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晋阳起兵时李渊是否真的被“胁迫”?

揭秘:晋阳起兵时李渊是否真的被“胁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4/3/9 12:07:01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广大“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隋朝摇摇欲坠。此时,太原的李氏集团开始起兵,迅速攻克长安,翦灭群雄,建立唐王朝。

李氏集团行动的起点就是晋阳起兵,关于“晋阳起兵”《新/旧唐书》记载得十分清楚。

我们来看看,《旧唐书?高祖纪》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而同书《太宗纪》也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新唐书?高祖纪》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己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当李渊得知真相后,先是“大惊”,“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己而许之。”

从以上两书的记载可见,都认为太原起兵的首谋为李世民,而李渊只是被动接受,甚至还被“胁迫”。

那么,历史真的就是这样吗?

我们暂且不论李世民是否修改过《新/旧唐书》,先来看看其他史书的记载。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时,暗地里高兴得不得了,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可见,李渊早有“叛逆”之心。

再来看看《旧唐书》里的其它记载。如《旧唐书?字文士及传》记载,早在晋阳起兵前四五年,李渊就与字文士及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才十三四岁,不可能“胁迫”他爹吧。

又如《旧唐书?夏侯端传》载,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其剿灭当地的起义军。此时,副使夏侯端劝他早作反隋准备,李渊“深然其言”。

可为什么很多史书描写晋阳起兵前的李渊“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呢?不得不说这是李渊的高明之处。

要知道,起兵就是谋反,弄不好要诛九族的。

再说 李渊的母亲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姐,李渊和杨广还是表兄弟关系,他的一切都是杨家所给。

加上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童谣,生性多疑的杨广就将李渊派遣到山西、河东担任抚慰大使,负责平定内乱,之后又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另外派了王威、高君雅为副守将监视李渊。

李渊哪里敢明目张胆地“起兵”?

早有吞并天下的李渊,起兵前首先主动与突厥“联合”,“讨好”李密,还注重培养人才,求贤若渴,招兵买马。

晋阳起兵后,李渊听取谋士意见,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为战略方针,将军队三分,分为左、右、中三路实施进攻,李渊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长子李建成为左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右军大都督,四子李元吉为中军大都督。

而当时隋朝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镇压农民起义军,李氏集团的大军才能势如破竹,连连胜利。

仅用六个月的时间,李渊就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覆灭。

标签: 李渊唐朝晋阳起兵

更多文章

  • 唐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详解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末农民战争,唐朝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砠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公元八七

  • 唐末的一系列农民起义是唐亡的根源吗?唐末农民战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末农民战争,唐朝

    唐懿宗即位不久,大中十二年(859年)十二月,爆发了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揭开了唐未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在唐朝军队的镇压下,起义于咸通元年(860年)七月失败。咸通九年(868年)又爆发了庞勋领导的桂州戍卒兵变,他们北归,直攻入徐州,大批农民加入,使兵变转变为农民起义,并控制了淮北、淮南广大地区,起

  • 唐末农民大起义谁领导的?大起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唐末农民战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战争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集中,赋税逐年繁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农民大量逃亡,被

  •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一生最大的败仗,彻底让他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薛仁贵,唐朝,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为了扭转在西域、河西一带的不利局面而主动向吐蕃发起的一次进攻。战前,唐高宗特意从朝鲜半岛上抽调了一代名将薛仁贵(薛仁贵曾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担任此次西征的主帅。自建国以来,唐朝已经攻灭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突厥汗国、高句丽王国、西域诸国,击败吐谷浑汗国。长期处于胜利状态下的唐军十

  • 十万唐军大非川之战全军覆没!不是输给40万吐蕃军队,那他们输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非川之战,唐朝

    公元7世纪30年代,唐蕃关系以和好为基础,并因文成公主的和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逝世后170年间,两大帝国却以斗争为主。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大权掌握在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开始向四周扩张,与唐和好的国策发生逆转。而大唐的国势却在这十余年中日益衰竭,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差,对周边各藩属

  • 镇南关大捷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镇南关大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光绪,广西,法国,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是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历史背景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引起中国清朝政府朝野大哗,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下诏向越南派兵,

  • 揭秘镇南关大捷的抗法名留青史的名将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的抗法名将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沙尾村人。他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孤身流落。后来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立下了不少功勋,被朝廷御赐黄马褂,封骑都尉。镇南关大捷的油画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而越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法军此举意图在让越南脱离中国的保护,从而使之沦为法国

  • 晚清重臣重修祖宅只花6两银子 曾缔造镇南关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晚清重臣重修祖宅只花6两银子,镇南关大捷

    他是与张之洞、左宗棠等人齐名的晚清重臣;他曾率兵取得晚清历史上唯一的对外战争的胜利——镇南关大捷;抵御八国联军,他战至一兵一卒,最后吞金殉国……他就是被誉为“北直廉吏第一”的重臣——李秉衡。然而,为何他最后却成为“国之罪人”?近日,记者对已被列为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李秉衡故居进行了走访。小村庄内,

  • 解析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有什么成就?(王景治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景,王景治黄河

    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王景治水图王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他的身世也很传奇,他出生在现在的朝

  • 王景是奉光武帝之命治理黄河吗?治河结果如何(王景治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景,黄河,光武帝,东汉,王景治黄河

    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王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他的身世也很传奇,他出生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