解甲归田,生活穷困。1786年秋他与路克·戴伊一起在康科德集合

  • 谢司起义失败:领导者穷困潦倒还被终身监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司起义

    谢司起义是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场战争,不过这场起义却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到底谢司起义是怎么回事呢?关于谢司起义的读物关于谢司起义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根据资料显示,美国独立战争后,积极参加战争的农民的生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战后带来的是各种农民苦不堪言的税收,这些税收已经占据了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 扎克雷起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扎克雷起义,法国

    1358年五月,法国北部的农民正在田间辛勤地插秧、除草,没想到王太子在这农忙的节骨眼上发出了紧急的命令,要农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去围攻巴黎,并要求巴黎附近的各县加紧修筑工事,筹集军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在与英国军队的一次交战中惨败被俘,英国乘机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王太子为了赎回国王

  • 扎克雷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扎克雷起义,法国

    扎克雷起义,是1358年法国的一次反封建农民起义,是中古时代西欧各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Bonhomme——“呆扎克”,意即“乡下佬”,是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由此得名。1358年法国北部爆发的反贵族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扎克意为乡下佬,是法国封建主对农民的蔑称。14世纪,由于

  • 百年战争后扎克雷起义:法国推翻封建制的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国,扎克雷起义,封建制,

    扎克雷起义,是1358年法国的一次反封建农民起义,是中古时代西欧各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 Bonhomme——“呆扎克”,意即“乡下佬”,是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由此得名。法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在14世纪已经达到极端尖锐的地步。货币地租盛行,封建主的贪欲日益扩大,无休止地提高租

  • 揭秘:晋阳起兵时李渊是否真的被“胁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唐朝,晋阳起兵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广大“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隋朝摇摇欲坠。此时,太原的李氏集团开始起兵,迅速攻克长安,翦灭群雄,建立唐王朝。李氏集团行动的起点就是晋阳起兵,关于“晋阳起兵”《新/旧唐书》记载得十分清楚。我们来看看

  • 唐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详解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末农民战争,唐朝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砠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公元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