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详解过程

唐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详解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29 更新时间:2024/2/14 16:16:07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砠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公元八七四年,仙芝在河南的长垣(今范县)发动起义。第二年,黄巢在山尔曹州(今菏泽县)率众响应。两支起义军的会合,仕大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起义军攻州夺县、镇压地主、开仓济贫,得到农民热烈支持,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势力扩大到河南,安徽、湖北等广大地区。

公元八七八年,王仙芝在湖北一次战役中堵死,黄巢被推为起义军统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号召农民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唐朝政权,冲破唐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军在这个号召下,南征北战,把唐末农民战争推向高潮。先是转战于山东、河南、湖

安徽等地,

随后十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唐朝统治薄弱的江南挺进,战斗在江西、浙江等地,起义军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开辟了一条七百里长的山路,进入了福建、广东,攻克富庶的广州。起义军在这里一面休整,一面准备北伐。八七九年,起义军开始北伐,再渡长江天险,攻克洛阳。这时队伍已达六十万人,纪律严明,锐不可当,直逼长安大门潼关。长安城中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一片慌乱,百官纷纷逃窜,唐僖宗逃往四川。八八一年,起义军占领了敌人的老巢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受到了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

但是,起义军进入长安后,还是采用流动战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乘胜全歼唐朝残余势力,给敌人造成;反扑的机会。八八三年,处于无粮无援的起义军,不得不退出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坚持战斗。八八四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后失败。黄巢率领千余部属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行程几万里,转战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黄巢农民起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提出了“均平”,“冲天”的政治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在贫富尖锐对立的形势下,提出平均财富的革命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冲击了封建秩序,打击了地主阶级,削弱藩镇势力,使唐朝政权濒于灭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虽然取得暂时的胜利,最后还是不免失败,这是留给革命人民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

标签: 唐末农民战争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末的一系列农民起义是唐亡的根源吗?唐末农民战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末农民战争,唐朝

    唐懿宗即位不久,大中十二年(859年)十二月,爆发了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揭开了唐未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在唐朝军队的镇压下,起义于咸通元年(860年)七月失败。咸通九年(868年)又爆发了庞勋领导的桂州戍卒兵变,他们北归,直攻入徐州,大批农民加入,使兵变转变为农民起义,并控制了淮北、淮南广大地区,起

  • 唐末农民大起义谁领导的?大起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唐末农民战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战争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集中,赋税逐年繁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农民大量逃亡,被

  •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一生最大的败仗,彻底让他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薛仁贵,唐朝,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为了扭转在西域、河西一带的不利局面而主动向吐蕃发起的一次进攻。战前,唐高宗特意从朝鲜半岛上抽调了一代名将薛仁贵(薛仁贵曾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担任此次西征的主帅。自建国以来,唐朝已经攻灭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突厥汗国、高句丽王国、西域诸国,击败吐谷浑汗国。长期处于胜利状态下的唐军十

  • 十万唐军大非川之战全军覆没!不是输给40万吐蕃军队,那他们输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非川之战,唐朝

    公元7世纪30年代,唐蕃关系以和好为基础,并因文成公主的和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逝世后170年间,两大帝国却以斗争为主。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大权掌握在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开始向四周扩张,与唐和好的国策发生逆转。而大唐的国势却在这十余年中日益衰竭,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差,对周边各藩属

  • 镇南关大捷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镇南关大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光绪,广西,法国,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是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历史背景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引起中国清朝政府朝野大哗,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下诏向越南派兵,

  • 揭秘镇南关大捷的抗法名留青史的名将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的抗法名将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沙尾村人。他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孤身流落。后来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立下了不少功勋,被朝廷御赐黄马褂,封骑都尉。镇南关大捷的油画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而越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法军此举意图在让越南脱离中国的保护,从而使之沦为法国

  • 晚清重臣重修祖宅只花6两银子 曾缔造镇南关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晚清重臣重修祖宅只花6两银子,镇南关大捷

    他是与张之洞、左宗棠等人齐名的晚清重臣;他曾率兵取得晚清历史上唯一的对外战争的胜利——镇南关大捷;抵御八国联军,他战至一兵一卒,最后吞金殉国……他就是被誉为“北直廉吏第一”的重臣——李秉衡。然而,为何他最后却成为“国之罪人”?近日,记者对已被列为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李秉衡故居进行了走访。小村庄内,

  • 解析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有什么成就?(王景治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景,王景治黄河

    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王景治水图王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他的身世也很传奇,他出生在现在的朝

  • 王景是奉光武帝之命治理黄河吗?治河结果如何(王景治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景,黄河,光武帝,东汉,王景治黄河

    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王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他的身世也很传奇,他出生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当

  • 揭秘: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是如何治水的?(王景治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景,水利专家,东汉,王景治黄河

    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王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他的身世也很传奇,他出生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当